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49[安忍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嗔恨心對我們的傷害非常大!若總是以嗔恨心傷害眾生,不用說究竟的利益,連暫時的利益都很難得到。嗔恨心不僅障礙了我們解脫成佛,還對我們的身心產生了很大的傷害。如果真正明白了生起嗔恨心的過患、嗔恨心對我們的傷害,我們才會產生想修安忍的心,才能忍受一些對境。

  例如,有人罵你,你沒有還口;有人打你,你沒有還手;有人傷害你,你沒有傷害他。這是不是修安忍?不一定。如果你內心不愉快、難受了,盡管你沒有以牙還牙,沒有再進一步地去造業,沒有跟眾生結惡緣,但這不是修忍辱。所謂修安忍,就是內心不能有嗔恨。當你心裡有怨恨的時候,說明你還是沒有安忍。

  那麼,怎樣才能內心高興、心平氣和呢?當你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弄明白、搞清楚了,心裡才不會難受,才不會有怨恨,才不會動搖。之前,不可能沒有怨恨,不可能不動搖。若你心裡不愉快、心裡難受,就是有怨恨了。否則,如果沒有怨恨,心裡不會是這種心情。盡管有時候不是那麼強烈,但若還是有,你還是沒有做到安忍。這時,心情立即就不愉快了,相續立即就被染污了。

  寂天菩薩為什麼講這麼多道理?為什麼站在各種角度去說明這樣的真理?就是為了讓我們生起清淨之心,能真正安忍。大家是否從不同的角度反復地去思維這些真理?其實,寂天菩薩講的都是同一種道理、同一個論點,只是通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講的。我們若是這樣去思維、觀察,才能徹底明白。雖然很多人現在也明白了一點,但是還不透徹。聞思修是有次第的。我們現在知道的這些僅僅是一點聞慧而已,後面還有思慧和修慧,它們一個比一個力量大,一個比一個力量強。大家並沒有這樣去思維和觀察吧,都這樣擦肩而過。很多人僅僅聽一遍就OK了,心裡還覺得很明白似的,其實一點都沒有明白,這就叫似懂非懂。看似懂了,實際還沒有懂;看似明白了,實際還沒有明白。若是徹底明白了,你心裡的結自然就打開了,自然就解開了。

  我們之所以煩惱、痛苦,都是自找的。我們為什麼怨恨別人,甚至要去傷害這些可憐的眾生呢?都是因為愚癡,不明真相。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顛倒的,與真相、真理背道而馳。只有遣除了自己內心的無明、愚癡,才會有智慧。

  此處,寂天菩薩已經很詳細地講解了修安忍的方式、方法,我們不能只這樣聽一下、看一下就完事了,而是要反復地思維、觀察。

  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講經典,而是講論典呢?經典所涉范圍特別廣,竅訣非常分散,我們要想真正地掌握、領悟它的含義,是非常困難的。而論典簡單易懂,都是竅訣性的,都是直截了當的。我們所選擇的這些論典都是大德高僧們歷盡千辛萬苦研究經典、修持佛法,而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竅訣。我們為什麼不珍惜呢?這都是做好的飯、鋪好的路。這個飯不好做,這個路不好鋪啊!雖然佛講了八萬四千等無量無邊的法門,相當於把這些材料、方法都告訴我們了,但是我們自己要做的話,真的很難!

  有的人還要在經典和論典之間進行選擇,認為:“經典是佛親口說的,論典是大德們造的,應該是經典好吧!”好象對論典沒有太大信心似的。其實,不是什麼著作都可以稱為論典的。首先,對造論者是有要求的:最好是現量見到了諸法的究竟實相,只有登地以上的菩薩才有造論的能力和資格;其次是面見本尊,已經得到了本尊的攝受,有這種能力也可以造論;最起碼要精通五明,廣聞博學,有這種能力和資格也可以造論。若是具備以上條件的人所造的論典,都是非常珍貴的。

  今天我們學習的《入菩薩行論》就是印度的大德寂天菩薩所造,包括了經藏、論藏、律藏三藏的內容,如同牛奶裡打出來的酥油一般,都是精髓、精華。這裡面講得非常詳細、具體,字字契入人心,句句都是竅訣,簡單易懂,而且有加持。這裡都是方法啊,希望大家能用心來學修。

  煩惱是不能控制、壓縛的,否則容易爆發,也容易出事。煩惱就像水結的冰一樣,是可以融化的。所以,大家若是真心想解脫、成就,就要反復思維,反復觀察,要下功夫啊!

  子三(忍耐作害之安忍)分三:一、作害者理應是悲憫之對境;二、不應是嗔恨之對境;三、宣說嗔恨之顛倒理由。

  丑一、作害者理應是悲憫之對境: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傷,或為得婦心,憂傷復絕食,

  縱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妄以自虐行,於己作損傷。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傷”:這些所謂的怨敵、鬼魔等,都應該是我們悲憫的對境。我們不應該嗔恨他們,更不應該傷害他們。這些所謂的怨敵,由業力牽引,受煩惱控制,經常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總是不小心就傷害到自己。比如,不小心出車禍,飲食不調而生病,甚至意外死亡等,處處遇到這些不幸,處處遭受著痛苦。他們的內心如此愚癡、盲目,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是如此。誰不願意自己平平安安、快快樂樂?但他們卻處處遇到坎坷和磨難,處處遭受煩惱和痛苦。多可憐啊!

  若是仔細觀察、認真思維,只會對他們生起悲憫之心,不可能生起嗔恨之心。我們不是要跟煩惱、跟嗔恨心作對嗎?那麼就不要給嗔恨心產生的機會。如果你能這樣思維,嗔恨心根本就沒有生起來的余地,心裡全是慈悲。這時,你的內心就是清淨的、平靜的。

  當我們思維對方這些眾生是多麼的可憐、多麼的不容易,其實也是在保護自己的相續不被染污,這樣內心就沒有煩惱和痛苦了,這就是解脫煩惱痛苦的方法。而且,你也不可能再跟他結惡緣,不可能再去造業,這也是了緣、了債,最後了的是生死。可見,這才是真正自我保護的一個究竟的方法啊!大家要明白,我們是為了眾生,但更利益了自己;我們是為眾生,但最後真正的受益者、解脫者是自己。這也是智者和愚者的差別:愚者是自私自利的,最後傷害了自己,出脫無期;而智者是無私地利益眾生的,最終身心得到了清淨,得到了究竟或圓滿的果位——解脫成佛。

  大家要明白,不是“佛菩薩、上師在要求、強迫你做什麼”,也不是“不要你解脫、成佛,只讓眾生解脫、成佛。”其實,不讓你自私自利,不讓你求這個,求那個,這是令你最終得到解脫和圓滿的方法。按照這個方法,最終解脫的是你自己,最終圓滿的是你自己。大家要明白,一切都是給你自己做的,最終一切成就都是自己得到的,不能顛倒啊!

  有的人想,“這是不是佛要控制我,上師要控制我啊?”怎麼能是控制呢?學佛修行是有條件的,首先的前提就是你要自願,自己要有發心。如果你真心想跟佛學,想修行,最終想獲得成就,就必須按佛的方法、上師的要求去做。只有你放下自我、戰勝自我,才能解脫。佛常講“無我的精神”“無私的奉獻”,大家是否明白?你以無我的精神無私地奉獻,才能獲得成就,才能獲得圓滿。自私貪婪是凡夫的本性、凡夫的狀態,以這樣的狀態是無法解脫、圓滿的。所以,大家現在就要改變,不能再自私,不能再貪婪,要放下自我,拋棄自私。

  很多人都不敢受戒,覺得受戒有約束,守戒不自在。怎麼會不自在呢?怎麼會是約束呢?這是因為你自己不會守戒,不懂戒律;你自己根本就沒有這個發心,也根本沒有這個根基。這都是你自己的問題。

  很多人學佛修行有壓力,一聽說要上課、上座了,心裡就不樂意,就覺得有壓力了。這種人真的離解脫太遠了,若是想成就,白日做夢!因為你根本沒有明白啊。

  大家要好好反省,好好思維。佛法裡講的都是真谛,都是真相,只有把這些道理都弄明白、搞清楚了,你的心裡才不會這麼愚癡,不會這麼顛倒,才不會生嗔恨心,才不會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

  有人傷害你,給你制造痛苦,這是令你成就的機會,這是無價之寶!比如說今天有人給你一百萬、一千萬,也無法和這個機會相比。但是,凡夫是顛倒的。若接受到一百萬、一千萬,會高興得不得了,心裡非常感恩,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都在所不惜,甚至遭受怎樣的侮辱、委屈都可以忍受。而如果遇到他人打罵、傷害,不要說感恩,你根本不可能高興,甚至還會嗔恨,立即就要去消滅、殺害對方。其實,若是你深信佛,真正明白佛法,當有人打罵你,傷害你,甚至侮辱你的時候,你應該高興得不得了,應該感恩得不得了,“這是我成就佛果的機緣,這才真是難得啊!”自己比較一下,給你一百萬、一千萬也沒有什麼,若你真得到了這些錢財,也許就被迷惑了,不僅內心裡沒有產生多少智慧,還會拿這些錢造業,將來出脫無期,這是害你。

  享福是消福,受苦是了苦,但我們完全是顛倒的。為什麼?就是不明真相,無明愚癡。不明真相,不明真理,這種心態就叫愚癡、無明。很多人看起來很有修行、很明白道理似的,處處評論別人,“某某行,某某不行。”“某某好,某某不好。”“某某人做得如法,某某人做得不如法。”……你這樣一個徹底顛倒的人,怎麼還能判斷、評價別人呢?

  我們在座的各位應該好好反省、反省自己。自我反省是最好的修行。對一個懂得忏悔的人而言,解脫是有希望的。修行的過程就是一個知錯、改錯的過程,是一個忏悔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

  此處講:對傷害我們的眾生,應該可憐他們才對,不應該嗔恨他們。人們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這些所謂的敵人、仇人才是真正的身不由己啊,他們不是有意地想傷害我們,但是在業力的牽引下,他們也是迫不得已地嗔恨、傷害我們,沒有辦法啊!盡管他們不願意嗔恨、傷害別人,但是當業力現前時,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當煩惱生起時,他們只能由煩惱來主宰,無能為力。所以,他們之所以嗔恨、傷害我們,也是迫不得已、無可奈何。而且,他們自己有那麼多煩惱,內心有那麼多痛苦,不斷地造惡業,不斷地跟眾生結惡緣,將來還要繼續六道輪回,還要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啊!這難道不是真相嗎?這難道不是真理嗎?佛所講的不是神通、神變,而是真相、真理。他們嗔恨我們,傷害我們,難道他們沒有業力的牽引嗎?難道他們不是由煩惱來控制嗎?他們是那麼的可憐,那麼的無助!

  “或為得婦心”:不僅僅是這些所謂的敵人、仇人,包括我們都是如此,為了世間小小的利益,為了一些錢財,或者自己所謂的愛人,而受盡折磨,受盡煎熬。

  其實,你身邊多了一個凡夫,多了一具臭皮囊,這有什麼好的!自己的這副臭皮囊就夠髒的了,還要再接受一副臭皮囊。一個凡夫的身邊肯定也是一個凡夫呗,他的思想肯定也是跟你一樣復雜,內心也跟你一樣骯髒。自己的思想就夠復雜了,內心已經夠煩惱的了,還要再找一個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在身邊,這就叫火上加油!火本來燃得就很旺,若再加油就更旺了。男人常常為了一個女人活,女人常常為了一個男人活。世間人還很羨慕似的,“他們是為了愛情……”居然還把這當作一種榮譽,還說這是“勇敢”!真是愚癡到了極點!大家觀察、觀察自己,自己和這些世人差不多,好不到哪去啊。

  世人為了得到財富付出那麼多,結果卻事與願違;為了得到心愛的人煞費苦心,結果卻大失所望。哪有事事如意的?心裡憂愁、悲傷,吃不下,睡不著,自找煩惱,自尋痛苦。這都是不明佛理、不明真相的人所做的蠢事。

  財富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自己若是有這個福報,自然就有財富;若是沒有這個福報,再勉強也沒有用。如果自己多上供下施,自然就有財富了。火點燃了,灰自然就有。

  姻緣也是如此,可遇不可求。若是有這個緣分,即使你不想走到一起,也必須要走到一起。若是沒有這個緣分,即使你再想占有對方,也沒有用。所以,何必要那麼煩惱,何必要自己受折磨呢?一切隨緣就OK了。若有緣分,到時候都會來的;若是沒有緣分,怎麼折騰都不會來的。

  “憂傷復絕食”:包括我們的怨敵在內的世間凡夫,為了世間小小的利益,為了這些沒有用的東西,而絕食、不吃飯,甚至在外邊跪三天三夜。

  有些智者為了求法、忏悔而跪三天三夜,最終開悟了!而這些凡夫世人為了得到所謂“愛人”的理解或者其他目的,跪三天三夜,最後自己病倒了。暫且不說以後會怎麼樣,僅僅就眼前所看到的結果就有這麼大的差別。

  “縱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更有甚者,有的人為了這些事還跳懸崖(漢地多是跳樓)、自盡、服毒藥、吃過量的安眠藥等。這樣的事情在漢地時有發生。僅僅是為了這些世間的東西,為了這些暫時的利益而已,其實都不是利益,而是禍害!

  “妄以自虐行,於己作損傷”:這些人就這樣虐待自己、傷害自己。

  為了暫時的所謂“利益”,這樣傷害自己,值得嗎?這都是徹底的顛倒之舉。仔細觀察一下這些人的所作所為,真是已經愚癡到極點了!所以,我們應該悲憫,不應該嗔恨;應該同情,不應該傷害。若是真正有智慧,真正理性一點,這時內心裡只有智慧、悲憫,不會嗔恨的。

  偈頌裡講的這些道理,大家應該好好看看。若是真能明白,認真去思維這些真理,還能生起嗔恨心嗎?若是想修安忍,就要這樣修。

  當遇到對境的時候,忍著不行,強忍著更不行,這樣容易出事,真的會憋出病來啊!若總是控制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內心,容易發瘋啊!你發瘋了,生病了,或者倒霉了,這都是你自己的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大德們講得很清楚:“不如法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因。”

  如果你徹底明白了這些真相、道理,真正生起了堅定的信心,即使遇到再大的對境,也會心甘情願、心平氣和,這是真正的安忍。若咬牙切齒地強忍,不是真正的安忍。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盡,

  況於他人身,絲毫無傷損。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盡”:這些所謂的怨敵、惡魔和我們一樣,都特別珍愛自己的身心性命。但是,當業力現前,生起了貪嗔癡等煩惱時,不用說傷害他人,連自己都不顧了,傷害自己的身心,損害自己的利益。這都是因為自己的愚癡導致的,都是顛倒的,否則不可能這麼做。

  無明愚癡徹底遮蔽了他們的本性,煩惱業力徹底奪走了他們的權力。在輪回的牢獄裡,他們被貪嗔癡等煩惱束縛,是不自由的。這個時候,他們不僅顧不上他人,甚至連自己都顧不上了。他們也非常珍愛自己的身體和生命,他們也想快樂,想解脫,但是沒有辦法,無能為力啊!他們連自己都顧不上了,在業力、煩惱的控制下,傷害自身,傷害自己的利益。

  “況於他人身,絲毫無傷損”: 我們應該如是思維:若是他們能自主,會這麼做嗎?會傷害自己,損害自己的利益嗎?不會的。但是當業力現前,煩惱生起來時,他們就傷害自己,甚至讓自己墮入惡趣,令自己出脫無期,他們也沒有辦法。既然他們連自己都不顧,還能顧他人嗎?他們都沒有辦法考慮自己的利益,還能考慮我們嗎?

  也可以這樣思維:他們傷害我們,給我們制造障礙,完全是不自主的,是無奈的。這樣你只會有悲憫心,不會有嗔恨心的。

  故於害我者,心應懷慈憫,

  慈悲縱不起,生嗔亦非當。

  “故於害我者,心應懷慈憫”:當我們明白了真相、事實,應該對恨我們、害我們的這些人懷著悲憫之心,甚至應該生起慈悲之心。

  他們愚癡顛倒,自己害自己,令自己墮落惡趣的深淵,而他們都是我們曾經的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我們現在發現、知道了這個事實,應該盡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地拔除他們的痛苦,給予他們安樂,讓他們從無明的狀態下醒悟,不讓他們再繼續顛倒。

  “慈悲縱不起,生嗔亦非當”:即使我們現在生不起慈悲心,沒有悲憫心,也不應該埋怨他們、嗔恨他們。

  為什麼不應該埋怨呢?因為我們之所以受到傷害,遭遇磨難,這是我們自己的業,是我們往昔造惡業的果報,是我們自己內心不清淨、不智慧的結果。為什麼不應該嗔恨他人呢?因為他們也是出於無奈,不由自主,也是很可憐的。

  如果大家能這樣思維,確實應該有悲憫心、慈悲之心。如果沒有生起慈悲心,連悲憫心也沒有,也不應該埋怨、嗔恨。佛給我們講的是真理和真相,大家能不能用來對照自己,改變自己啊?能不能醒悟一點兒啊?

  丑二(不應是嗔恨之對境)分二:一、觀察作害者之自性;二、觀察受害者自己之過失。

  寅一(觀察作害者之自性)分二:一、觀察本體;二、觀察害法。

  卯一、觀察本體:

  設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

  嗔彼則非理,如嗔燒性火。

  假設說損害他眾是所有凡夫愚者的本性,那麼就更不應該嗔恨他們,否則就像嗔恨燃燒本性的火一樣。

  “設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若是沒有貪嗔癡等煩惱,就不是凡夫、愚者了。若是凡夫、愚者,那麼貪嗔癡等煩惱是他們的本性,損害他人、惱害眾生是他們的本性。

  若是讓你修小乘法,也許你可以不去接觸眾生。我們已經接觸了大乘佛法,已經發菩提心了,在座的各位都是大乘佛子,你不是要度化眾生嗎?你不是要利益眾生嗎?這個眾生是指凡夫,若是聖者,就不用你度化了。既然你要度化、利益這些凡夫,就要接觸他們,與他們共住。否則,怎麼度化和利益他們?嗔恨你、傷害你,這是這些眾生的本性。既然你已經發菩提心,要修六波羅蜜,那你就得接受他們的嗔恨和傷害。如同暖熱是火的本性,若你非要接觸火,肯定會燙手;潮濕是水的本性,若你非要接觸水,肯定會著涼的。因此,你心裡要有准備。

  若沒有嗔恨心,若是不傷害他人,那就是聖者,你不接近、不利益也可以。比如,佛已經圓滿了;菩薩已經修到不退轉的果位了;阿羅漢等這些聲聞和緣覺已經入滅了,到時候是佛令他們出定,度化他們,也不用你去利益。你現在所要度化、利益的就是這些凡夫,而對這些凡夫的本性,你心裡要有所准備!

  如果你想接受凡夫,就要接受他們對你的嗔恨和傷害,這才叫真正攝受眾生,才叫真正利益眾生。如果你只能接受他的優點、好處,那叫貪。比如因為他有錢而喜歡、接受,或者因為他長得好看而想接近……這都是貪心。

  “嗔彼則非理,如嗔燒性火”:若是你生起嗔恨心,就像火會燃燒物質一樣,嗔恨心會燃燒本性。火能把東西燒壞,嗔恨心會染污你的自性,迷失你的本性,對自他都是有傷害的。

  若過是偶發,有情性仁賢,

  則嗔亦非理,如嗔煙蔽空。

  “若過是偶發,有情性仁賢”:凡夫會生嗔恨心、損害他人,但是這些過失也都是偶然性的,是通過因緣而產生的。凡是通過外緣而產生的法,都屬於偶然。無論是凡夫還是聖者,其本性都是善良的。

  “則嗔亦非理,如嗔煙蔽空”:佛、菩薩、聲聞、緣覺和凡夫,都沒有什麼差別,本性都是清淨的。即使生起了煩惱、造業了,但自性都是清淨的,自性都是光明的,只是被煩惱暫時遮蔽了而已。如同煙雲遮蔽了燦爛的天空一樣。天空永遠是燦爛的,因為被煙雲遮蔽,所以顯現不出它本具的燦爛;同樣,眾生的本性不分佛和凡夫,不分自和他,都是清淨的,都是光明的,但若是我們生了嗔恨心、造惡業,本性就被遮蔽而無法顯現,無法起作用。所以,我們不應該嗔恨,不應該造業。

  我們常常把這些怨敵、惡魔、仇人當作嗔恨的對境,總想以牙還牙,去傷害這些眾生。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就能知道,他們生嗔恨心等煩惱而傷害我們、造作惡業,這都不是他們的本性,他們的本性也是清淨、善良的。這些嗔恨心等煩惱都是通過外緣產生的,這個時候他們也是不由自主的,所以不應該嗔恨他們。

  此外,也可以這樣理解:他們之所以造業、傷害我們,是因為嗔恨心等業障遮蔽了他們的本性,導致善良的本性顯現不出來,起不到作用。所以,我們不能怪這些眾生,也不能恨這些眾生。

  前一個偈頌講“眾生的本性是嗔恨、傷害”,而這個偈頌說“眾生的本性是善良的”,這怎麼理解呢?二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前者所講的嗔恨、傷害之本性,是指一個愚癡凡夫的本性。若沒有嗔恨、傷害的話,他就不是愚癡之人,就不是凡夫了。前者是從顯現世俗谛的角度講的,後者則是從空性勝義谛的角度講的。眾生本性都是清淨的,只是被煩惱業障遮蔽了,使這個善良的本性顯現不出來。所謂的煩惱、嗔恨、傷害他人,都不是他們的本意,因為眾生的心性是光明的,眾生的本性是清淨的。

  卯二、觀察害法:

  棍杖所傷人,不應嗔使者,

  彼復嗔使故,理應憎其嗔。

  “棍杖所傷人,不應嗔使者”:有人拿棍棒、手杖抽打你的時候,拿刀等兵器砍你的頭、捅殺你的時候,你心裡很不愉快,很生氣。其實,你不應該嗔恨這些人,你應該恨棍棒、刀,“這個棍棒這麼沉啊,這麼硬啊,打在身上好疼啊!”

  “彼復嗔使故,理應憎其嗔”:也許你會想,“棍棒能打我嗎,是這個人用棍棒來打我的;那個刀也不可能來砍我,是這個人拿這個刀來砍我的。”即使是這樣,你也不應該恨這個人。因為他也是被嗔恨心的煩惱所控制的,若是沒有嗔恨心、害他心,他能拿刀、棍棒來傷害你嗎?是不可能的。其實他也不願意拿刀來砍你,不願意拿棍棒來打你,但是內心裡生起嗔恨心了,內心裡有想傷害你的心了,就不由自主、無法控制地拿刀來砍你,拿棍棒來打你。

  也許你又想“嗔恨心不是他生起來的嗎?”不是。難道他不想心情愉快、內心快樂嗎?但是沒有辦法,嗔恨心是通過外境而生起的,而這個外境也是因他緣而產生……前際是無邊的,後際也是無邊的,這就叫輪回,也是空性。如果真正把輪回弄明白了,也就明白空性了。如果真正把空性弄明白了,也就明白輪回了。

  現在很多人不願意學修“輪回過患”“因果不虛”,只願意學修“緣起性空”這些道理,這是癡人說夢,真的不可能!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都是一個道理,這才是諸法的究竟真谛啊!一通一切通,一不通一切不通。大家不要妄想沒有基礎而直接證悟空性,這是不可能的。

  在座的有人問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如同問“先有父,還是先有子”一樣,我沒有辦法回答。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誰能說?不可說!佛為什麼講“輪回無始無終”?就是這個意思。無始無終,其實就是不存在,不是事實存在,也就是空性的真理。所有法都是緣起法,沒有一個實質性的東西,最終都是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言、不可喻的。所以,即使世上再聰明、再有學歷的人,也不可能回答雞和蛋的問題,誰都不可能說清楚啊!

  這個問題從表面看很簡單,很平常,其實這裡的意義很深。比如說,我們現在認為上面是頭,下面是腳。哪個在上面,哪個在下面?這不是固定的。在很多眾生的眼中,可能你的腳在上面,頭在下面。再如,我們說水是濕性的,但是很多眾生會否認,有的眾生認為水是它的食物,有的眾生認為水是熱的;火也是如此,有些眾生說火是它的食物,或者說火不是熱的,不是能燃燒的東西。以前在講解《定解寶燈論》時講過,同樣一杯水,地獄眾生看是鐵汁,餓鬼眾生看是膿血,人看是水,天人看則是甘露。這都是不同境界的不同顯現。

  所以,大家不要太執著,差不多就可以了。若你想要研究,是研究不透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沒有證悟之前,能消除雜念嗎
下一篇:佛說人不邪YIN會得4種絕妙善果和1大好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