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恆順
即使是生死已了的四果阿羅漢也不能了解上人的境界,我們凡夫又如何能知道。一九七四年八月六日,在金山寺的一次禅七開示中,上人曾作如是言。那時我剛搬入金山寺才幾天。
一九八六年,記得上人第一次訪問印度尼西亞時。有一天早上,宣化上人從他的房間出來,看著我和一位師兄說:“我是什麼,你們一點都不知道!”直到今天我動筆寫這篇文章時,我相信還沒有人真知道上人到底是誰。
在一九七六年底左右,我初為比丘時,有一次,在上人的客房裡,我跪在上人的面前,上人以他慣有的、平靜深遠如海洋似的聲音說:“我連一粒微塵的欲念都沒有。”並以大姆指及食指作一種手勢表示微塵。我知道上人是在講他自己日常經驗中的一種實情。
上人日常的行為,對周圍的人影響很深。大概有十五年的時間,我和上人十分接近。在我記憶中,每當有什麼問題時,總是由上人出面,講幾句話,或做些什麼就解決了。
那一段時間,我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上人精進的程度。上人隨時隨地都在誦咒,或者誦經。上人修行精進的程度是驚人的。上人說,不管我們在做什麼都不要忽略了功課,就是指我們的修行而言。
當上人講解《華嚴經》時說,即使在睡眠時,他也還在誦《華嚴經》。
上人的教誨有時令人不易了解。比如有一次,上人多次責備一個當時住在金山寺的美國孩子,叫他不要總是東張西望。這個孩子當時大概十三、四歲,上人責備了他大概一兩年。後來這個小孩子出家做了小沙彌。有一天上人對他說,以後凡有人晚間來聽《華嚴經》的時候,他要“觀”這個人的來歷,這就是他的工作。這位小沙彌自然依教奉行,立刻他就開了眼。上人在講經的時候,就常叫他描述他看見了些什麼。
這當然不表示我們也都有這樣的際遇,不過這說明了上人的開示是多麼活潑生動。一位開悟了的大師和他虔誠的弟子心靈之間的交互感應,不是語言所能描述的。
我認為只有在《華嚴經》第二十一卷“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知識品中,才恰當地描述了上人的這種境界。這種有宿昔善根、開了悟又發大願的菩薩與善財童子的緣及業,兩者間的交互感應是不可思議的。
每一位善知識教得都不同,每一位都代表開悟道上某一種的程度,並不是說他們就受限制於該種程度,而是因為善財童子的業緣之故,需用這種程度教導。
上人與無量有緣有幸能遇到上人,並受上人教化的眾生其感應道交,亦是如此。
又如上人那首回光返照的偈頌,能使我們超越生死,然後又示現生死度諸眾生。也就是將佛法在自己的言行思想中表現出來,因而自然而然地就能影響他人。凡用心意想得到的皆不是真如,我們只有先改善自己的內心,才能改善外面的世界。
隨順思惟說法界 經無量劫不可盡
智雖善入無所處 無有疲厭無所著
──《大方廣佛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
摘自法界佛教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