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修行,都說自己是個修行人,那麼可曾問過自己,修行修什麼?修健康長壽?修神通廣大?修現世名祿具足?其實這些都不應該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通過修行,即使我們不去刻意追求世間的福報,但也會自然得到諸如:身體健康、具有財富和美名、被人尊敬等現實的利益。但我們要清楚、明確自己修行的目的,那就是要有更寬廣的胸懷,有為幫助一切眾生脫離痛苦、獲得快樂的宏深願望。
那麼修行的重點是什麼?就是修正自己的心。我們現在的心是什麼樣?有善心,有惡心。
遇到別人或眾生痛苦的境遇,我們會自然流露出憐憫、同情,會有一些希望別人快樂、沒有痛苦善良的想法。但我們這些善心僅僅局限存在於自己、親人、所喜歡的人不受到侵犯和傷害的前提下。或是我們的善心只圍繞著自己的利益,希望通過做些善事,自己能得到相應的福報和智慧。在這種心態下,很容易產生另一面心理:貪婪、嗔恨、妒忌、傲慢等,這些就只能被稱為“惡心”。
我們學佛、修行的過程,就是要不斷擴大好的心、善的心,去掉直至滌淨不好的心、惡的心。善心就是一切正面的心態,對待眾生有同情心、憐憫心、平等心、寬容心、慈悲心、信任心、喜捨心、歡喜心等等;對待自己有自信心、勇敢心、堅定心、無畏心、自省心、忍耐心等等。惡心是一切負面的心理,對待眾生的嗔恨心、厭惡心、傷害心等等;對待自己有自傲心、自卑心、緊張心、膽怯心、恐懼心等等。
只要我們牢記修行的重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是修行。同時也是在提醒我們,不論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忘記修行的核心。當我們念誦法本上文字的時候,意在提醒我們自己要擴大善心,減少惡心;當我們放生的時候,是在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布施的時候,培養我們的喜捨心;拜佛的時候,培養我們的歡喜心;受到被人傷害之時,培養自己的寬容心;修行路上遇到困難時,培養自己的堅定心和忍耐心;當然了,有的時候,師長會安排我們一些看似大量、不易完成的修行任務,這實是在培養我們的堅定心和忍耐心。
所以,我們每天都需要反省自己的過錯,忏悔去掉自己的惡心、惡行。贊歎他人的功德就是在增長善心,當善心增加的時候,惡心就會減少。當我們對別人發善心的時候,就是在對自己發善心,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是正面的心,會快樂;而當我們傷害別人時,就算能夠得到些外在的短暫的利益,那也是在傷害自己,因為自己的內心是負面的。當負面心態累積到一定程度時,自己不僅會感受到痛苦,身體也會示現病疾。
當我們把修正自己內心之念融入到每日的生活中時,任何事情都成為修行。吃飯的時候,觀想供養上師、三寶,布施自己身體給所有的眾生;工作的時候,想著為眾生服務,哪怕自己在做雜活、髒活時,只要加一個善的心念,也是在引發善心。
在善心的引導下,任何行為都是善行,都是自利利他。判斷一個行為善惡的大小,一方面取決於行為的對象,即對境是什麼,如對象是人還是微小的生物;是眾人還是一個人;是貧苦的人還是富裕的人等。另一方面則取決於自己的發心,是為自己?是為別人?如果是為別人,是為一個人還是為很多人及一切眾生?所以任何一個小小的善行都可以積攢無邊的善業,而一個小小的惡行也會造下無法估量的惡業。原因在哪裡?在所緣對象自己的發心上。
把握住修行的重點,努力修正自己的內心,把傲慢、妒忌、憂慮、緊張等不好的、多余的心去掉,增加慈悲、平等、正直、善良、堅定、無畏等善心、好心,做到每天都在進步,每天自利利他,每天都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