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有一個小沙彌,住在普陀山的寺廟裡。有一天,小沙彌心血來潮,想到郊外走走。他遠眺普陀山最高峰,心想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感應奇跡很多,在那最高峰說不定有道場或修行人呢。在好奇心驅使下,他向最高峰走去。一路上蔓草叢生,荊棘密布。他不畏艱難地爬上最高的佛頂山。想不到佛頂山是一片廣大的平原。但沒發現一個修行人,只見到一個石碑,上刻四字:“惠濟禅寺”。小沙彌就發願在這裡建一個道場。
他回去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師父和師兄們,換來的是大家的嘲笑和譏諷。但是小沙彌並不灰心,他想既然大家看不起我,那我就做給大家看吧!於是拜別了師父,來到大殿跪在觀音聖像前,虔誠默禱,“觀音菩薩,弟子發願建道場,望菩薩保佑,使弟子完成誓願”。
於是小沙彌走向人多的鬧市去化緣。他有時候挨家挨戶的化,有時站在市場門口,晚上睡在破廟裡,有時候幾天化不到一塊錢,反遭別人的白眼。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他嘗盡了人間的冷暖,頭發未剪,衣服破爛,仿佛一個又髒又窮的小乞丐,人見人怕,更化不到錢了。
有一天,他傷心地走到河邊,看到潺潺的流水,想起悠悠的歲月,三年換來的是理想的破碎,不禁悲從中來,號啕大哭。就在此時,他看見了被他敲了三年的木魚,早已斑駁不堪了。他突然靈機一動,不如把它放入河裡,求菩薩保佑。於是就把木魚放入河裡,跟著木魚跑。木魚游到某處停住不動了,小沙彌想這裡一定有大護法吧!可撈起木魚,什麼也沒有,只有一片森林。他就坐在那裡敲木魚。邊敲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敲了三天三夜,念了三天三夜,也看不到半個人影。
有一富貴人家離河邊一裡路,家中老夫人臥病在床已數年。雖然兒子在朝為官,聘名醫,服好藥,仍然毫無起色。但連續三天遠處傳來的木魚聲解除了她的痛苦,她感動渾身愉悅,清涼舒泰。於是老夫人吩咐僕人馬上把敲木魚的人請來。
小沙彌三天三夜沒吃飯,沒有一點力氣。僕人就扶著他走。
看到小沙彌悲慘的樣子,老夫人流淚吩咐道,“立即准備齋飯,僧衣,羅漢鞋,請來剃頭師,把小師父安頓好”。
一會兒時間,小沙彌又恢復了原來的清淨莊嚴相。老夫人看了,心裡更歡喜了。不解的問道。“你怎麼會這般淒慘呢?”
小沙彌就把發願建道場的事一五一十地講給老夫人聽。老夫人聽完後,感慨地說,“真是觀世音菩薩有感應呀,我請來各地名醫,服盡名貴中藥都不能治好我的病,自從聽了你敲的木魚聲後,我的病卻不治而愈了,真是不可思議啊。你明天起不用再去化緣了,興建道場的事由我來承辦吧。”老夫人告訴在朝廷的兒子趕快去普陀山的最高峰興建道場。
老夫人在朝廷的兒子知道菩薩的感應事跡後非常高興,立即命人上山興建道場。普陀山最高峰佛頂山的惠濟禅寺,就這樣建成了。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人有惡願,天必毀之。一個人如果時時刻刻心懷善念,行善而不圖回報,雖然有時會被惡人所欺,但必然會得到上天的護佑,其善願定能如願,而且還會經常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饋。
修行人若能長期發善願,利益眾生,則福報不可限量,諸佛菩薩、龍天護法都會加持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