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才能離苦得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樂與苦原是相互對待而安立的。人們因苦而追求快樂,試問誰不希望離苦得樂?可是世人所追求的樂,以佛法來看其實都是苦。世人所感受的,不外是依於身、心順益之事。一般人所追求的快樂,大部份離不開財富、名譽、地位、健康、家庭和睦(事業、婚姻、感情、家庭)、五欲之樂(財、色、名、食、睡)等,就好像上文所說四小王的願望一樣。佛法認為這些快樂都是暫短的、不真實的,況且當一個人沉迷於五欲之樂時,身、口、意三業往往不循正理、正道,一舉一動都是起惑造業,如是便種下了未來的苦果。所以,佛法所講的真正快樂,如經中所說:寂滅為樂或涅槃第一樂。

  但如何才能達到這第一樂的涅槃境界?正如《大莊嚴論》中雲: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無病第一利,利是利益,什麼叫真實的利益?沒有病。

  知足第一富,世間人追求富貴,什麼是富?知足是富。過去佛弟子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所以說第一富是知足。

  善友第一親,諸佛菩薩就是我們的善友。

  涅槃第一樂,涅槃的意思,根據玄奘大師的翻就是圓寂,也就是功德圓滿,清淨寂滅,這是第一樂。

  《地藏經》中佛說的,常生人天,受勝妙樂,這個勝妙樂,決不是世間五欲六塵之樂,決不是世間名聞利養之樂;世間種種之樂,在佛法裡面稱之為壞苦,不是真樂。勝妙樂才是真正之樂。如果我們能夠明白其中的真義,果能回頭、覺悟、認真的修行、學習,最後定能將一切煩惱滅盡,到達涅槃的妙境,那是一種不被系縛、寂靜、清涼、自在的快樂,此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也就是將苦痛的根本徹底消除,證為涅槃之樂。

  當然了,涅槃之樂,是離欲法、是出世法。然而在世間法裡,什麼是真正的快樂?怎樣才是喜悅的人生?而世間人認為人生最快樂的事又是什麼?

  一次,孔子去泰山旅游,在半路上遇到一位老先生自彈自唱,神情十分愉快。

  孔子頗為訝異,便問老先生:你為何這麼快樂呢?

  老先生回答:我怎能不快樂呢?人為萬物之靈,我幸運能出生為人而不是禽獸,這是我第一件樂事。在這個時代男尊女卑,地位相差很遠,我又能生為男人,這是第二件樂事。人的壽命長短不一,我沒夭折,而活到九十歲,這是第三件樂事。

  孔子又問:你有三件樂事,可是我看你衣物簡陋,就知道你生活貧困,難道你一點都不擔憂嗎?

  老先生笑著說:哈哈!錢財是身外之物,貧窮也是一件平常的事,只要淡泊明志,身心安泰,消遙自在,貧窮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孔子再說:你年紀這麼大了,不怕死之將至嗎?

  老先生回答: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死亡只是人生暫時的終點,好像坐車到了終站就要下車,我心無牽掛,有什麼事讓我害怕呢?

  說完,老先生又繼續彈他的琴。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所謂知足常樂,多貪則憂。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心寬必然自在,放下自得安樂。

 

上一篇:從哪裡看自己孩子的福報大小和未來的命運?
下一篇:念地藏名號不一定就能與菩薩建立因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