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學佛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跟經上講的不相應,佛是不是騙了我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大家好。一年很快的就過去了,在這個舊歷年終的時候,我們有機會在此地聚會,應該要檢討我們這一年的成就,以及來年如何提升。

  學佛是好事,佛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這個時代得人身、聞佛法,何等的幸運!佛法帶給我們有什麼樣的利益?大乘經上說的那個利益是無量無邊,無法想像,而實際上好像佛法給我們沒有太多的好處,跟經上講的不相應,於是許多人對經典就產生懷疑,佛是不是騙了我們?這些我們應當知道,佛沒有騙我們,佛說的話句句都是真話。為什麼我們沒有得到?大乘教裡面說的,我們在一生,日常生活當中沒體會到。我學佛是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從這入門的。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一生有沒有得到?得到了,確實是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不是地位、不是財富,與名聞利養沒關係;與什麼有關係?快樂,這個真有關係。聖人畢竟是聖人,我們凡夫沒有辦法理解聖人,聖人對我們凡夫完全明瞭。真正得到佛法受用得真學,不是學假的。

  儒教人博學、慎思,有層次的。前面四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學,《論語》上告訴我們「學而時習之」,那習呢?習是笃行,是要把它做到。你把這個看清楚、看明白了,就懂得了。佛法告訴我們四個階段,儒家講五個,佛法講四個,信、解、行、證。我們有信,我們理解了沒有?理解之後要行,行就是儒家講的習,就是要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就對了。你一定要行,要不然佛法你享受不到;只是止於解,沒有行的功夫,得不到,所以行太可貴了。通過行才有證,證得什麼?簡單的說,大家都容易懂得,證得法喜充滿,證得常生歡喜心。你看一個人,如果一天到晚歡歡喜喜,這一生是多麼的幸福、多麼快樂。這個與地位、與名聞利養沒關係,這種法喜是從內心裡頭生出來的,是從信解行裡面出來的,不一樣!我們看到中國人供養的彌勒菩薩,跟藏傳不一樣,中國人供養彌勒菩薩是布袋和尚化身的。布袋和尚一天到晚笑咪咪的,他為我們的示現,就是示現法喜充滿,為我們示現常生歡喜心。他怎麼得來的?他有信,他有解,他有行,還有證,圓滿了。我們今天學佛缺乏的就是行,沒有依教奉行。

  從哪裡行起?事上要從《弟子規》。《弟子規》是儒家的,不是佛教的,但是我們疏忽了。中國人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家。我們的老祖宗,佛法沒有到中國來之前;佛法到中國來二千年,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沒到中國來的時候,我們那些老祖宗很有智慧,有真實智慧教導我們。這些人,我們學了這麼多年的佛教了,用佛教的理事來觀察,我們會發現,孔子、老子、孟子、莊子是什麼樣的人?是佛菩薩的化身,一點都沒錯。你看他們留給我們,一直到今天,留下來這些文字、經典,裡面所說的跟大乘經教沒有差別,完全能夠融通,融會貫通。換句話說,孔孟、老莊如果在印度,印度人稱他為佛陀、稱他為菩薩;釋迦牟尼佛如果是生在中國的話,咱們中國人稱他作聖人、賢人。名稱不一樣,用佛法的話來說,都是證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是佛了。

  那個喜樂從哪裡來的?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夫子講的「不亦說乎」,「說乎」是自性流出來的;釋迦牟尼佛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也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自性起作用是智慧,智慧無量無邊。所以見性的人,他們講的東西是從自性流出、是從真實智慧裡頭流出來的,他們沒有煩惱。凡夫用妄心,不知道用真心,妄心就有煩惱。妄心,在佛教的名詞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從哪來的?從一念不覺來的,你看不覺;自性,自性是覺而不迷,不一樣。佛陀的教育沒有別的,自始至終都是教我們恢復自性,回歸自性就功德圓滿了。佛有沒有教我們什麼?沒有。為什麼?所說的全是你自性有的,只是你自性迷了,幫助你又把自性找回來,就這麼回事情。找回來之後,自性裡頭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本自具足」,本來自己就具足,沒有欠缺。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的福德,無量的相好,自性裡頭全都有,沒有絲毫欠缺。自性的大德大能,現出整個宇宙。

  我們要問,他們是怎麼見性的?我們是怎麼迷的?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他們把迷惑,迷惑就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放下了,就回歸自性。我們迷得太久、迷得太嚴重了,放不下。所以佛有善巧方便,教我們先放下執著。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一切萬物都不執著,你就見性了,剛剛見性,程度還很淺,不深,相當於小乘阿羅漢。阿羅漢雖然是小悟,我們跟他比差很遠,差太遠了!為什麼?他們已經得到快樂了;我們天天生煩惱,沒有得到快樂,他們開始得到。進一步,阿羅漢再向上一步,不分別;不但不執著,分別心沒有了。沒有分別就是一體,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是菩薩境界,這是大悟,最上面的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成佛了;成佛,圓滿的性德統流出來。從阿羅漢開始,流出來的智慧比較少,福德相好統統都有,就開始你就得到自在,你就得到法喜。

  佛法最可貴的是要真干。從哪裡干起?剛才我們提出《弟子規》,《弟子規》不是佛教的,我們要從《弟子規》做起。為什麼?中國古人,《弟子規》是什麼時候學的?是你一出生下來就開始學,嬰兒出生,眼睛睜開了會看、耳朵會聽,他就開始在學習。誰教他?父母教他;父母教什麼?父母把《弟子規》在家裡面做到了。現在我們說這些話很難懂得,為什麼?家沒有了。我們現在講家,都以為是小家庭,不是這個意思。古時候沒有這種小家庭,古時候家庭是大家庭,一個村莊就是一家,那是張村、那是王村,它就是一家,不分家的,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你問一個年輕人,他父母在、祖父母在、曾祖父母在、高祖父母在,都住在一起,一家人。所以一家人有幾百人,普通家庭三百人左右,興旺的家庭七、八百人,衰落的家庭也有一、二百人。我們這個家的觀念不懂得。家要有家道、要有家學、要有家風、要有家業,家是大學問。家齊就能夠國治,所以齊家、治國、平天下。你能把這個家治好,整整齊齊的,你就有能力治國,你就能夠跟這個世間其他不同的國家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就是平天下,太平盛世就出現在世間。現在我們可憐,家沒得了,變成小家庭,小家庭跟中國過去講的家意思完全不一樣。

  要想把家治好,一定把自己管好,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如理如法,不違背道,不違背規矩。道是什麼?道是倫理。那個大家庭是依什麼形成的?五倫,五倫是道。道是大自然的規則,不是哪個發明的,不是哪個提倡的,不是的,自然的。明白道之後,隨順道而不違背道,那就叫德,道德是這麼來的。德,古聖先王教給我們五個字: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具足,這叫人。中國人,中國古人,人人都是從一出生,父母一舉一動,讓他看到的都是仁義禮智信;人與人的關係,有父子、有夫婦、有君臣、有兄弟、有朋友,做出來給孩子看。所以孩子到三歲,他已經出生一千天了,這一千天他所看到的他都學會了,根深蒂固。他看到什麼?就是《弟子規》,《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念的,是父母做給嬰兒看的。

  現在父母都沒有學過《弟子規》,他用什麼表演給兒女看?沒有了,現在他沒有辦法教了,他就叫兒女坐在電視機面前看電視。網路教他,這些電子游戲教他,把人全教壞了,倫理沒有了,道德沒有了。所以今天學佛沒根。要知道,佛法是建立在倫理道德的基礎上。中國人特別重視倫理道德,所以佛法一到中國來就被中國接受了,在中國發揚光大。它是出現在印度,但是圓滿成就是在中國。現在印度也沒有佛法了,中國還有,雖然有,變質了,文化也變質了。這是一般真正修行的人,無論是儒、是道、是佛,擔憂的地方在此地,怎樣讓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流傳於後世、流傳到全世界?這是現代年輕中國人應該有的使命感,希望大家認識清楚。

  用什麼能實現這個願望?前幾天,藏傳的一位上師,索達吉堪布來看我,我們很有緣,一見如故。他在四川辦了一個五明佛學院,是他的上師辦的,上師圓寂之後他繼承下來。辦得不錯,聽說漢地出家、在家的,在五明佛學院學習的有一千多人,我聽到非常歡喜,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道場。我跟他說,我說我看到習主席,從習主席身上看到中國的希望;今天我看見堪布,我在你身上看到中國佛教的希望,我說我非常歡喜。他年輕,今年才五十四歲。我說我早就該走了,九十歲了。他開玩笑跟我說(也是事實,真的),我出來講經的時候他還沒出世;我講經到今年五十八年了,他才五十四歲。年輕,福報大,佛陀教育接受得很圓滿,這人非常用功。中國大乘八個宗派,小乘兩個宗派,我希望他都能夠把它復興起來。現在復興,要有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是玩真的,不是玩假的,才能有成就。要什麼樣的人?要老實、要聽話、要真干,有這三個條件就能成功。不怕辛苦,愈學會愈歡喜,「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真的不是假的。

  學的事,一定要遵守佛在《觀經》上告訴我們的淨業三福,這總綱領、總塬則抓住了。第一個「孝養父母」,第二「奉事師長」,這是根,根之根。不孝父母不能成就,世出世間法都不能成就,不尊敬師長也不能成就。所以孝親尊師是世出世間一切大成就者的大根大本,我們從這裡學。如何把孝親尊師落實?就是《弟子規》,《弟子規》就落實了。所以《弟子規》,儒家是根本,根之根,對佛家來講也是根之根,儒跟佛是同一個根,都是扎在孝敬的基礎上。這從事上說。理上講,《中庸》上所說的一個字,「誠」,誠是真誠,要用真誠心。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切都要從真誠心中作,就成就了。什麼叫誠?這一部《中庸》就是講誠。《大學》是講方法,《中庸》是講道理,什麼道理?就是《大學》的道理,《大學》的道理是《中庸》,《中庸》的方法就是《大學》。儒,這兩篇並不算很長,是儒學的總綱領,儒學的概要,儒學的概論。《論語》、《孟子》,那是表法給我們看,你看看,孔子是怎樣把中庸之道、《大學》的方法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做到真正隨喜功德,圓滿了,這是《論語》;孟子是賢人,比聖人低一級的。一個就是大徹大悟,你看他怎麼用的,他怎麼落實的;一個是大悟,雖然沒有到徹悟,大悟是真的,孟夫子他怎樣把學庸落實在生活。

  不能落實在生活裡,那個學的沒用處,所學非所用,能講給別人聽,自己做不到。那些聽的人,那也是我們現在講的水平不是很高,一知半解,真正高的人一聽他就走了,下面再聽不下去了。為什麼?那個言語不是真實心中作,他缺乏的,你沒有能做到;做到了,就從你自性裡頭露出來了。沒有做到,你講的是別人的,你的老師,聽別人講的你復講,重復的講,講一遍,沒有自己的東西;自己東西是做到之後自然流出來的,那是真的。所以佛重視行門,儒也重視、道也重視。戒定慧三學傳到中國來之後,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規矩,倫常道德這都是規矩,四維八德,一定要遵守,一定要努力學習。

  每天早晨早課,早課是提醒,提醒我們自己,今天一天佛教我什麼,夫子教我什麼,我應該怎樣去落實;晚上晚課是反省,我今天所想的、所說的,所作所為與道德、與倫常有沒有違背?你反省這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個早晚課是真干、真做,不是形式。現在很多都是流於形式,早課、晚課,在佛菩薩面前念幾部經、念幾個咒、念幾聲佛號就了事了,敷衍塞責。這個我覺得沒什麼好處,不但沒有好處,還有過失。泥塑木雕的佛菩薩,早上騙他一次,晚上又騙他一次,一天騙兩次,天天騙他,他還會保佑你嗎?哪有這種道理?所以要真干,供養的佛像要看作真佛在我面前,它是表這個法的,真佛在我面前,我怎樣恭敬他,這就對了。千萬不能欺騙,欺騙就是虛情假意,不是真誠。一切法都要從真實心中作,你把真誠丟掉了,全是虛妄的,所以學佛,不但沒有真正得到好處,還有許許多多疾病,許許多多不如意的事情糾纏,讓自己身心都得不到安穩。但是對佛還有一點期望,希望佛菩薩保佑他。佛菩薩保佑,也要看自己怎麼做法,只要有真誠心就能得到保佑。

  在一切法裡頭,這是我們講到最後,一切法裡頭,哪一個法是第一?真正能幫助我們這一生過得幸福美滿快樂的人生,家庭和睦,事業順利,社會和諧,國家強大、富強,世界和平,儒能做到,一部四書就可以做到;佛能做到,一部《無量壽經》就可以做到。我們現在所學的,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會集得太完美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證明,夏老的會集本是真經。不能懷疑,懷疑是你沒有智慧,你沒有福報,你不認識。寶藏!寶中之寶,世出世間一切寶裡頭的第一寶,就是這部經書。這部經書要天天念,老老實實去念,念了之後要聽話,經上所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要記住。要努力把它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你是真學佛,你得到真正佛的利益,那就是佛加持你,你在真干,對這個經不懷疑。

  這個經的註解是黃念祖作的,念老那也不是凡人。我跟他很熟,在世的時候,每年至少我們都會見面三次,我到北京去看他,我們至少有一個星期的聚會。菩薩再來,不是凡人。他的註解正知正見,註解的內容,他也是會集的,他會集的註子,一共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讓這種正知正見不許大眾懷疑,他的註解,祖師是這麼說的,經論上是這麼說的。用這種方法來註經,這第一個人,以前沒有過,會集經論,祖師大德來給我們講解這部經典,多難得!我們遇到了。《無量壽經》戰後才流通的,二戰之後,念老的會集本流通到現在才十幾年,將近二十年。我們跟佛的緣多深,跟淨宗的緣、跟阿彌陀佛的緣,可以說是很深,只要我們覺悟、我們能珍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有成就。

  經要多念,熟能生巧,巧是什麼?巧是小悟。不定在什麼時候,不定在什麼狀況之下,你就能應付得了環境,順境、逆境你都能生活得自在,都能過得很圓滿,這是智慧。所以念佛人、讀《無量壽經》的人有智慧。不要著急,念上個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你就明白了。我知道東北劉素雲居士,她今年七十一歲了,讀這部經二十年了,一天至少念十部,就是至少念十遍,二十年了。她得到什麼?我們剛才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真的,她真得到了。從佛法裡面來說,她真的開悟了;我們不敢說是大徹大悟,但是可以說大悟,她不是小悟。怎麼知道是大悟?許多人拿著經向她請教,她根本沒有讀過的,她擺在面前就能講給你聽,她沒有講錯。這就是古人講的,一部經通了,一切經都貫通了。這二十年的時間沒有白過,就這麼簡單,每天念十遍,除了念經之外就念佛號,二十年不間斷,好榜樣!學經教的也有一個,北京胡小林居士,他最近六年念一部論,《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作的,並不很長,每天也是念十遍,六年。他告訴我,念滿一千遍的時候他就有悟處,不必看註解,這個論所講的懂得了、明白了;二千遍圓滿的時候,他的悟處有深度了,他就悟得很深、很廣;現在三千部。上一次他到這裡來,我請他講《大乘起信論》,好像做成光碟,便利初學的人做參考。

  於是我們就知道了,諸佛菩薩、祖師大德跟我們講的話是真話,什麼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大家都是。為什麼變成這樣子?迷了,內裡面被貪瞋癡慢疑迷了,外面被色聲香味觸法迷了,我們的性德不能現前。但是並沒有丟掉,這是假相,這不是真的,真的還在,一點也沒有失掉。可是我們今天迷了之後,把真的忘掉了,真的一絲毫沒用上,所用的全是假的,用的心是妄心,起心動念、妄想執著,這不是真的;身也是假的,世界也是假的,宇宙也是假的。《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講得很清楚。現象怎麼發生的?佛告訴我們:相由心生,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這些話如果我們真的明白、真的懂得了,你整個生活會產生很大的變化,你過什麼?你會過佛菩薩的生活,得大自在。極樂世界美好,美好到極處,不但我們無法想像,天人、阿羅漢、辟支佛,甚至菩薩都無法想像,它太好了!那是什麼?那是我們自己真心,本來具足的智慧、德能、相好現出來了,人人都有,個個不無。我們要記住,佛經上沒有一句是妄語,沒有一個字是假話,要認真,要以真誠心對待,要以清淨心對待,要以恭敬心對待,我們才能得到法益;沒有真誠、沒有恭敬就得不到。印光大師常常教導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那百分誠敬你就得百分利益,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真誠恭敬要緊。

  真學佛,真想在這一生當中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應當怎麼做法?依教奉行,老實念佛。心裡頭,從今天起、從現在起,我們對人、對事、對一切物用真誠心。不要怕,我用真心對人,別人用壞心、妄心對我,那我不就吃大虧了嗎?你這麼想真吃大虧了,為什麼?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還是要搞因緣果報。怎麼樣不吃虧?別人妄心對我,我用真心對他,我就真的不吃虧了。為什麼?真誠心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真一切真。真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妄跟六道輪迴感應道交,你看看,你用真心就得到真實利益,用妄心的人虧可吃大了。

  老師教我看破、放下,什麼叫看破?把事實真相看明白了叫看破。事實真相是什麼?這學佛不能離開佛,佛告訴我們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了,那個人對我好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很喜歡;那個人是個惡人,對我很壞,他也是假的,於是你就能用清淨心、平等心觀察一切境界,這個多自在、多快樂!所以要看一切法的真相。真相,佛經叫實相,就是真實相。我們凡夫把真實相看不到,不見了,所看的都是假相,夢幻泡影,不是真相,而在假相上堅固的執著,分別執著,不肯放鬆,問題出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要回頭,我們要用至誠感通,這個通是跟自性相通,是跟阿彌陀佛相通,是跟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相通,這就好了,這問題真的得到解決。

  儒教導我們,「誠者,天之道也」,這個「天」是自然的,不是人為的,不是某人發明的、某人倡導的。誠是自性的性德,第一德,自然的大道。真正能修誠的人,我這一生誠誠懇懇待人接物,這是人之道,做人之道,人道跟天道融合了。「唯天下至誠」,真誠到極處就能感動一切人;不但能感動人,還能感動大自然的環境。為什麼?我們這個地區念佛的人多、學佛的人多,這個地區沒有災難。為什麼?真誠心感動天地鬼神、一切萬物,感化他們。如果我們這個地方居民都是些惡念、惡言、惡行,那就感應災難現前。所以我們在這個字上下功夫,學佛就會得力。念佛用真誠心念,讀經用真誠心去讀,真誠心裡面不要想經典的意思,一直念下去。一直念下去,不要想意思,為什麼?沒有意思;為什麼沒有意思?真心裡頭沒有念頭,哪來的意思?意思是妄心裡頭來的,真心裡沒有。如何用真心不用妄心?太難了!會用真心的人就是菩薩,不是凡人。我們現在有個變通的方法,跟菩薩差不多,這就很難得,那就是心裡面只允許有一句阿彌陀佛,行,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個我們可以做到;說是連阿彌陀佛都沒有,那個我們很難做到。我們用這個方法,這就是淨土宗的殊勝,淨土宗修學無比方便。

  儒教我們一句很得受用的話,告訴我們這個世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這就是從上到下,古時候,人間皇上的地位最高,到一般的老百姓,什麼最重要?修身最重要。我們自己能做好了,就能感動天地鬼神,感動一切眾生,感動樹木花草,這個現代有科學證明,確實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自己一生的幸福是自己創造的,不是從外來的,家庭和睦也是自己創造的,我們這個地區的安定和諧、繁榮興旺還是自己真誠心所感的,只要用真誠就能不受災難。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

 

上一篇:淨空法師:歡喜接受惡報,帳就了了
下一篇:中年後長相年輕好看的關鍵,特別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