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寂靜法師:發願,小善變大善,甚至能把惡轉成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佛教裡有兩個詞匯很有意思,一個叫發願,一個叫回向。發願是做事之前,回向是做事之後。比如,我要掙100萬去買車,這是發願,最後掙了100萬,買車叫回向。

  發願跟回向可以把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的意義都放大。我們洗個碗,擦張桌子,煮頓飯,是不是一個善行?只要我們將每一個小小的行為賦予愛的意義,就是善行。

  比如,掃馬路的環衛工,每個月1200塊,如果就只是為了生存迫於無奈而打掃的話,一輩子的生命就都浪費掉了。但是如果他發願:願所有走過我掃的路的人,都能夠前途無量,人生平坦,家庭幸福……長此以往,那還了得嗎?

  又比如,一位廚師說:願所有吃了我做的飯的人都能夠身體健康,災障消除,身心愉悅……這個願一發,那這頓飯的意義就不一樣了。並且對於這位廚師來說,他做飯的功德也就完全不同了。為什麼呢?因為就好比一根電線接的電壓不同,原來接的是5V,後來一發大願,就變成220V或者更高了。

  當我們真心這樣發願時,有沒有覺得我們掃馬路的時候都很偉大?過去我們是“瞎子”,以為蠟燭越粗越亮,殊不知,其實無論是粗蠟燭還是細蠟燭,被點亮的蠟燭才最亮。如果沒有被點亮,就算蠟燭再粗,我們也活在黑暗中。

  人跟人是稱重量來決定價值的嗎?當然不是。歷史上很多偉人個子不高,體重不重,但是卻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同理,我們做的事情有沒有意義、有沒有價值,不是按錢算的。

  李嘉誠的御用風水師陳伯說,人跟人比大氣。我認為這種大氣不只是表現在外面的,讓別人覺得自己多捨得,而是內在真正的大氣。這種大氣就是比誰的願力大,誰就大氣。

  佛經上經常講到,當我們一發大願,大地就會地動山搖,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當我們有了大願之後,我們自己的心地在震動,雖然沒人說我們好偉大,但是我們發現自己好偉大!

  人的自信從哪裡來?不是靠別人誇出來的,而是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無私的心。當我們自私占到百分之一,無私占到百分之九十九時,自信一下爆棚了。有人說,自己的自信心還是很難建立,也有一個很重要的辦法(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要知道,缺點比黃金還珍貴》)。

  《論語》裡面說,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嗎?所以,當別人不知道我們內在的大願時,我們不用太在乎,因為我們知道這個大願是自己的,還需要別人表揚嗎?我們知道自己有這樣無私的心,還要別人認可嗎?

  當我們發了大願,我們就多了一些無私,我們就是為了成就人、幫助人。比如,我們有個公司,遠可以成就顧客,近可以成就員工,最終可以成就自己。那為什麼以前卻總是天天光為了自己活著呢?不關心員工,不關心顧客,就想賺他們的錢。這樣的話,無論賺多少錢,人都無法偉大,永遠偉大不起來。因為靈魂是渺小的,難道用錢就能把人變大嗎?

  所以,我就認識到人如果不發大願不就是浪費了生命嗎?其實當我們發了大願,天地更感動,更能幫助我們,不是成功更快嗎?比如,假設我們自己是老天爺,我們是願意去成就那個自私自利的人,天天想自己享受,天天整人害人,剝削員工的人,還是願意去成就無私無畏,天天幫助別人獲得利益的人呢?

  通過我們一發願,就把小善轉成大善,甚至把惡都能轉成善,這個就是佛法裡面的不可思議。

  我曾經碰到香港導演陳勳奇,他跟我說吃素的事情。他本身不是一個素食者,他往日最愛吃的就是牛肉。但有一次他的家人生病了,為了給家人祝福,所以三個月不吃牛肉,三個月以後他家人的病好了。

  這個做法是什麼意思呢?為了家人病好而短暫吃素,這其實是喚醒內心的改變,以這個內心改變的功德,來達到為家人祈福的目的。

  聽起來像是迷信,實際上這就是通過一種行為來表達內心的堅定,作為跟外界連接的通道,由此產生一種力量來幫助我們。我們對於國家、社會、家人的祈福都可以通過吃素來完成。這也是發願的一種具體方式。

  因此,人生要有目的地去做事情,而且和一個大的夢想、大的願力在一起,做起來就更不一樣了。當我們帶著愛,帶著大願,雖然做一點小小的事,但是功德不可思議。

  還有,無論在我們做事情之前有沒有發願,在做完後都可以回向,對所做的事情畫一個句號,為我們心中的願望存進一些希望,儲存一些能量。

  關於回向,其實把這個字拆開就明白了。“回”就是回來、取回來;“向”就是指定、指向。我們在生活中都回向,只是不知道而已。比如有人說,我賺錢是為了讓孩子念書。賺錢就是“回”,用於給孩子讀書就是“向”。“回”就是把錢賺回來;“向”就是把它用到哪裡去。我們做了功德,就等於把功德賺回來。但是這些功德用到哪裡去呢?需要給它一個指向。

  有人說,做了一點善事一點功德,不能回向那麼多。這就把功德當成了物質,給了這個人就不能給那個人。其實,功德是一個信息,可以無限地分享給別人,就像我們電腦裡有一首歌,不是拷貝給的人越多,這首歌的聲音就越差,而是可以無限地拷給別人,並不會影響這首歌的質量。

  還有人問,放生的時候,有人出錢200元,有人出錢2000元,又有人出錢2萬元。回向時,是不是只能把每個人出錢的功德分別回向給出錢不同的人,這樣對嗎?對此,我這裡也有個小例子。

  10人分別出錢,共籌300萬拍一部電視連續劇,分別用於拍第一集、第二集……到第十集。拍好以後,是不是第一個人只能看第一集、第二個人只能看第二集……第十個人只能看第十集呢?當然不是,是每個人都可以看完整部連續劇。

  因此,在多人共同付出完成的一件功德中,不管一個人付出了多少,功德都可以全部回向給他。一部電視劇拍成了,是看的人多好,還是看的人少好呢?當然是多好!所以,功德也是一樣,“回向”得越多越好。

 

上一篇:不要讓你的錢財中帶著惡業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家丑不可外揚」,為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