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112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二三一頁:

  疏【摩诃迦葉者,此雲大龜氏,一雲飲光,頭陀第一。】

  鈔【大龜者,先世學道,有靈龜負圖而出,因以為姓。】

  這是有一個典故,這麼來的。

  鈔【名畢鉢羅,亦樹也。】

  『畢鉢羅』是樹的名字。

  鈔【稱大,以別同名,如三迦葉等。】

  因為迦葉這一族的族人很多,有聲望、有地位的人也相當多,為了區別起見,稱他做摩诃迦葉,就是大迦葉。摩诃是『大』的意思。

  鈔【飲光者。】

  摩诃迦葉也稱之為『飲光』。

  鈔【繇宿生為冶金師,與一女人,同以金嚴佛像,遂感世世身如金色。】

  他自己是一個冶金匠,有一個女子拿了一尊佛像給他貼金,他覺得這是樁很好的事情,就沒有收她的工錢,這個功德兩個人做,所以感得生生世世身相非常之好,身如金色。

  鈔【金色晃耀,吞乎余色,名飲光也。】

  他的光明比其他人光明要大得多,像我們白天在陽光之下,這一切燈光都黯然無色了。這是光明熾盛的意思。

  鈔【頭陀者,梵語,此雲抖擻,或雲淘汰。】

  『抖擻』就是把身體上塵勞統統抖得干干淨淨的。

  鈔【有十二行,謂一阿蘭若,二常乞食,乃至十二但三衣。】

  「乃至」,當中就省掉了。「頭陀」,我們一般稱為苦行,在佛弟子當中他是苦行第一。他出家的時候,他身世非常的好,他是生在一個富貴家庭當中,出家之後能修苦行,所以佛非常的贊歎他。『阿蘭若』,「蘭若」是熱鬧的地方,「阿」當作無講,無熱鬧就是很清靜的地方。阿蘭若就是清靜之處所。過去的社會實在講比現在的社會是清靜多了,尤其是出家人都住在山林,不是住在都市裡面。鄉下有農民居住,農民養牛的最多,印度這個牛大家都對它很尊重,牛叫的聲音聽不到,這就很安靜了。牛叫的聲音聽不到,阿蘭若清靜以這個為標准。現在很多噪音比牛叫還大得多,現在要找一個寂靜的地方是相當不容易。住處非常的幽靜,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是「常乞食」,每天出去托缽乞食。第三是「次第乞」,按著順序一家一家的乞。不能超過七家,七家都托不到,這一天只好回去挨餓,餓一天明天再來。不能揀選這個人家有錢,到他家裡去托缽,這個吃的東西好一點,那你就有分別心;他沒有分別心,他平等的乞食,按照這個順序。第四是「一食」,就是日中一食,過中決定不能吃東西。現在雖講持午,其實不是持午,是「過中不食」;午時是從十一點到一點,兩個小時。日中,每天時間都不一樣,在古時候用日晷測量太陽,要在日中之前吃東西。如果碰到陰天,那就沒辦法,從前也沒有鐘表,有鐘表也不准。現代比從前方便多了,現在有天文日歷,記載著每天日中的時間是幾點幾分幾秒,很清楚。日中以後只能喝水,在戒律裡面講沒有沉澱之物可以吃,水不沉澱,蜂蜜不沉澱,蜜糖不沉澱。豆漿、果汁會沉澱,凡是有沉澱的東西都不能吃。現在我們看到許多持午,他下午水果也吃,牛奶、豆漿更不必說了,喝一杯牛奶,牛奶會沉澱的。這在戒律上講全部都破齋了,持午功德完全破掉了。

  第五是「節量食」,他吃的東西是有定量的,絕對不是把三餐東西一餐吃掉,他怕餓特別多吃一點,這樣不行,這個錯了!我們也看到許多持午的人,他不持午的那一天,他吃的東西少,持午的那一天,他中午的一餐飯吃得特別多,這個搞法會把腸胃搞壞!實在講,修行不必這麼做法,不是說不吃東西就能成道。不吃東西,蛇一冬眠就好幾個月不吃東西,你能跟上它?比不上!它也不能成道。

  所以,一定要曉得佛經裡許許多多制定這些儀規的道理。因為佛陀在世的時候,外道出家生活習慣都是到外面去托缽的,佛弟子如果不出去托缽,人家會說閒話,說佛不是修道人,這是沒法子,只好出去托缽了。過中不食,在從前那個時代,佛的這些常隨弟子多半都在那邊打坐修定,他心清靜。他什麼都沒有了,三衣一缽,他什麼都放下了,他心清靜。我們現在的人煩惱太多,妄想太多,你要是修日中一食,非生病不可!為什麼?這個身體實在講是一部機器,機器之所以能夠運作,它得補充能量;補充不足,這個機器就要損壞。譬如汽車,油料不足,你要開到高的速度,它非壞不可、非出毛病不可。我們身體這部機器,飲食營養就是能量!到時候你就是給它加足才行,它才有精神,它才能辦事。

  為什麼佛弟子他一天吃一餐就夠了,我們三餐還不夠?還得吃消夜?原因就是他那個機器省油,我們這個機器耗油,這個沒法子,這不能比的!大家要曉得,能量消耗到哪裡?消耗在妄念上,你妄想愈多,你所消耗的能量就愈多。從前出家人沒有妄想,他不要攀緣,他一天到晚沒想頭的,他只有入定,因此他消耗量少。證得阿羅漢果七天吃一餐,他定中,他消耗的更少;辟支佛,經上講半個月出來托缽一次,半個月吃一餐,他那個定的功夫更深,消耗量就更少。他吃一餐這個營養,半個月再添一次就夠了。我們不行,我們妄念太多,你又不肯給它加,那你不是自找麻煩!所以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決定不是充面子的事情,不是搞好看的事情,是看我們自己能力能不能做到,不要勉強。

  因此,我們要學節量食,這是對的。我們中國古人講養生之道,早晨要吃得好,中午要吃得飽,晚上吃得少。這是很有道理的,幫助你養生,這在飲食方面。可是飲食與自己念頭的確是成正比例,我們念要清靜,念愈清靜飲食就愈少,這是自自然然的道理。所以修頭陀行的人也是節量食,並不是一餐吃得特別多。

  第六是「過中不飲漿」,凡是有沉澱物質的漿水都不吃。持午的人到下午頂多喝水,或者喝一點糖水,決定沒有沉澱的。

  第七「著糞掃衣」,他穿的衣服,衣服怎麼叫糞掃衣?是別人的衣服破舊,丟棄了,不要了,他把它撿起來,破爛的地方把它去掉,還完好的地方把它留下來,集得多了,一塊一塊,這個袈裟是一塊一塊那樣湊起來的。現在買一匹布剪碎再把它縫起來,這個意思都錯了。佛若在世看到要罵人的,不知道惜福。出家人福田衣那種做法,那是不得已的。你撿來的布料不會相同,顏色也不一樣,縫起來之後染色,不至於五顏六色,穿染色衣。你要曉得從前生活是這種方式,不像現在!現在做這一件衣是一種紀念性質而已,在從前是不可以的,一定是到外面撿這些布頭拼拼湊湊起來,這才能縫一件衣。

  第八是『但三衣』,他不能有多的衣服,只有三衣。因為印度那個地方天氣熱,他三衣就夠了。那個衣實在就是一個很大的布裹在身上而已。

  第九是「冢間坐」,他要休息去坐一坐,到哪裡坐?到墳地去坐,常常提起自己的警覺,人命無常,常常想到這個,對於世間一切法無有留戀。第十是「樹下止」,晚上睡覺,他那是不睡覺的,找一個樹底下可以遮遮露水,到樹底下去打坐,去過一晚上。佛的規定,樹下一宿,這都是避免貪心的。如果這個樹很大,每天晚上都到這裡來,好了,那貪心增長。所以這樹下只能住一晚上,第二個晚上決定不能在同樣一個樹底下去住,你要另外去找地方,叫樹下一宿,對環境絕對沒有貪戀。第十一是「露地坐」,這功夫比較高一點的,不必在樹底下,露地他也能坐。第十二是「但坐不臥」,他不會躺下來睡覺的。這十二種叫「頭陀行」,迦葉尊者常常修這樣的苦行。

  鈔【以斯苦行,掃除塵累,澄淨身心也。】

  這是修行的目的。

  鈔【迦葉年老,不捨頭陀,佛憫其衰,勸令休息,迦葉頭陀如故。佛乃深贊,有頭陀行,我法久存,故雲頭陀第一。】

  迦葉尊者年老時,佛勸他不要這樣修苦行,可以方便一點了,他不肯,他還是繼續修他的苦行,所以佛對他特別的贊歎。

  現代修道比從前要難得太多,現在人修行,實在講他要是能成就,那實在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事情,為什麼?一切的設施都不如法,生活不如法。換句話說,在日常生活當中,不但不能叫你斷貪瞋癡,而且是增長貪瞋癡慢,這怎麼能修得成道?修不成功的!現在寺院的寮房一個人一間,一個人一間寮房不能修道,決定修不成功的。在過去叢林寺院的寮房是睡廣單,通鋪!像軍隊一樣,沒有單獨房間的。在寺廟裡面,只有住持方丈他有個小房間,綱領執事他有房間,再有年歲老的、體力衰的,他可以單獨有個房間。年輕人決定不許可,年輕人要睡通鋪。所謂依眾靠眾,這樣才能成就。現在不但要一個人一個房間,還要一個人一個小套房,簡直就去享福去了,他的福報很大!享完以後來生就不得了,為什麼?佛門裡面常講: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將來要還債的,你欠多少施主的債,你還不清,這個事情很麻煩。所以現代修學完全要靠自己警覺,自己不警覺決定墮落。

  疏【摩诃迦旃延,姓也,此雲文飾,一雲不定,一雲扇繩,一雲離有無等。】

  『迦旃延』,這是梵語,這梵語裡面含多義,很多意思在裡頭。

  疏【南天竺婆羅門族也。】

  這是講他的出身,他的家世,他是南印度婆羅門種族,這在印度四姓階級裡面是最高的。

  疏【論議第一。】

  他有辯才,在佛弟子當中論議第一。

  鈔【文飾者,文采修飾也。】

  我們一看這個人平常很重視儀表,很重視修飾,他的儀表非常的端正。

  鈔【凡人論議,心雖曉了此理,若直遂而不文,汗漫而不飾,則辭不達意,非善於論議者也。】

  他不但修飾儀表,連談吐也懂得修辭,所以跟人家談吐言語非常的溫雅莊重。

  鈔【不定者,縱橫善巧,是善論議意。】

  『不定』是取這個意思,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講辯才無礙。

  鈔【扇繩者,子系母故,又破熱彈曲為扇繩。】

  這裡面所講的意思,都是說他與人家辯論的時候。『子系母』這裡頭也有一個因緣,就是尊者他幼年父親就過世,他是一個孤兒,他母親改嫁,他跟著母親一道去,所以說是『子系母故』。這樣家庭環境當中長大,當然許多事情都不能稱心,要受許許多多的限制。『破熱彈曲』,「熱」是熱惱,「曲」,彎彎曲曲,指邪知邪見。他有能力破除別人的煩惱,彈斥別人的邪知邪見。『扇繩』是比喻,扇子後面拴著扇墜一樣,這也就是「子系母」那個意思,他是隨著母親改嫁而去的,猶繩系扇,取這個意思。

  鈔【不墮斷常,發揮中道,為離有無也。】

  這個意思好懂。這些都是「迦旃延」這個字裡面的含義。

  鈔【如外道問:人死不還,知無他世。謂人死受苦,應當回還,甘受不還,故無他世。】

  這舉個例子,有外道請教他。那個外道不相信有來世,為什麼不相信?人死了以後,從來沒有聽說這個人有再回來過,那哪有來世?拿這個問題來問他。

  鈔【答言:如世罪人,被駐牢獄,寧得歸否。】

  他這個比喻也很好,好比一個人犯了罪,把他抓到監牢獄,他能不能回來?不能回來。

  鈔【又問:天何亦不歸。】

  人死了上天,天上自在,他為什麼不回來?

  鈔【答言:墮廁得出,肯再入否。】

  人世間就像個糞坑一樣,這個人好不容易跳出糞坑,他還會進來嗎?他不會進來了。天就好比跳出去了。所以他的議論確實是能服人,這是舉幾個例子來說。

  鈔【如是種種妙說諸義,增一阿含贊雲:善分別義,敷演教道,故曰論議第一。】

  我們再看第五位尊者:

  疏【摩诃俱絺羅,此雲大膝。】

  『俱絺羅』是梵語,此雲大膝。他的膝蓋比別人大,所以人家就他這個名字,翻成中國意思是大膝蓋,他的名字叫大膝蓋。

  疏【捨利弗舅,答問第一。】

  是捨利弗的舅父。在佛的弟子當中答問第一。

  鈔【大膝者,從狀得名。】

  他形狀上得的名號。

  鈔【舅者,與身子母,是姊弟故。】

  捨利弗的母親是他的姊姊,他是捨利弗的母舅。

  鈔【往論勝姊。】

  平素他常常跟姊姊辯論,他總是勝,姊姊辯不過他。

  鈔【姊懷身子。】

  他的姊姊懷孕了,就是懷捨利弗的時候。

  鈔【機辯迅發,弟不能及。】

  他的姊姊懷捨利弗的時候,突然之間辯才無礙,每次辯論,他都輸了。他一想,將來這個外甥出世之後,如果辯不過他,這很丟人的事情。所以他就發憤修學,到印度許許多多地方去參學。

  鈔【發憤游學,誓不剪爪,讀十八種經。】

  剪指甲的時間都沒有了,發憤讀書求學,所以指甲很長,人家叫他長爪梵志。

  鈔【答問者,繇精勤故,得四辯才,觸問能答,故雲答問第一。】

  在佛弟子當中,他是答問第一。第六位尊者:

  疏【離婆多者,此雲星宿,一雲室宿,無倒亂第一。】

  『倒』是顛倒,『亂』是亂想,無倒亂第一。

  鈔【星宿者,從星乞子而生,因以為名。室宿者,室為二十八宿中,第十三宿,或禱此星故。】

  可能是他父母祈禱這個星而生的這個小孩,所以他的名字叫做『星宿』。

  鈔【無倒亂者,心正,故不顛倒;心定,故不散亂,故雲無倒亂第一。】

  他在弟子當中就是表『無倒亂第一』。

  疏【周利盤陀伽者,此雲繼道,一雲大路邊,僅持半偈,得悟證果。】

  在佛弟子當中,他是最笨拙的一個人。所以這十六位尊者統統在此地是表法。

  鈔【繼道者,其母孕時還家,於中路誕子,繼續於途路之間,故雲繼道。】

  他母親第一胎是路上生的,這一胎又在路上生的。相繼在路中生的小孩,所以叫『繼道』。

  鈔【大路者,母生二子,皆於路邊,言大以別小也。】

  這是大路邊。

  鈔【半偈者,出家愚暗,久無所解,兄先入道,怪其無知,遣使歸俗,倚佛寺門,嗟歎流涕。佛憐而錄之,使誦掃箒,每日誦之,記一忘一,久之忽悟,垢淨惑除,得阿羅漢。】

  經上說的,他有個因緣,周利盤陀伽前世是三藏法師,是很不了起的人,這個法師吝法,教人只教一半,後頭留一手,為什麼?怕將來別人學的超過他,所以這一世得愚癡果報。所以,統統都是有因果的,吝財得貧窮果報,吝法得愚癡果報。他兄弟兩個都出家了,他的哥哥看他很可憐,聽經聽了很久都不懂,不但意思不懂,一個字也記不得,所以哥哥就勸他:你回家去算了,還俗,不要出家。他就哭起來,當然一方面是恨自己愚癡,再恨就是要離開佛陀了。佛看到之後,佛知道他前世的因緣,所以把他收下來,教他念兩個字:掃箒。念「掃」,「箒」忘掉了,念「箒」,「掃」又忘掉了,這人就這麼笨!可是念久了,他忽然開悟了,就是過去世的善根現前,開悟了,他也證阿羅漢果。如果遇不到佛,他這一生就空過,因為佛曉得他前世的因果,知道用什麼方法把他的業障掃除,讓他恢復。第八位尊者:

  疏【難陀者,此雲善歡喜,放牛難陀也。】

  鈔【放牛難陀者,難陀有三,阿難陀,孫陀羅難陀,兼此為三,以放牛別余二也。】

  『難陀』,在佛弟子當中總共有三個,放牛難陀、阿難陀(就是阿難尊者)、孫陀羅難陀。用『放牛』來揀別不是那兩個人;放牛就是牧牛的意思。

  疏【阿難陀者,此雲慶喜。】

  這就是以後結集經藏的阿難尊者,具足稱『阿難陀』,中國人常把尾音省掉,就稱阿難。

  疏【又雲無染,佛之從弟,多聞第一。就當經,則阿難與眾,同聞淨土之教,而獨以總持力,憶念不忘,成結集也。】

  阿難以後是佛結集流通經藏的人,所以這個人在佛門裡非常的重要。為什麼他叫慶喜?

  鈔【慶喜者,佛成道日誕生。】

  這天是釋迦族家裡雙喜臨門。

  鈔【王及臣民,既聞太子成佛。】

  這是一樁喜事,消息傳來。

  鈔【又聞宮中誕子。】

  阿難的父親跟釋迦牟尼父親是同胞兄弟,阿難尊者是釋迦牟尼叔父的兒子。

  鈔【雙美二難,一時畢具,舉國忻慶,因以立名。】

  他的名號是這麼來的,所以叫慶喜。

  鈔【又見其相者,聞其聲者,睹其威儀者,無不歡喜故。】

  阿難的相貌長得很好,佛有三十二相,阿難有三十相,跟佛差不多,所以人家見到他都歡喜。聽到他的聲音,見到他的威儀,都生歡喜心。這是名號有關系的。

  鈔【無染者,隨佛入天宮龍宮,心無樂著,亦其事也。】

  他不染著。他常常跟隨,佛在天上講經他跟去,佛在龍宮講經他也跟去,他不受這些富貴動心。「亦其事也」,這是無染的事。

  鈔【佛從弟者,佛,淨飯王子;阿難,白飯王子,二王昆季故。】

  他們的父親是同胞兄弟。

  鈔【多聞者,阿難侍佛二十五年。】

  阿難二十歲出家,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講了二十年,阿難二十歲,釋迦牟尼佛一成道就開始講經,成道那天阿難出生的,所以佛講經二十年,阿難出家。佛一共說法四十九年,阿難出家之後,過了五年做佛的侍者,所以說『侍佛二十五年』,侍佛是做佛的侍者。剛剛出家不是佛的侍者,五年才選他做侍者。

  鈔【佛所說法,不忘一字,涅盤稱阿難多聞士。】

  《涅盤經》裡面,稱阿難『多聞士』。

  鈔【又迦葉贊曰: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

  阿難記憶力非常好,聽過一遍,他永遠記得,不會忘掉。所以佛滅度之後,結集經典就是阿難升座復講,重復把佛所講的講一遍,大家再記錄,這才結集成為經典。

  鈔【同聞獨憶者,正表強記超乎等夷也。故曰多聞第一。】

  『等夷』就是同伴。第十位:

  疏【羅睺羅者,此雲覆障,或曰執日,密行第一。】

  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

  鈔【覆障者,本阿修羅名,能以手障日月,故名覆障,亦曰執日。】

  『羅睺羅』,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覆障』。本來是阿修羅的名字,這個阿修羅神通很大,能用手遮住太陽、遮住月亮,所以叫「覆障」,也叫做『執日』。

  鈔【障有二義。】

  『障』有兩種意思。

  鈔【一雲:佛為所障,不即出家,以未有子,父王不許出家。】

  諸位念《釋迦譜》,看釋迦牟尼佛傳記就曉得了。當年淨飯王不答應釋迦牟尼佛出家,就因為沒有後代,釋迦牟尼佛必須生了兒子才有資格出家。

  鈔【後以指腹懷姙,方遂本志,則佛被其障也。】

  當時釋迦牟尼佛就指著妃子說:她已經懷孕了。耶輸陀羅懷羅睺羅六年才生他,所以遭很大的難,不但障礙他父親出家,同時也叫他母親受委屈受災難。

  鈔【一雲:六年在胎。】

  他坐胎比別人時間久,別人十個月就出胎,他六年,這裡頭有因果。

  鈔【以宿生曾塞鼠穴,幽之六日,今報六年,則己自被障也。】

  過去生中頑皮,他把老鼠洞塞起來,塞了六天,老鼠六天不能出來,他今生果報要在胎裡六年才能出得來。因果報應,自作自受,這沒法子!他雖然出家了,頑皮的習氣還是除不掉,從他以前塞老鼠洞就可以曉得他很頑皮。他出家之後,釋迦牟尼佛叫他拜捨利弗做師父,他是捨利弗的徒弟,一天到晚玩耍就是了。

  鈔【密行者,經雲:羅睺羅密行,惟我能知之。惟佛能知,則菩薩聲聞皆所不知,況凡夫乎。積行而人不知,故曰密行第一。】

  他雖然天天玩耍,他玩耍裡頭修行,只有佛知道,別的人不曉得,只看到他很頑皮,一天到晚去玩,沒有人知道他在那裡修行,這個修行的功夫高人一等。這是佛子羅睺羅。

  疏【憍梵波提者,此雲牛呞,受天供養第一。】

  這位尊者也是有果報的。

  鈔【牛呞者,過去世中,輕弄沙門,今報牛呞。】

  他過去生中,聽一個老比丘在念經,他聽了之後就在旁邊笑話他,說他念經的聲音不好聽,像老牛一樣。這個老比丘就告訴他:我已經證阿羅漢果,你對我無禮,你將來受果報。他就極力的忏悔,結果還是墮在畜生道,變牛,做五百世的牛。這是輕弄一個沙門,這個沙門不是普通沙門,是阿羅漢,所以這麼重的罪。

  鈔【又五百世曾為牛故,牛雖不食,恆事虛哨,余報未盡,故稱此名。】

  他這一世雖然得人身出了家,他還有老牛的習氣,老牛嘴巴老是動,不吃草的時候它也在動。余報未盡,所以直接把這個習氣稱做他的名字,憍梵波提,使人家了解,不敢輕慢他。

  鈔【天供者,馬麥之報,彼獨於天上屍利沙園受供。又凡夫睹形,不知觀德,恐人譏笑遭愆,常居天上,諸天敬奉,故雲受天供養第一。】

  世間凡夫不認識他,如果也有人譏笑他,將來那個人又要受五百世牛的果報,這就不慈悲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就不叫他去托缽,怕人笑話他,叫他到天上去吃飯,天人供養他。因為天人有天眼,認識他是阿羅漢,不會輕慢他,對他會起恭敬心,所以他受天供養第一。這裡頭也有一個典故,這就是馬麥之報。佛與弟子們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是很大的一個團體。曾經在毗蘭邑這個地方三個月沒有東西吃,大概這個地方也是有天災,不得已就是給馬吃的糧食,人家拿來供養僧團,所以有三個月馬麥之報。統統都是有因果報應的。因為憍梵波提是受天人供養,他就沒有這個災難,他每天還到天上去吃,大家都要受馬麥之報,他不受,『彼獨於天上屍利沙園受供』。

  疏【賓頭盧頗羅墮,上三字,此雲不動,名也;下三字,此雲利根,姓也。】

  『賓頭盧頗羅墮』是梵語,姓、名都具足。

  鈔【先名後姓者,其族凡十八,稱名在先,別其余也。】

  他這個家族也非常的繁盛。

  鈔【奈耶律雲,樹提長者,以栴檀缽置剎頂上,號於眾雲:神力能取者即與。尊者現通取缽,佛呵責已,敕令不得入滅,留身久住,應末世供,為大福田也。】

  『奈耶律』,就是毗奈耶藏,律藏。賓頭盧頗羅墮他有神通,實在講佛當年在世,這些弟子個個都有神通,佛禁止,決定不准他們隨便示現神通,不可以。只有在特別因緣之下,還要得佛的同意,佛不同意,不能輕易示現神通。他就是輕易示現他的神通,佛呵斥他,而且懲罰他,罰他長住在人間,不准他滅度。所以賓頭盧尊者現在還在世間,他是個什麼樣子,他自己也不說,你也不認識,他會變化。有人供齋,打千僧齋,他就來應供。他來應供,你就有福了,所以稱之為福田。我們今天打齋,來應供的如果都是凡夫沒有聖人,我們修的這個福就不大;如果應供裡面有聖人,這個福報就很大。

  像當年錢鏐王打千僧齋,那是永明延壽大師住世的時候,定光古佛來應供,他這個福報就大了。永明延壽,我們知道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就是那個定光佛說出來的。永明延壽是淨土第六代祖師,國王打千僧齋,供養一千出家人來吃飯,來應供。那時名氣最大的是永明延壽,永明延壽是國師,國王的師父。在應供的時候,吃飯的時候,那個首席總是推推讓讓的,誰也不肯去坐!大家都在這裡讓,就有一個和尚很不客氣的跑到首席一坐,穿得也不整齊,很邋遢的這麼一個人,沒有一個人認識他,也不曉得是從哪裡來的。他在首席上一坐,國王雖然心裡很不痛快,但是總是出家人,也不好把他拉下來,這樣大家就入席了。吃完飯之後,這忽然走了,國王就問永明延壽大師: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賢人來應供?他說:有!定光古佛來應供。國王說:哪一個?就是坐在首席的那個和尚,那個和尚耳朵很大,人家叫他大耳和尚。定光古佛來應供,國王一聽說,這還得了,原先心裡一團不高興,這下古佛來應供,趕緊就派人去追蹤,到處打聽他從哪條路走的,把他追到了,他在山上一個洞裡面打坐。

  這些人都曉得是定光古佛,大家都來拜佛了,他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阿彌陀佛多事,為什麼把我身分說出來,他就走了,就入滅了。大家一看定光古佛圓寂了,但是聽聽「彌陀饒舌」,那永明延壽就是阿彌陀佛了。所以回來的時候,不要緊,定光古佛過世了,阿彌陀佛還在,回去拜阿彌陀佛去,曉得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趕緊回宮去報告:大耳和尚入滅了。國王聽到很懊惱,但是又聽到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非常歡喜,趕緊去看永明延壽,還沒走幾步,外頭有人來報告,永明延壽大師圓寂了。所以諸位要曉得,身分不能暴露,身分一露馬上就要走。

  現在我聽說中國、外國有很多人說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什麼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這個不能相信,說了就要走!別人說行,自己說也行,說了就走!你看那個彌勒菩薩,自己說的,不是別人說的,他自己說他是彌勒菩薩,說完他就走了。我們現在塑的彌勒菩薩像就是布袋和尚,他是宋朝時候人,宋高宗時候,跟岳飛同時代的人,他走的時候自己說出他是彌勒菩薩,他說了就走了。所以佛門裡身分一暴露,立刻就要走,沒有說身分暴露還不走的,那是決定騙人的,決定不可靠的。所以,現在賓頭盧尊者還在世間。

  疏【迦留陀夷,此雲黑光。】

  這位尊者,他一定是一位黑人,因為他的皮膚很黑。黑人也能學佛,也證阿羅漢果,我們也不能輕視他!現在這個世界種族歧視,對黑人,這一般都瞧不起,黑人也能證阿羅漢果也能成佛,可見得佛法平等。

  鈔【黑光者,顏容粗黑故,又黑色光耀,異常黑故,夜行乞食,人見驚駭,佛禁夜行,繇此制也。】

  他曾經有一天晚上出去托缽,把一個孕婦嚇到了,人家以為他是個鬼出來了。因此,佛才制定這個戒律,比丘晚上不准出門,不准走動,這條戒就是因他而制定的。

  疏【摩诃劫賓那者,此雲房宿,知星宿第一。】

  鈔【房宿者,二十八宿中,第四宿也。父母禱此星而生子,一雲初出家時,將欲詣佛。】

  就是到釋迦牟尼佛那邊去,想去跟佛出家。

  鈔【中路值雨,寄食陶捨,俄有比丘來共宿止。彼比丘者,即佛化現,聞法得道。則房宿者,以於陶家房捨而旅宿故,亦一義也。】

  這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他父母祈禱星宿而生的這個小孩。第二個意思,他出家的時候,想去跟佛出家,當然路途相當遙遠,在路上就借宿一戶做陶器的家裡,這時候也有一個比丘到這地方來,那個比丘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等於來接引他,看他出家的心很虔誠,就跟他說法,他在那裡就證果了,這也有房宿的意思。

  鈔【知星宿者,不假玑衡,通曉天象,故雲知星宿第一。】

  『玑衡』是天文用的儀器。他不需要用這些儀器,就能知道天文。佛弟子當中,他是天文學家。第十五位:

  疏【薄拘羅者,此雲善容,壽命第一。】

  這是佛弟子當中年歲最大的一個。

  鈔【善容者,顏貌端正故。】

  在比丘眾裡年歲最大,是一位老比丘,他的相貌非常端正,非常端嚴。

  鈔【壽命者,壽命百有六十,故雲壽命第一。】

  壽命一百六十歲,壽命第一。

  鈔【繇昔持不殺戒,九十一劫,壽不中夭。】

  這是講因果,他為什麼這樣健康長壽?他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持不殺生戒,他持得很嚴,所以得這個果報。諸位曉得,凡是果必定都有因的,沒有說是有果沒有因、有因沒有果的,沒這個事情,因果一定相應。佛教我們,果報都是修得的,我們的財富是過去生中修財布施所得來的。有人發財很難,很不容易才得到財富;有人發財很容易,簡直不操心,錢從天上掉下來了。這就是過去修因的時候,他修財布施,有人修財布施很勉強布施出去,他將來有沒有果報?有果報,那果報得來也不容易。有人布施很痛快的,根本沒有在意就布施出去了,他將來的果報得來就很容易,也是無意當中就得財富,真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絲毫勉強不得。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不殺生是無畏布施,所以他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鈔【又昔曾施一病僧诃梨勒果。】

  這是布施一個有病的出家人,他去照顧他。

  鈔【感五不死。】

  得好的果報,五種不死。

  鈔【初生現異,母以為怪,置之熬盤不死。】

  他這個誕生跟一般正常人不太一樣,所以他的母親不歡喜,家人不喜歡,以為是妖怪,把他放在盤子裡面,他沒死。

  鈔【復置釜中不死。】

  放在鍋裡面他也沒死。

  鈔【復置水中。】

  把他放在水裡面。

  鈔【巨魚吞之。】

  被大魚吃掉,魚被人捕獲。

  鈔【刀破子現,一無所損。】

  他也沒死。

  鈔【火不能炮,湯不能煮,水不能淹,魚不能噬,刀不能割,名五不死。】

  他一出世遭很大的難,他都沒死。過去生中布施照顧一個出家人,得這個果報。

  鈔【又閒靜少欲,收攝六根,滅度之後,塔猶卻貝。故常樂閒居,不處眾中,亦稱第一。】

  他這個人喜歡清靜,不喜歡熱鬧,不喜歡多事。滅度之後,人家給他起個塔來供養他。阿育王是佛門裡面的大護法,也去供養他的塔,那時候供養塔就是用貝殼,用二十個貝殼去供養他。貝殼放在裡面自然就飛走了,他不要,不接受,貝殼從塔飛出來之後,還砸到阿育王的腳。他在世的時候不接受人家這些多余的供養,不喜歡熱鬧,死了以後那個塔還有這種神力在,你想去供養他,他不接受的。第十六位是:

  疏【阿[少/兔]樓馱者,一名阿那律陀,此雲無貧,亦雲無滅,亦雲如意,天眼第一。】

  這位尊者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

  鈔【無貧者,昔於饑世,曾以稷飯施辟支佛,九十一劫資用充足。】

  這是一個荒年,一個鬧旱災的時候,大家都沒東西吃。他那個時候是個種田的人,種田當然帶著有點飯在中午田裡面吃的,這個飯不是好飯,是小米煮的,做的東西,遇到辟支佛下來托缽。他心裡想到辟支佛半個月出來托一次缽,他今天托不到東西吃,他又得餓半個月。他說我布施他,我頂多餓一天。所以他就把他自己這點飯供養辟支佛,他得九十一劫不貧窮的果報,『資用充足』,就是他的衣食住行不缺乏。

  鈔【至今不滅,所求如意,故有無貧等三譯。】

  這個果報不可思議!他有這三種意思。

  鈔【天眼第一者,出家喜眠。】

  他昏沉,喜歡打瞌睡。

  鈔【佛說法時,昏睡不覺。】

  佛講經說法,他在底下聽,睡著了。

  鈔【佛乃呵責,比之螺蛤。】

  被佛狠狠的罵了一頓,佛罵他:「螺蛳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鈔【發憤精進,經七晝夜,眼不交睫,失其雙目。】

  他被佛罵了一頓之後,也很了不起,知道慚愧,就努力精進。他七天七夜不睡覺,疲勞過度,眼睛壞掉了,以後就失明了。

  鈔【佛教修習樂見照明金剛三昧,遂得天眼。】

  佛憐憫他,『佛教修習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教他修這種定。這個定修成功之後,他『得天眼』。所以叫半頭天眼,他不要用眼睛看,他整個頭都能看,四面八方他都能看,而且這個天眼在阿羅漢裡面是第一。普通阿羅漢天眼只能看一個小千世界,他這個天眼能看三千大千世界,這他修成的,所以佛弟子當中天眼第一。他是真精進,真肯干!

  鈔【觀大千界如睹掌果。】

  他看三千大千世界就像觀手掌心裡面的庵羅摩果一樣。經上常講庵羅摩果,庵羅摩果就是我們現在吃的芭樂。從前我們看到經上「庵羅摩果」,不曉得是什麼東西,經上常講「醍醐灌頂」,不曉得醍醐是什麼東西?道源和尚曾經到印度去訪問,因為他是講經的法師,到印度就特別去打聽,醍醐是什麼?庵羅摩果是什麼?你們拿來我看看。結果一拿來,芭樂,台灣有,這是庵羅摩果。醍醐是什麼?沙拉。

  這一段經通常講叫流水文章,我們把它讀過去了,很長。到底下我們就要討論到義理方面。這是十六位尊者的介紹,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205集)
下一篇:如何才能修身養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