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經咒頌念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十二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十二卷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

  辯差別品第二之四

  無色法中。已辯心心所。今次當辯心不相應行。頌曰

  心不相應行得非得同分

  無想二定命相名身等類

  論曰。等者等取句身文身及和合性。類者顯余所計度法。即前種類。謂有計度離得等有蘊得等性。如是諸法。不與心相應故。說名為心不相應行。非如心所與心共一所依所緣相應而起。說心言者。為顯此中所說得等是心種類。諸心所法。所依所緣。皆與心同。亦心種類。為簡彼故。言不相應。諸無為法。亦心種類。無所依緣。故亦是不相應。為欲簡彼故復言行。此已總標。復應別釋。於中且辯得非得相。頌曰

  得謂獲成就非得此相違

  得非得唯於自相續二滅

  論曰。得獲成就。義雖是一。而依門異。說差別名。得有二種。謂先未得。及先已得。先未得得。說名為獲。先已得得。說名成就。應知非得。與此相違。謂先未得及得已失。未得非得。說名不獲。已失非得名不成就。故說異生性。名不獲聖法。於何法中有得非得。且有為中。於自相續。有得非得。非他相續及非相續。若蘊墮在自相續中。可有成就不成就故。他相續蘊及非情蘊。必無成就不成就故。無為法中。唯於二滅。有得非得。一切有情。無不成就非擇滅者。故對法中。有如是說。誰成無漏法。謂一切有情。除初剎那具縛聖者及余一切具縛異生。諸余有情。皆成擇滅。決定無有成就虛空。以於虛空無有得故。亦無不成就。以無非得故。若法有得亦有非得。若法無得亦無非得。其理決定。依此得故。說如是言。色蘊行蘊。一得所得。余蘊行蘊。說亦如是。有漏無漏。一得所得。有為無為。一得所得。如是等類。如理應思。經主此中作如是問。何緣知有別物名得。應答彼言。契經說故。如契經中薄伽梵說。應知如是補特伽羅。成就善法及不善法。若謂經說有轉輪王成就七寶。有太過失。此難不然。王於七寶自在無礙。名成就故。若謂余經所說成就亦應爾者。此亦不然。以現在者。唯於現在有自在力。非過未故。謂轉輪王。於現七寶有自在力。增上果故。恆現前故。隨樂而轉。可名成就。善不善法。則不決定。且如善法。現在前時。補特伽羅。於現善法。可說成就。彼於過未不善法中。應更指陳。若無現得由何別法。說為自在。不善現前征善亦爾。況執過未全無體者。於何自在說名成就。若於未來。有能生力名成就者。理亦不然。是則應有非愛過故。謂諸異生。住最後有。定生無漏應是聖者。諸阿羅漢。住最後心。決定不能復生無漏。應非阿羅漢。便退成異生住世俗。忍見所斷煩惱。必不復生。應是預流果。又若許有別物名得。有何非理。如是非理。謂所執得。無體可知。如色聲等。或貪嗔等。無用可知。如眼耳等。故無容有別物名得。執有別物。是為非理。此定不然。非非理故。由所許得是已得法不失因故。又是知此系屬於彼。智幖幟故。除此更有何別大用能過於此。說此為無。若爾何用執此得為。唯所依中。有諸種子。未拔未損。增長自在。於如是位。立成就名。由斯不失已得諸法。亦此屬彼智之幖幟。此復雲何。且諸善法。略有二種。一者不由功力修得。二者要由功力修得。即名生得及加行得。不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種未被損。名為成就。若所依中種已被損。名不成就。謂斷善者。由邪見力。損所依中善根種子。應知名斷。非所依中善根種子畢竟被害說名為斷。要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彼法已起。生彼功力自在無損。說名成就。與此相違。名不成就。不善無記。由對治道。斷伏種子。或無功力可生現行。名不成就。與此相違名為成就。故所執得便為無用。如是種種顛倒所執。但有虛言。而無實義。且執何法名為種子。謂名與色。於生自果。所有展轉鄰近功能。此由相續轉變差別。名色者何。謂即五蘊。如何執此為種子性。能為善等諸法生因。為總為別。為自種類。且汝所執。唯應爾所。若言是總種體應假。假為實因。不應正理。若言是別。如何可執無記色種為善不善諸法生因。若自種類善法無間。不善法生。或復相違。以何為種。天愛非汝解種子性。前心俱生思差別故。後心功能差別而起。即後心上功能差別。說為種子。由此相續轉變差別。當來果生此中意說。不善心中。有善所引展轉鄰近功能差別。以為種子。從此無間善法得生。或善心中不善所引展轉鄰近功能差別。以為種子。從此無間不善法生。今汝所執功能差別種子。與彼善不善心。為有別體。為無別體。此無別體。豈不許善為不善種及許不善為善種耶。誰有心者。執暖與火無有別體。而復執言。唯暖能燒。火不能燒。雲何能感那落迦等諸異熟果。不善心中。安置能感。可愛異熟善思差別所引功能差別種子。復雲何感末奴沙等諸異熟果。淨善心中。安置能感非愛異熟惡思差別所引功能差別種子。諸不善心。於感可愛諸異熟果。無堪能故。諸淨善心。於感非愛諸異熟果。無堪能故。雲何言二能招二果。如是便謗諸佛世尊所得十力中處非處智力。又應許思差別所引功能差別種子與心同一果故。無漏心中。亦有有漏功能差別。則無漏心。亦應能感三有之果。無漏心中。亦許安置煩惱種故。則無漏心。亦應能作煩惱生因。或聖身中。修所斷惑。應無種子自然而生。煩惱心中亦許安置無漏種故。則煩惱心。亦應能作無漏生因。或聖身中。煩惱心後所起無漏。應無種生。或應爾時名初無漏。又退法性阿羅漢果。或有退起諸煩惱故。即阿羅漢無學心中。應有三界煩惱種子。有煩惱退。後當廣辯。又曾未見異種類法性有差別而無別體。故彼所執極為迷謬。又前所起思差別。與後功能差別心雲何作因果更互相應義。此何所疑。因果法爾。要有前思差別故。方有後心功能差別生。若無前思差別者後心功能差別則不起。是故此二得有因果更互相應。若有思時少有所起。可有此義。然有思時都無所起。未來無故。前思後心有無不並。雲何可說因果相應。如是等義。辯過未中。當更思擇。然彼所說。非所依中善根種子畢竟被害說名斷者。何故但言非畢竟害。此但應言畢竟不害。本無種故。又彼所說。違害契經。以契經言畢竟斷故。如世尊說。應知如是補特伽羅。善法隱沒。惡法出現。有隨俱行。善根未斷。以未斷故。從此善根。猶有可起余善根義。彼於後時。一切皆斷。如何所有微劣善根一切皆斷。非畢竟害。故彼但應由自分別魍魉所魅。而作此言。又善種子。若邪見力。損其功用。令不生芽。設非畢竟斷。此復何所用。無用能生善根芽故。若邪見力。不能損彼生善芽用。是則不應名斷善根。能生善故。又彼所言。要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彼法已起。生彼功力。自在無損。說名成就。此亦非理。彼宗此善生義尚無。況有身中彼法已起。生彼功力。自在無損。前說彼宗。未來無故當於何處有自在力。即彼生因。理非有故。不應征覓余不生因。既無生因。依何而說生彼功力自在無損。由此已遮說煩惱斷品類計度。然彼所言。猶如種子火所焚燒轉變異前無能生用。如是聖者所依身中。無生惑能。名煩惱斷。惑世間道。損所依中煩惱種子。亦名為斷。與上相違名未斷者。此今應說。以無漏道。斷諸煩惱。與世間道斷諸煩惱。有何差別。俱如種子火所焚燒無生用故。若謂如種非極被損令永不能生於芽等。以世間道。損煩惱種。亦復如是。猶能如前生諸行果及當能起諸煩惱者。如何說言如種被損。種被損者謂不生芽。若能生芽不名被損。由世俗道。斷惑亦爾。若損惑種。應不能生後既能生。不應名損。若不名損。如何名斷。又一心中。能斷所斷。理不俱有。斷義不成。故彼所言。謂名與色。於生自果。所有展轉鄰近功能。名為種子。理不成立。又彼所言。此由相續轉變差別。何名轉變。謂相續中前後異性。何名相續。謂因果性。三世諸行。何名差別。謂有無間生果功能。如是具壽。一切所說。異意異言其首亦異。以譬喻者無有相續前後異性。亦無因果三世諸行。亦無無間生果功能。如後當辯。彼由憎背對法義宗。於聖教中。起諸過患。如誹謗得於聖教中所起眾多違理過患。如是於得若許實有。於聖教義有何相違。經主於中雖隨自執多有所說。而無所成。所執種子理不成故。種子既無。知所許得。是已得法。不失因故。又是知此系屬於彼。智幖幟故。決定有用。用有既成。知別有體。故所許得。體用極成。對法諸師議論宗處。諸譬喻者。多分於中申自所執諸法種子。惑亂正義。令不分明。復有諸師。於此種子。處處隨義。建立別名。或名隨界。或名熏習。或名功能。或名不失。或名增長。故我此中廣興決擇。摧彼所執建立正宗。如是已成得非得性。此差別義今應廣思。且得雲何。頌曰

 

上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十三卷
下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十一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