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惡世之眾生,欲遂往生之志者,不可修其他之法,唯應依據善導和尚之釋,入一向專修之念佛門。然而一向信受而入其門者,極為難有,何以故?或心染其他法門,或不以念佛功德為重。細細思之,如實往生淨土之願,專一深心之人難得欤?應先知此理。
即使欲學一切天台、法相之經論聖教,非專一其志不可。
然而修學佛道者,宜觀時鑒機。佛滅後第五之五百年,欲瑩智慧、斷煩惱者難,澄心水得禅定者亦難故,修行之人,多入念佛門,亦即道綽禅師、善導和尚等淨土宗之祖師,即是此時之人也。何況此頃第五之五百年,斗诤堅固之時也,其他行法更難成就。加之,於念佛法門,末法之末尚且有利益,何況今時是末法萬年之初也,一念彌陀豈可不遂往生乎!設雖我等非其器,豈似末法末之眾生乎!
又,縱使釋尊在世之時,即身成佛者,龍女之外,難見其人。
又,設非即身成佛,適合修此聖道門之菩薩、聲聞,此外之權者、聖人,此內之比丘、比丘尼等,至今經論之學者、法華經之修持者等,此皆上根上智之人也。
然我等之時機者,設雖學聖道,於彼等之人,更難企及。
如是末代之眾生,阿彌陀佛預先知之,故五劫之間思惟,而發四十八願,其中第十八願誓言:「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已成正覺,於今十劫也。此是釋尊所說之經,即《無量壽經》等之三部經也。是故,今日我等之眾生者,應專行念佛,以期往生者也。
設雖惡業之眾生等,若只彌陀之誓,以為尚不足信;然而釋尊一一所說之三部經,豈無一語之真乎?又,何況十方諸佛之證誠,亦唯此經可見,其他法門,未見如是之證誠。
然則,時已過,身亦不堪;與其修禅定智慧,何不稱念利益現在,且又諸佛證誠之彌陀名號乎!
又,修行人之中,有人以為極樂淺、彌陀劣,其所期者,在密嚴華藏之世界;此甚不契也。彼土者,斷無明之菩薩,此外無人得入。
又,入一向專修之念佛門,因日別三萬遍,或五萬遍、六萬遍,乃至十萬遍等,專行念佛故,年來所積受持讀誦功德之諸經,不再讀誦,恐有罪過,有抱此疑之輩;然而此何罪之有乎?末代之眾生,與其修持難成之行,何如先乘彌陀願力,以遂念佛往生,於淨土見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既學諸法,亦證菩提。
又,末代之眾生,專念佛之事,其釋眾多,其中《觀經疏》之第三〈定善義〉,善導和尚釋言:
自余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較也。
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贊念佛功能。
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諸佛證誠不虛也。
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此例非一也。廣顯念佛三昧竟。
又,善導和尚《往生禮贊》之中,「專修雜修之文」亦言:
雜修而得往生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五三;
專修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此等者,任何事,既入此門,則一向專心,皆無他心之故也。
譬如高山之人尚不能來往之山巖,力弱之人欲執石角木根而攀登者,猶如修雜行而欲往生也。若執彼山嶺所垂綱繩而登者,猶如深信彌陀願力,一向念佛而往生也。
又,一向專修者,三心自然具足也。
言「三心」者: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也。
「至誠心」者:不禮余佛,唯禮彌陀;不修余行,唯念彌陀,專而復專也。
「深心」者:深信彌陀之本願也。我身無始以來是罪惡生死凡夫,無有出離生死之道;一心乘托彌陀不可思議之本願,一向稱念彌陀不可思議之名號,念念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最後臨終時,必蒙彌陀來迎也。
「回向發願心」者:自他之行,悉皆真實心中回向發願也。
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
以此而言,交雜其他之行,雖非是罪;然探其心底,猶以為念佛往生不定,聊有疑心,故加入他法。
又,此三心中之「至誠心」者,有人作種種領解,尤其堅固認為應自己盡誠;此違背彌陀本願之本意,有欠信心也。如何至誠之輩,亦是造罪之凡夫身,欲憑己力成就往生者,不可能也。唯憑彌陀本願之不思議方得往生;彌陀不思議之本願,本為既無深誠、亦非善人而發。
知此道理,真實入專修念佛之一行者,此世難得之人也。
故昙鸾大師雖智慧高遠,亦捨四論講說,而專修往生之業,一向專念彌陀,相續無間,現已往生。
道綽禅師亦拋講說而修念佛,善導和尚亦嫌雜修而勤專修。又,依道綽禅師之勸,並州三縣之人,七歲以上,一向修念佛。
然則我朝之末法眾生,何敢好雜修乎?唯應速學彌陀本願、釋尊之說、道綽、善導之釋。與其雜修,往生不定;何如專修,往生決定乎!
彼道綽、善導等,雖念佛門中之大德,亦無及其左右。
於法相宗之慈恩大師之《西方要訣》釋雲:
末法萬年,余經悉滅;彌陀一教,利物偏增。
又雲:
三空九斷之文,十地五修之教;生期分促,死路非遙。
不如息多聞之廣業,專念佛之單修。
加之,又《大聖竹林寺記》言:「五台山竹林寺之大講堂中,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東西相對而坐,為諸眾生演說妙法。」時法照禅師跪問文殊菩薩:「末法惡世之凡夫,應修何法,可永離三界,往生淨土乎?」文殊菩薩答言:「欲生淨土者,無過稱念彌陀名號;頓證菩提之道,唯在稱念之一門。是故釋尊一代之聖教,所贊多在彌陀,何況未來惡世之凡夫乎!」
如是要文,及諸智者之教語,雖聞而猶無信心,生於難得之人界,而不入易往之淨土者,後悔何如!
然而,當今專修念佛之行者,曾聞常遭謗難、嘲笑之輩者多,此又昔之權者所預知之事也。善導和尚之《法事贊》言:
世尊說法時將了 殷勤付囑彌陀名
五濁增時多疑謗 道俗相嫌不用聞
見有修行起瞋毒 方便破壞競生怨
如此生盲闡提輩 毀滅頓教永沉淪
超過大地微塵劫 未可得離三途身
大眾同心皆忏悔 所有破法罪因緣
又《平等覺經》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如是淨土法門,悲喜交集,身毛為豎者,當知此人,過去已作佛道而來也。若復有人,雖聞此法,都無信樂者,當知此人,始從三惡道中來也。
又,十善不能堅持,而望忉利、兜率者,極難相應也。然而極樂世界者,五逆之人亦依念佛而往生,何況十惡更無所障礙。
又,雖期彌勒之出世,然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極難等待也。
他方一切之淨土,無有如是之本願,唯有極樂淨土,是彌陀別願之所成;彌陀願力甚深,何必他求乎!
又,此生已結佛法之緣,而有心懸三生、四生得脫之輩,此願極為不定也。與大通如來結緣之人,雖信樂慚愧之衣中,懷一乘無價之玉,非隔生即忘,而三千塵點劫之間,輪回六趣乎!
設雖三生、四生,必定得脫,然而於此伫候之間,受輪回之苦,最為難耐。
我等並非此次始生人界,已經生生世世值遇若干如來教化、菩薩弘經;唯因不信,而漏於教化。三世諸佛,十方菩薩,思之,皆是往昔之朋友也。釋尊亦於五百塵點劫之古,彌陀亦於十劫成道之前,忝蒙互為父母兄弟。佛者受前佛之教,信善知識之勸,早已發心修行,久已成佛。我等信心淺故,今尚留於生死。回憶過去輪回,未來亦當如是。雖發二乘之心,然而菩薩心難發。因此如來垂示殊勝方便,教導他力往生之法。濁世眾生,雖勵自力,經百千劫,難行苦行,其所勤勵,尚不及他力往生之法。
又,彼聖道門者,須能清淨,成為其器所修之行也;若懈怠不信,既不能修行,甚而有獲罪者。
若念佛門者,行住坐臥,醒時睡時,稱念不難,甚為方便,且無罪咎;不嫌其器,皆成往生之因。故言:
彼佛因中立弘誓 聞名念我總迎來
不簡貧窮將富貴 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淨戒 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礫變成金
又,微妙殊勝之經論聖教,至最後臨終時,雖是智者,不能暗誦其文。若念佛者,雖至命盡,稱念不難。
又,若論諸佛之誓願者,藥師如來之十二誓願,無有「不取正覺」之願;千手之願,雖有「不取正覺」之誓,然而尚未成正覺;唯彌陀所發「不取正覺」之誓願,已成正覺,於今十劫。信彌陀誓願之人,非其他法門之信仰可及。故必須一向專修念佛,無有他心,日夜朝暮,行住坐臥,稱念不怠也。
專修念佛之輩,今世已得往生者,所聞其數甚多。
若雜修之人而得往生者,極難得聞。
(《大正藏》八三、一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