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佛的人對佛法的誤解
不學佛的人對佛法存在怎樣的誤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佛的游客問一位師父:“你們寺院裡搞的是什麼玩意兒?”因為他沒有信仰,所以把佛教的對象 叫做 “玩意兒”。這位師父比較有修養,沒有責備他,只回答了一句“阿彌陀佛”。其實,這句“阿彌陀佛”有很多意思,但那位游客不明白,一下生起氣來,嚷嚷 道:“你才阿彌陀佛呢!”旁邊的人問他:“師父說‘阿彌陀佛’你生什麼氣呀?”他回答:“念‘阿彌陀佛’不是讓我早點死呀!”
原來他認為念“阿彌陀佛”就是咒他死。旁邊的人又繼續問他:“你為什麼這麼想呢?”他說:“人死了不都是念‘阿彌陀佛’嘛!”這就是不學佛的人 對佛法的誤解,大都以為念“阿彌陀佛”是“死”的意思。那麼,如果有人念“藥師佛”,他可能也會認為是在咒他死。因此,不學佛的人誤解佛教是只管“死”的 事情,而不重“生”的問題。
給大家介紹《藥師經》,就是要強調佛教不僅要解決“死”的問題,還要解決“生”的問題。請問大家:“死”的問題容易解決嗎?“生”的問題容易解決嗎?到底容易還是不容易,關鍵看你的願力有多大。如果沒有願力,當然不容易;如果願力大,勇於實踐,就會很容易。
學佛人對佛法的誤解
“死”,是人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從我們出生開始,無論以怎樣的方式存在,最終都是要死的。世間上的人往往在痛苦中死去,大都死得苦不堪言。古時 候的人在臨命終時,腳要踹壞一床席子才咽得下氣。這就說明,人在死亡的過程中很痛苦。而學佛,就是讓你在臨命終時沒有痛苦,能站著死,跑著死,笑著死!釋 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以及諸大菩薩的教法,就是教大家怎樣才能死得自在,死得安詳,死得如意,死得歡喜!世間有句話叫:“別把你高興死了!”實際 上,我就希望高興死,不要痛苦死。金庸有本小說叫《笑傲江湖》。其實,“笑傲江湖”不算英雄,“笑傲生死”才是英雄!
(一)往生不等於死
我問大家:什麼時候往生?斷氣了才往生嗎?不對!現在一念之間,就要往生。許多學佛的人以為往生就是死,現在要消除這種誤解,往生不等於死。如果不具備往生的資糧,就算死了也不能往生。生死在什麼時候了呢?當下就要了。等到斷氣了再來了生死,叫“結伙食賬”,因為你以後再也不吃飯,得把伙食賬算清楚。往生就在你的現生、現前、當下的一念間。所以,大家別再說死了以後怎麼樣,現在就把往生的念頭和佛號提起來,因為當下那一念就是往生。
(二)身體患病與修行沒有必然聯系
有些人在修行過程中摔了一跤,或者患了感冒,甚至有的患了肝癌、膽結石等。他便跑來訴苦:“師父,我念了一輩子佛,修了一輩子行,怎麼最後得了 肝癌?你說我冤不冤枉啊!”我說:“你一點也不冤枉!你摔一跤,患感冒,得肝癌和念佛沒有關系。”他說:“怎麼沒關系!可能是我有一天念得不誠心,或者是 有一天修行不好,阿彌陀佛怪罪我了!”
在修行時摔了一跤,怪阿彌陀佛懲罰了自己;患了感冒,怪念佛沒有誠心;咳嗽了一下,就想是不是觀世音菩薩不管我了。難道阿彌陀佛就這麼不可靠? 釋迦牟尼佛就那麼小心眼兒?在這些人的眼裡,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觀世音菩薩成了凶神惡煞的壞人。所以,在修行的過程中,不論遇到身體上的問 題,還是環境的問題,都不要把它和修行聯系起來,不要認為這是佛菩薩在懲罰你。
宋朝有一位慈明禅師,他一輩子講經說法都在罵人。他五十多歲時,突然嘴歪了。他的徒弟說:“看吧!我說讓你不要罵,你偏要罵,罵到現在你的嘴都 歪了!”慈明禅師反問:“我的嘴歪了?”徒弟說:“是有點歪呀!”慈明禅師用巴掌一拍,嘴又不歪了。他的徒弟覺得很奇怪,怎麼嘴歪了又能讓它正過來?一會 兒他再看,嘴又歪向了另一邊。徒弟說:“怎麼又歪了呢?”慈明禅師又一拍,嘴又正了。沒過多久,慈明禅師便圓寂了。
慈明禅師的歪嘴都能拍成正嘴,你能說他沒有修行嗎?他說走就走,難道說他沒有修行嗎?可是他的嘴為什麼會歪呢?那是因為身體是業報身,有自然的 反應,和修行沒有關系。我勸大家,如果在將來的修行中碰到類似情況,不要認為是阿彌陀佛在懲罰你,更不能對阿彌陀佛失去信心。相反,要更加深刻地認識自 心,更有信心,更加相信阿彌陀佛,更加決定往生。
希望大家能消除誤解,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往生不等於死。同時能明白,身體出現問題和修行沒有必然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