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孔雀游烏毒林,雖有藥圃善嚴飾,
孔雀群會不喜彼,依烏毒精自生存。
孔雀在長有烏頭等具毒植物的茂密森林中,自由自在地漫步、飛翔、嬉戲、游玩,雖然裡面有種植各種妙藥的園子,和極善嚴飾的鮮花、綠草等,但所有孔雀都不喜歡它們,因為它們更願意依靠烏頭等有毒食物的精華或營養讓自己生存。
孔雀不但能區分何種食物或藥物有毒,而且它還具有超常的解毒能力。所以,《本草綱目》雲:“孔雀辟惡,能解大毒、百毒及藥毒。”而烏鴉等動物就不具備這種能力,它們都害怕、排斥有毒的食品或藥品。
在對待貪嗔癡等煩惱方面,因為根機不同,三類修行人有三種不同的面對方法。小乘行人特別害怕生起煩惱,所以就盡量逃避、遠離,或以智慧斷除。有菩提心的大乘顯宗行人則采用轉依的方法,既不避開,也不接近,而以菩提心等竅訣將特別可怕的煩惱變為修行的助緣,使之不再成為修道的違緣。大乘密宗行人則直接將之轉為道用,即認識它的本面,使之變成增長覺性的方便。也就是說,不認識煩惱的本體,煩惱就是煩惱;認識煩惱的本體,煩惱就變為智慧。表面看來,密乘行人直接享用貪嗔癡,實際上他們已經把煩惱變成智慧。
與大乘顯宗、密宗對待煩惱的態度一樣,孔雀對待毒也有兩種層次:一、毒不但不能害它,它還能將毒轉變為自己生活的助緣;二、它的體力和羽翼的色彩反而會因此更加增上。
摘自 《修心利刃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