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介紹

 

寶印:明辨三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寶印禅師自號別峰,南宋嘉州(今四川樂山縣)人,俗姓李。當他還很年輕的時候,就通達《詩》、《書》等儒家六部經典;稍微大了些,他又窮究《史記》、《漢書》等七大史書。而且,他自打稍知人事之日起,便十分厭惡塵俗污穢,而特別仰慕佛門淨土,一心想投身其中。後來,他終於辭別父母,來到德山寺,投身於清素和尚法座之下,削發剃度。

  在德山寺,寶印禅師跟隨清素和尚學習、參究《華嚴起信論》,不多久,便完全參透了其中旨意。他想:如果整天沉醉在教本中,而不關涉佛教大義,終非解脫之道。於是便辭別清素和尚,前往中峰寺密印禅師法座之下習禅。

  一天,密印禅師座下有一位弟子詢問師傅:“巖石死生起滅不停,怎麼還會是巖石呢?”密印禅師一聽,大聲呵斥道:“到底是誰在那裡死生死滅?”當時,正好寶印禅師也在場,聽得師傅這一聲斷喝,頓時悟道。

  正好此時,名重一時的圓悟禅師要從中原回歸蜀中昭覺寺。密印禅師便讓寶印禅師代表自己前去迎送他一程,同時也好向他求學問道。於是,寶印禅師就跟隨其他前來省視的僧眾一起進入圓悟禅師習禅之室。大家見過禮之後,圓悟禅師便問大家:“從前的祖師先聖們,他們用什麼方式來迎送賓客?”

  聽禅師如此詢問,大家認為他必定又在詢問,啟迪某種禅師,因此,大家無不面面相觑,滿座之中,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見此情景,寶印禅師就不顧了自己後學晚輩的身份,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懂得其中方式,便霍地站起身來,高舉雙拳借以示意。

  圓悟禅師一見,笑著說:“你這是老和尚們常用的方式,不是先祖上聖們使用的方式。”寶印禅師一聽,隨即靈機一動,隨意揮動起自己的一雙大拳頭。圓悟禅師一見,不覺大喜也舉起拳頭,用力揮動起來,並與寶印的拳頭兩相交錯纏繞起來……這種心靈神通,情感契合,不禁使二人相視為之大笑。

  後來,寶印禅師又遠道前來徑山,(在浙江余杭縣西北),拜谒一代高僧大慧禅師(即宗杲禅師,宗杲號大慧)。大慧禅師問他說:“你從何而來?”“西川(今四川西部一帶)。”寶印禅師回答他說。

  大慧禅師一聽,說:“你尚未爬出劍門關的時候,我就已經給了你三十大棒了。”寶印禅師一聽,心知大慧禅師語中帶禅,意在考問自己何以不遠千裡,來到徑山?於是便誠摯地回答說:“我冒昧驚動大師,還望大師多加寬諒。”大慧禅師一聽,覺得寶印禅師的慧心不錯,禅理機巧,自然心中欣喜,便留下他跟自己習禅。

  後來,寶印禅師奉朝廷之命,住持雪寶寺。到了宋孝宗淳熙七年(即公元1180年)秋天,孝宗皇帝特地诏命寶印禅師來到皇宮之內的選德殿,賞賜給他肩輿,然後便開始向他求佛問道起來。

  皇帝問:“儒、道、釋三教的先祖聖人,在初創教門之時,是否同出一理?”寶印禅師回答說:“這就好比虛空,東西南北,最開始的時候毫無二致,是一個道理。”

  “可是,聖人們各自設立的門戶卻又不盡相同。比如孔丘,他就是靠中庸之道創設了儒教。”皇帝接著問。

  寶印倒也不急,不慌不忙地對答道:“如果聖人不采用中庸之道,憑什麼來安身立名?所以,佛教的《法華經》中說,用以統治與調理這個世界的經典語言,大體相同,而且跟社會實際不相違背:《華嚴經》裡也說,不敗壞世間成法,就能夠修證得出世解脫之道。”

  皇帝似有所悟,點點頭,接著又說:“只可惜現在那些儒士,學習孔丘的著作,卻又多只知道從文字、語言上下功夫,而全不顧孔子的思想,不懂得孔子的學說的巨大感染力,只有你們佛教中的禅宗,不 拿文字本身教人,而直指文字表象背後的思想底蘊,令人有所悟解,不致於被生死這些俗情所惑亂這才是大勝其他的修證之道啊!”

  寶印禅師接著皇帝的話題說:“豈止是後代儒生不懂孔子思想,就連孔門七十二賢者之一的顏子,親身跟隨孔子學習,也未能參通孔子學說的思想底蘊啊!……所以張商英曾經說進一句話:學佛之後,才能明曉儒家理論。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啊!”

  皇帝對寶印禅師的對答十分稱道,不覺龍心大悅,情趣大增。因此,皇帝又接著由儒家而轉入道教,詢問起寶印禅師:“莊周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寶印禅師評價說:“莊周雖然貴為道教之祖,但在我看來,不過是佛教之中小乘佛教聲聞以下的人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小乘佛教討厭自己的肉身如同僧惡桎梏鐐铐一樣,拋棄智慧如同躲避瘟疫、毒素一樣。他們還追求烈火焚身,一心只想超脫生命,進入無為法界。這不正和《莊子》中所說的身體完全可以當作枯木扔掉、靈魂本來應當如同死灰一樣停止思想之類的話如出一轍嗎?但是,大乘佛教則不然。他們不僅僅只是盡心努力,自己修證菩提,而且努力救渡世間萬民,使他們和自己一樣脫離苦海,往生佛國淨土。這就正如遠古先師伊尹所說的那樣:用自己的正道法力感悟世間萬民,如果還有一人沒有被救助,就好像是自己忍心棄置他在深溝污水之中,而不伸手援助,這決不是一個以慈悲為懷的出家之人所能忍心不管的。……”

  皇帝聽罷,龍顏歡欣,龍心大悅。就任命寶印禅師住持徑山寺宇。在這裡,寶印禅師開堂設會,傳佛示禅,盛況空前。

  到了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 )二月,孝宗皇帝御筆親注《圓覺經》完成了,就诏命寶印禅師代為作序,並印行傳布。

  宋光宗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十一月,寶印禅師特地前去拜谒智策禅師,然後又與他訣別。智策禅師一聽,知道寶印禅師已然明曉自己大行西歸之期,就問他具體時間在什麼時候,寶印禅師說:“水到而渠成。”他見智策禅師有些不解,就干脆讓他拿來紙筆,然後大書“十二月初七晚上雞叫之時”幾個字,留在智策禅師手頭,以備日後驗證。

  到了這一天,是雄雞報曉、東方欲亮的時刻,寶印禅師果然圓化西去!

  寶印禅師圓化之後,屍身居停了七天,而面容明潤,絲毫也沒有改變;全身溫軟,全不像早已亡化多日的樣子。後來,門人弟子將他全身埋葬在徑山西崗;並封谥為“慈辯”,建僧塔名“智光”。

 

上一篇:安世高:三世勘破一生解怨
下一篇:保志:奇行世難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