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法華經》第二卷 大意導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法華經》卷二各品大意導讀

  慧超法師

  《法華經》第二卷共分為二品即第三〈譬喻品〉和第四〈信解品〉。

  第三〈譬喻品〉:八字概括是“三界火宅,三車一車”。

  第三〈譬喻品〉重點主要是,為中根“四大聲聞”:須菩提、迦旃延、摩诃迦葉、目犍連而說,隨後,他們還會在後面的第四〈信解品〉出現。這品裡主要是以兩個譬喻:“三界火宅、三車一車”,進而說明“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以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的道理。

  從本經第三〈譬喻品〉至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的七品,是將第二〈方便品〉內容進一步以“譬喻”和“因緣”的形式加以說明“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的真實義。

  如〈方便品〉提到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又說:“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又說:“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所以法華“會三歸一”,將三乘佛法,八萬四千枝葉法,最終都得導歸根本法、一佛乘法、導歸究竟說。故此,“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在法華會上也有“五千退席”的事發生。

  在這一品中,說明了智慧第一的捨利弗最先領解佛意,故被佛授記為華光如來。〈譬喻品〉中說:

  “捨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憶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1.三界火宅:以火宅喻三界,三界如火宅。“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包括六道所有眾生,都還在苦多樂少、樂盡苦還來的生死界中,生死就是由煩惱引起,生離死別、怕死貪生、惱亂不已,所以說生死界即如同正在被煩惱燃燒的火宅。

  2.三車一車:以三車喻三乘,其中“一車”是指佛出世的本懷是“一佛乘”。佛先用三乘法,來誘導那些只有三乘根器、喜歡二乘及三乘法的眾生,使他們各取所愛,各得所喜的工具,能夠先出離三界。之後,再給他們相等的一乘佛法,共成佛道。如經文中提到的“大白牛車”代表佛乘,也就是佛法。

  在這一品中,以羊車、鹿車、牛車的三種交通工具,譬喻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三乘。各依不同的根器,都能獲得各自希望得到的,首要的前提條件是借助三車(羊車、鹿車、牛車)先出離火宅(即生死界)。然後,佛便只給他們一種牛車,譬喻唯佛一乘的大白牛車,那就是佛所教的菩薩法。

  第四〈信解品〉:八字概括是“長者窮子,佛與佛子”。

  〈信解品〉的重點是,在上一品中參加法華盛會的四大中根聲聞:須菩提、迦旃延、摩诃迦葉、目犍連,聽了〈方便品〉的“法說”及〈譬喻品〉的“譬說”這兩種層次的法後,已能領解佛意,發希有心,歡喜踴躍,經文是這樣說:

  “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接著,四人以須菩提為首,說了“長者窮子喻”。

  之後,再由摩诃迦葉說偈頌,向佛陀表明,他們真的領悟到了“唯有一佛乘”的奧義。最後,導出“於一乘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1.長者窮子:為《法華經》七喻之一。此品中“長者窮子喻”與卷四〈五百弟子受記品〉中“貧人衣珠喻”,前後呼應,交相輝映。這個譬喻的梗概是說:

  有一長者子,幼年離家而生活貧窮!某日俳徊於長者家附近,長者見之知為己子,遂遣家人追回,然其子恐懼而逃,長者用計雇之為傭,並逐漸重用之,最後告之實情,且給予萬貫家財。故事中的窮子,比喻二乘人,家財比喻大乘教,謂二乘人無大乘功德法財,猶如窮子之缺乏衣食資具。

  2.佛與佛子:〈信解品〉的經文譬喻說“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其實,大富長者就是比喻如來,四大聲聞就是比丘似佛子,就好像是那個窮小子,當聽到譬喻說之後,才知道他們原來就是佛的兒子,以後不再捨離一乘的佛法而逃避到二乘中去。兩位沒有威德的僕人:一個瞎眼,一個貌丑,是比喻聲聞及緣覺的二乘法。

  簡而言之,此品重點是:四大中根聲聞: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目犍連,於第二〈信解品〉領解佛意。佛更說“長者窮子”喻,佛喻為大慈悲的長者,三乘譬喻為窮子,導出「於一乘道,隨宜說三」的結論。如〈信解品〉經文說:

  “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

 

上一篇:悉達多太子與耶輸陀羅王妃往世因緣
下一篇:《法華經》第一卷 大意導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