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經咒頌念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七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七卷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

  辯隨眠品第五之三

  如前所辯六隨眠中。由行有殊見分為五。名先已列。自體如何。頌曰

  我我所斷常撥無劣謂勝

  非因道妄謂是五見自體

  論曰。由因教力有諸愚夫。五取蘊中執我我所。此見名為薩迦耶見。有故名薩。聚謂迦耶。即是和合積聚為義。迦耶即薩名薩迦耶。即是實有非一為義。此見執我。然我實無。勿無所緣而起此見。故於見境立以有聲。復恐因斯執有是我。為遮彼執復立身聲。謂執我者於一相續。或多相續計有一我。此皆非身。身非一故。由如是見緣薩迦耶。故說名為薩迦耶見。即是唯緣五取蘊義。如契經說。苾刍當知世間沙門。婆羅門等諸有執我等。隨觀見一切。唯於五取蘊起。由此但於我我所見。世尊標別薩迦耶名。勿以我無許智緣無境。或智緣有執我體非無。不爾則應緣有漏見無不建立薩迦耶名。經主此中作如是釋。壞故名薩。聚謂迦耶。即是無常和合蘊義。迦耶即薩名薩迦耶。此薩迦耶即五取蘊。為遮常一想故立此名。要此想為先方執我故。若爾何用標以薩聲。但迦耶聲足遮常故。則應但立迦耶見名。無法是常而可聚集。何用身上標以壞聲。即於所執我我所事。執斷執常名邊執見。以妄執取斷常邊故。於實有體苦等谛中。起見撥無名為邪見。五種妄見皆顛倒轉。並應名邪。而但撥無名邪見者。以過甚故。如說臭酥惡執惡等此唯損減余增益故。於劣謂勝名為見取。有漏名劣。聖所斷故。執劣為勝總名見取。理實應立見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見取。或見勝故但舉見名。以見為初取余法故。於非因道謂因道見。一切總說名戒禁取。謂大自在時性。或余實非苦因妄起因執。道有二種。一增上生道。二決定勝道。投水火等種種邪行。非生天因妄執為因名第一道。唯受持戒禁性士夫智等。非解脫因妄執為因。名第二道。如前際等或戒禁勝。是故但立戒禁取名。應知五見自體如是。若於自在等非因計因。如是戒禁取迷於因義。此見何故非見集斷。頌曰

  於大自在等非因妄執因

  從常我倒生故唯見苦斷

  論曰。於自在等非因計因。彼必不能觀察深理。但於自在等諸蘊粗果義。妄謂是常一我作者。此為上首方執為因。是故此執見苦所斷。謂執我者是有身見。於苦果義妄執為我。故現觀苦我見即除。無我智生非於後位。若有身見見集等斷。於相續中我見隨故。則無我智應不得生。以見唯法時我見則滅故。無我智起我見已除。然有身見於自在等相續法中計一我已。次即於彼相續法上。起邊執見計度為常。由此應知於自在等法。常我二執唯見苦所斷。故有頌言

  未如實見苦便見彼為我

  若如實見苦則不見為我

  由此已顯滅邊執見。以無我論宗斷見是正見攝。執有我論者斷見是邊執見。故知二見俱見苦斷。以無常等諸無漏行見苦谛時二見既滅。於自在等非因計因。隨二見生亦俱時滅。故說計因執唯見苦所斷。然於非道計為道中。若違見道強則見道所斷。豈不如計自在等為因。執苦為因。唯許見苦斷非見集斷。如是亦應於非道計道執苦為道。唯許見苦斷非見道斷。此難不然以於苦谛見為無常等非彼對治故。謂若有執自在等為因。必先計為無始無終等故。此因執唯見苦斷。以無常等想治常等想故非見苦谛。無常等時。能治非道計為道執。故彼道執非見苦斷。由此亦遮見集所斷。由見因等非彼治故。謂非於集見因等時能治非道計為道執。要於道谛見道等時。方能治彼非道道執故。彼道執應見道斷。若爾如是非道道執。理必應通見集滅斷。謂如邪見撥無真道。後即計此能得清淨。此戒禁取許見道斷。如是邪見撥無集滅。後亦計為能得清淨。彼二戒禁取應見集滅斷。此難不然。體不成故。謂戒禁取其體有二。一非因計因。二非道計道。若有計彼謗集邪見能得清淨。豈不此見無斷集用則不應生。以都無心信有因故。又苦與集無別物故。自在等蘊亦應被撥。若有計彼謗滅邪見能得清淨。豈不此見無證滅用則不應生。如何撥無滅谛見後計滅方便非不唐捐。如是不成戒禁取體而言應有。故彼非難。如何非難。見道所斷戒禁取體亦應不成。以於撥無道谛見後即計有道應不成故。謂緣道谛邪見或疑。若撥若疑無解脫道。如何即執此能得永清淨。此戒禁取體非不成。以許有於謗道邪見執為能證永清淨道。由彼計為如理解故。謂彼先以余解脫道蘊在心中。後執非謗真道邪見為如理覺。言如理者。彼謂撥疑真解脫道是不顛倒。以如理故執為淨因。由此得成戒禁取體。彼心所蘊余解脫道非見道所斷。戒禁取所緣以彼唯緣自部法故。道有多類於理無失。由此經主所作是言。若彼撥無真解脫道。妄執別有余清淨因。是則執余能得清淨非邪見等。此緣見道所斷諸法理亦不成。彼全未詳對法宗義。若爾見滅谛所斷戒禁取。體亦應成。與道同故。謂有先以余解脫處蘊在心中後執謗真解脫邪見為如理覺。以如理故執為淨因。如前應成戒禁取體。無如是理。總計解脫是常是寂執謗彼心為清淨因。理不成故。如計涅槃體實非實。謂若希求解脫方便。彼應必定計有解脫。諸計解脫決定有者。必應許彼體是常寂。若不許爾不應希求。如正法中於涅槃體。雖有謂實謂非實異。而同許彼是常是寂故。於非撥俱見為過如是。若有以余解脫蘊在心中。彼必總計涅槃常寂。由此不執謗解脫見為如理解。故見滅所斷戒禁取定無。又如天授。雖總許有常寂涅槃。而離八支別計五法為解脫道。外道所計理亦應然。是故有於八支聖道能謗邪見。謂如理覺無於謗滅。謂如理解以戒禁等自體行相與聖道殊。無謂涅槃常寂體相。有差別者。是故無滅與道同義。有余師言。有執於道謂非道邪見為道戒禁取。不言此是彼滅道故。設執於滅謂非滅邪見。言此是道戒禁取不成。謂執此為所撥滅道定不應理。適撥無故。若執此為余涅槃道。則應一體有二解能。見此是彼得方便故。又無見滅所斷諸法。用余部法為所緣義。然彼外道必應計度余苦差別為解脫故。今應思擇非道計道。謂執戒禁為解脫因。或執我見能證解脫。此為見苦斷。為見道斷耶。若執二俱見苦斷者。則見道斷畢竟應無。或應說別因等。非道計道何緣此二見苦所斷。所余乃是見道斷耶。若執二俱見道斷者。應說何故見道斷耶。非見道時能了彼境。或了彼自體。或斷彼所緣。或應遍知建立理壞。謂若見道所斷隨眠。能緣見苦所斷為境。誰遮遍知建立壞失。如現觀位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見苦所斷猶為見集所斷緣縛。雖已永斷未立遍知。如是乃至滅智已生道智未生。見苦所斷猶為見道所斷緣縛。亦應雖斷未立遍知。然非所許應辯理趣。我宗說二俱見苦斷。如本論言有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士夫補特伽羅。受持牛戒鹿戒狗戒。便得清淨解脫出離。永超眾苦樂至超苦樂處。如是等類非因執因。一切應知是戒禁取見苦所斷如彼廣說。此復何因見苦所斷。唯見苦所斷緣牛戒等故。但計粗果為彼因故。由此己遮經主所難。迷苦谛故有太過失。緣有漏惑皆迷苦故。以非一切緣有漏惑皆以果苦為所緣故。如何得有太過失耶。非許二俱見苦所斷。見道所斷便畢竟無。非道計道有二類故。一緣戒禁等。二緣親迷道。緣戒禁等違悟道信。力不如緣親迷道者。緣戒禁等者。行相極粗故。不遠隨逐故。意樂不堅故。少設劬勞即便斷滅。緣親迷道與此相違。由此應知非道計道。諸戒禁取有二類別。一見苦斷。二見道斷。如前所說常我倒生。為但有斯二種顛倒。不爾。顛倒總有四種。一於無常執常顛倒。二於諸苦執樂顛倒。三於不淨執淨顛倒。四於無我執我顛倒。如是四倒其體雲何。頌曰

 

上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八卷
下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六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