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
梵語karman,巴利語kamma。音譯作羯磨。為造作之義。意謂行為、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動,或單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與因果關系結合,則指由過去行為延續下來所形成之力量。此外,‘業’亦含有行為上善惡苦樂等因果報應思想,及前世、今世、來世等輪回思想。
一般而言,業分身、語、意等三業,小乘說一切有部更進一步解釋為:內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稱為意業;以身體之行動與言語表現其意志者,即是身業、語業(口業)。此外,業又可分為二種,思業指意志之活動,思已業指思業中已付諸行動者;於此,思業同於意業,思已業同於身、語二業。對三業作用之本體(業體、業性),一切有部等諸部派認為意業屬於心法(意志),而身、語業屬於色法(物質);大乘佛教與經量部則主張所有諸業盡屬於心之活動。若論佛教之基本立場,理應采取後者無疑。
【佛學大辭典】-------可參考!
關於業的經文:
1,長阿含部的《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亦有偈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因此,業不一定的都要受報,如阿羅漢,凡夫從發心修學解脫道,到解脫生死成阿羅漢,最快三生就能成辦,三生之中是無法將無始劫以來的業報都受償的。故
《大般涅槃經》 (卷40):
佛雲:“仁者!若以斷業因緣力故得解脫者,一切聖人不得解脫;何以故?一切眾生過去本業,無始終故;是故我說:修聖道時,是道能遮無始終業。”
-----------------------------------------------------------------------------------------------------
2,《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一
(佛言:):“善男子。業有二種:定以(及)不定。
定業有二:一者報定,二者時定。
或有報定而時不定。緣合則受。或三時受。所謂現受生受後受。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惡等業,作已深生信心歡喜(這是定業)。(或者)若(有人)發誓願供養三寶。(這也)是名定業。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難動,是故能令重業為輕;愚癡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輕業而作重報。以是義故。一切諸業不名決定。”
……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是人何故令現輕報轉地獄受?”
佛言:“善男子!一切眾生若具五事令現輕報轉地獄受。何等為五?
一者愚癡故。二者善根微少故。三者惡業深重故。四者不忏悔故。五者不修本善業故。復有五事(,也能令眾生現輕報轉地獄受):一者修習惡業故。二者無戒財故。三者遠離諸善根故。四者不修身戒心慧故。五者親近惡知識故。善男子。是故能令現世輕報地獄重受。”
師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轉地獄報現世輕受。”
(佛言:)“善男子。若有修習身戒、心慧,如先所說。能觀諸法同如虛空。不見智慧不見智者。不見愚癡不見愚者。不見修習及修習者。是名智者。如是之人則能修習身戒、心慧。是人能令地獄果報現世輕受。是人設作極重惡業。思惟觀察能令輕微。作是念言我業雖重不如善業。譬如[疊*毛]花雖復百斤終不能敵真金一兩。如恆河中投一升鹽水無醎味飲者不覺。如巨富者雖多負人千萬寶物。無能系縛令其受苦。如大香象能壞鐵鎖自在而去。智慧之人亦復如是。常思惟言我善力多惡業羸弱。我能發露忏悔除罪惡業能修智慧。智慧力多無明力少。如是念已親近善友修習正見。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見有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之者。心生恭敬兼以衣食房捨臥具病藥花香。而供養之贊歎尊重所至,到處稱說其善不訟其短,供養三寶敬信方等大涅槃經。(稱說)如來常恆無有變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是人能令地獄重報現世輕受。善男子。以是義故。非一切業悉有定果。亦非一切眾生定受。”
-------------------因此,重定業也是可以轉化的!方法是修習身戒、心慧。
--------------------------------------------------------------------------------------------------------
3,《優婆塞戒經》卷第七
業品第二十四之余
“是業四種: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四者無報。
業有四種:一者時定、果報不定,二者(果)報定、時不必定,三者時定、果報亦定,四者時果二俱不定。
時定者,所謂現在,次生後世。若時不定、果報不定,是業可轉。
若果報定,應後受者,是業可轉現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輕。
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作故,樂喜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眾生行業,有輕有重、有遠有近,隨其因緣先後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報,是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若人具有欲界諸業,得阿那含果,能轉後業現在受之;阿羅漢果亦復如是。
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壞極重之業,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寶,破壞惡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輕,後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輕作重。
-------------------------------------消業的方式和涅槃經一致。
----------------------------------------------------------------------------------------------------------
4,《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名第十六觀。
------------------------------因此,生死之罪也是可以轉化的!念佛也是消業的很好的辦法!罪大惡極之人,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何況是善根福德有一定基礎的佛弟子!
5,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滅業障品第五
善男子。……若欲願求三明六通、聲聞、獨覺自在菩提。至究竟地求一切智智淨智。不思議智不動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者。亦應忏悔滅除業障。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從因緣生。如來所說。異相生。異相滅。因緣異故。如是過去諸法皆已滅盡。所有業障無復遺余。是諸行法未得現生而今得生。未來業障更不復起。何以故。善男子。一切法空。如來所說無有我人眾生壽者。亦無生滅亦無行法。善男子。一切諸法皆依於本。亦不可說。何以故。過一切相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於微妙真理生信敬心。是名無眾生而有於本。以是義故。說於忏悔滅除業障
善男子。若人成就四法。能除業障永得清淨。雲何為四。一者。不起邪心正念成就。二者。於甚深理不生誹謗。三者。於初行菩薩起一切智心。四者。於諸眾生起慈無量。是謂為四。爾時世尊而說頌言
專心護三業 不誹謗深法
作一切智想 慈心淨業障
-----------------------------------------------------------------------------------------------------------------------
時間關系,簡單解釋2點:
苦行、乃至於用自虐的方式,不是佛教的消業方式!但是,苦行可以令自己減少貪染,培養出離心等,故修習小乘佛教的佛弟子往往兼習苦行。這和外道苦行的目的是不同的,外道以為苦行以後,就能升天解脫。佛教的修行重點在斷除我見、我執,修習苦行僅僅是一個助緣,以減少貪染心,增加出離心!
忍辱是消業!比如別人罵您,不僅要挨著,還不要生起憤恨的心!這樣業消除了,來世再見面就不會再受報了!如果別人罵您,您雖然不回罵對方,但是內心極度憤恨,而強忍著不去發作,或者准備“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那就不是真正地消業,因為嗔恨心的種子又種下了,結果是白挨罵了!當來世嗔恨心的種子遇緣現行的時候!就會冤冤相報何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