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老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314集 2016年2月28日 講於 澳大利亞
【解】如日始出,眾暗悉除。”又《安樂集》引證《觀佛三昧經》雲:“佛勸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觀佛三昧經》上有這麼一段經文,釋迦牟尼佛勸他的父親修“念佛三昧”。他的父親告訴他,大乘經上常說的“佛地果德,究竟圓滿,真如實相,第一義空”,為什麼不教學生修學?
【解】佛告父王: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行念佛三昧。
這一段談話很好。
【解】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狀雲何?佛告父王:如伊蘭林,方四十由旬,
四十由旬就是一千六百裡,這樣的一個伊蘭林,伊蘭氣味很難聞,有惡臭,這樣大的面積一片森林。
【解】有一棵牛頭栴檀,
“牛頭栴檀”這是香氣的,這是寶樹,古時候供佛用栴檀香,中國人省略叫“檀香”。檀香裡面最好的是牛頭栴檀,這個樹木裡頭有這麼一棵樹。
【解】雖有根芽,猶未出土。
這是一棵樹,還沒有長成樹,種子在土裡才生芽,還沒出土,它的香氣。
【解】其伊蘭林,唯臭無香。若有噉其華果,發狂而死。後時栴檀根芽,漸漸生長。才欲成樹,香氣昌盛。遂能改變此林,普皆香美。眾生見者,皆生希有心。
佛舉這個比喻,用栴檀比喻佛的功德;用伊蘭林來比喻六道眾生,這個是帶著有毒的,氣味難聞,眾生見者,生希有心。牛頭栴檀不容易得,現在還有沒有了?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沒有佛出世。佛為什麼出世在這個世間?緣成熟。這個世間人人都想斷惡修善,都想積功累德,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的人很多,佛就出世了。
說實在話,諸佛與法身菩薩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我們知道,經上常說,法身沒有相,法身遍一切處、遍一切時,無時、無處它不在。
我們今天眼所見的、耳所聽的、鼻所嗅的,這些境界我們都不喜歡,不喜歡你天天見到,這是什麼?我們的三業不清淨,身、語、意三業都不清淨,感得果報就是我們眼前的六根六塵六識。佛勸我們修,就如同他勸他的父王一樣,他是怎樣勸他父王,也是怎樣勸我們,用的是平等心,清淨心,將一切眾生平等對待,一視同仁。
【解】佛告父王: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如彼香樹,改伊蘭林。
我們從這段經文裡頭,深深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的慈悲,他把一切苦難眾生跟他的父王是平等看待,希望他父王脫離六道輪回、脫離十法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到極樂世界,那是到栴檀林了,不是伊蘭林。
“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這句話重要!我們要想斷一切惡成一切善,只有一條捷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就做到了。在這個世間不容易,很難成就,或者我們說根本就不能成就。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就,不能不去。
下面為我們說明:
【解】所言伊蘭林者,喻眾生身內三毒三障無邊重罪。言栴檀者,喻眾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樹者,謂一切眾生,但能積念不斷,業道成辦也。”
只要我們這個念頭不要間斷,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一切時、一切處,只要頭腦清醒,心裡口中就一句阿彌陀佛,除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放下了,這就是香樹,這就是“栴檀”。
所以這四個字“積念不斷,業道成辦”,這個業道是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無數諸佛如來,這些諸佛如來當中,最殊勝的、最無比的就是阿彌陀佛,特別將這尊佛介紹給我們、介紹給他父親,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別忘記,要努力,要“積念不斷”,一念接著一念,不讓它中斷,我們往生淨土決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