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是倫理、是道德,倫理是道,五常是德。道是自然,大自然的規律,不是人為的,不是哪個人創造,哪個人發明的。「父子有親」,父子的親愛是天性,這不是人發明,不是人規定的,是自然的。父母對兒女,兒女對父母,這是屬於道,所謂倫常大道。「君臣有義」,君就是現在的所謂領導,臣是被領導,領導跟被領導要有義。義是什麼?義是理智,義是禮貌。「夫婦有別」,男女結成夫婦,這是大自然的,不是哪個人規定發明,不是的。「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以,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是德,隨順大自然,不能違背大自然,違背大自然,災難就來了;隨順大自然,那就風調雨順。所以德是隨順自然之道,這就叫德。五常是德,仁義禮智信。仁,不殺生,跟佛家合起來,仁是仁愛、仁慈,仁者不殺生;義者不偷盜;禮者不邪YIN;智者不飲酒,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跟人往來說實話,沒有欺騙人。所以五常跟佛家講的五戒完全相同。再擴張一點的時候就是十善,十善是五戒再擴大,講圓滿了。為什麼?最容易造業的是口,所以口就加了一條。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口,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绮語(绮語是花言巧語騙人)、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讓人家聽了不舒服),口說四條;意是不貪、不瞋、不癡。這叫十善業。學佛,這是根本法,必須要修的。人人都能夠守住三皈、五戒、十善,人人都是好人。
三皈是三條最高指導的塬則。皈依佛,佛是覺悟的意思,覺而不迷。怎麼皈依?我從迷回過頭來依覺悟,這叫皈依佛。什麼叫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我們從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回過頭來,依正確的見解、思想。這到哪裡去找?經典就是的,聖賢的經典都是正知正見,多讀聖賢書你就明白了。皈依僧,僧是出家人,出家人真正有修行、有道德、有學問,我們對於經教上不懂向他請教,他是我們指導教授。這個意思!現在亂了,亂成一團。
所以我們在《壇經》上看到,六祖惠能大師,惠能大師講三皈依,就不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怎麼講?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底下再跟你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佛是覺悟的人,我們要跟他學;法是正知正見,就是經典,經典所講的都是正法,沒有偏,沒有邪;出家人都是心地清淨,戒律都守得很好,經教也學得不錯,我們學經教有困難,去向他請教。這是三皈依。
現在三皈依只是念念,沒落實;講傳統文化,講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也是說說而已,沒做到。沒做到不行,那個不亦悅乎你得不到,要落實。所以學,學了之後最重要的是習,學而時習之,時是時常,不要間斷。一切時一切處,你要能做到,要能落實,這樣才能得到法喜,身心清淨,真快樂、真自在,是這麼個意思。
二零一四淨土...-第30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