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公案:兩個小孩子正在玩堆土堆沙子的游戲,佛走了過來,他們看到佛非常莊嚴,對佛生起了信心,要供養佛。但是他們沒有別的只有土,於是就把土拿來供養佛,佛接受了他們的供養。但土不能食用,阿難問佛陀:這些土怎麼辦?佛說這是他們的供養,不能扔,拿回去和成泥,抹到佛住捨的裂縫處。
可見,使用信財、亡財是非常嚴格的,不能隨便。現在很多人非常隨便,這是一種過錯。
尤其作為出家人,所享用的是信財和亡財,都是十方供養。以前佛在世的時候,對眾弟子有這樣的要求:衣服舊了、壞了也不能扔,實在沒有可用之處,可以磨成粉,混在泥土裡,抹在僧眾大殿有裂縫的地方,不能浪費。
有些人不會管理自己的財產和受用,到處用、誰都用。這是不是真正放下了對財產、受用的執著?是不是真正從心裡都能施捨給別人,誰都可以用了?不是,是自己不會管理。
從世間的角度來講,應該管理好自己的財產和受用。從佛法的角度來講,無論是做供養還是做布施,都要看対境和時機。當對境出現、時機到了才可以做,不是隨便遇到誰都可以做供養和布施的。無論做什麼都要把握適度,若失去這個度,都是過錯。
從世間角度來講,要好好管理自己的財產。做布施和供養時,也要以智慧觀察和取捨,不能隨便,否則也是一種過錯。做供養時,首先要觀察對方,是否是殊勝的對境,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或成就者?若是供養他了,對自他有利還是有害?觀察之後再供養。
做布施也是如此。有一些居士心很虔誠,今天做供養,明天做布施,但是過後知道了一些消息,知道了一些事情,就開始煩惱,甚至生起了邪見,其實沒有必要。不是對誰都可以做布施,要觀察這個對境是否殊勝,是否是真正布施的對境?若是對他做布施,對自他有利還是有害?這些都是要觀察的。觀察之後再去做供養或布施,才是如法的,自己也不會後悔。
無論做什麼事,如果都能這樣很謹慎、很小心地去做,就不會生起後悔心。否則,如果很輕率、很盲目地做,有一天一定會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