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祥法師:供養父母,供佛,供僧一定要盡心竭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下面講母田,謂“懷躭乳哺,恩重山丘,固當竭力奉養,豈能有求福之心?而盡心孝敬,自然獲福,故名母田。”和父親相比較,母親的恩情就更重了。從懷胎開始撫育,到出生進行哺乳,所以說恩重山丘,像大山一樣,非常重。

  佛在《父母恩重難報經》裡就講了這個問題,就是說即使你能割肉、剔骨、還血,也還不了這個恩情。母親的恩情非常大,所以必須要竭力奉養,這一生都不能放棄。 “竭力奉養”,“竭力”是什麼意思?就是盡心盡力,有一分力必須使出一分,不能說使出九厘;有十分力必須使出十分,不能用九分,這叫盡心竭力。

  我們為什麼有時候獲福報不到位呢?就因為對這個盡心竭力理解不到。比如說我們吃東西,給父母買二斤桃送去了,走半道看到孩子了——行了,拿出來給你一個吧,給了孩子一個。雖然父母獲得很多,但你買的東西第一個已經給孩子了,第二個你供養的不是全部,獲得的福報自然就小。所以我們在盡心竭力這方面做得太少。佛在世的時候,像均提啊,還有貧生童子啊,為什麼能夠獲得那麼大的福報?因為他們是盡心竭力去做。外面財產再多他都不敢起貪念,一點貪念沒有,所以他的福報迅速就實現了。

  我們在供養的時候老打妄想,或是有貪心,都影響了我們的供養。所以說修行佛法,首先要盡心盡力,也就是盡心竭力,這個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一環。現在講善的多,但是講盡心竭力的少,這就是我們沒注意到的,可能沒強調到,如果我們能注重這方面就好了。

  過去,我聽老人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要飯的,要了兩個火燒(注:東北方言,小燒餅)。他上衛生間,火燒一下掉到糞坑裡去了。因為他窮,母親還是個瞎母親,還等著他吃這口飯呢,他就從糞坑裡把這兩個火燒撈出來了,把表皮給扒掉,然後又給他母親送去了。母親剛吃完,天就打雷了,這雷就追著他轉,要劈他。他母親就問:“孩子,你做什麼事情了?雷怎麼老追著你打啊?”他就把這個過程說了:“我把火燒掉到糞坑裡了,又撈出來把皮給扒了,我以為這樣總比不吃強,否則不得餓著嗎?所以我就沒有再去要,就這麼給拿回來了。”他母親非常慈悲,說:“孩子你不要怕,你背著我。”他背著母親,然後到大地裡,就跪在那塊兒了。雷一看母親在兒子身上,這雷逐漸就走了。

  這是老人講的一個傳說,就是說你不孝父母當遭雷劈啊。這就是恭敬不到位。在我們常人理解,那算個啥?讓父母吃飽就完事了呗!但是你背後的心不到位,同樣也是果報。就像我們做供菜一樣,有的做供菜供佛,糊弄糊弄就拿去供了。比如說給佛煮點面條吧,面條掉在鍋台上了,撿起來了往盤裡一放,就算行了。那筷子往鍋台一放,回頭該弄菜就弄菜,還用那個筷子。這都是恭敬不到位。恭敬不到位,你做的那個飯食根本就不香。雖然佛接受你的供養,但你在這塊兒是有過失的。

  所以我們對父母、對供佛、供僧一定要盡心盡力,不管有人瞅著或沒人瞅著,你都要盡心盡力,含糊一點都不行。比如說用這個鍋炒菜來供佛,在炒完菜以後,鍋裡還有點油,我們往往都想,行了,就用鍋再炒下一個菜供佛吧。這就是恭敬不到位。為什麼呢?一是油糊了,因為是剩的油,另外等你再下菜,鍋已經開始糊了。應該刷鍋,加新油,重新再炒,這才可以供養。但是我們往往把這些小事都給疏忽了,所以你做的供菜根本就不好吃,做飯也不好吃,因為我們的恭敬心不到位。所以你想獲得果報,想修行,這些東西都得注意,你得盡十分的力,但那也不見得就是真心。我們十分力都不見得是真心,何況我們盡了九分、八分、七分,甚至五分、三分力,哪來的真心啊,是不是?說我已經供佛了,真心供佛了,實際上就是妄語。

  所以在供養父母這塊兒,我們就應該盡心盡力,絕不能有半點含糊。就是要飯的來了,我們也不能把最壞的給人家,應該把最好的捨出去,這才可以。這樣的話我們就能獲得福報,立竿見影。所以說獲不獲福報,不能怨別人,完全是你自己的行為決定的。福田我們知道了,但做不做就在於自己。你做幾分得幾分,你做得多,得的多,實心實意去做,盡心竭力去做,那獲的福報就無窮。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頂禮上妙下祥法師

  隨喜諸位師兄聞法

  恭錄於大悲寺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吉祥經講義》

 

上一篇:妙祥法師:不善父母,得大苦報;少作供養,獲福無量
下一篇:妙祥法師:按照戒律去做,竭力盡心,如法供養父母才是真孝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