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素食護生 :

 

財神咒簡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財神咒簡介

  財神咒”中以五位財神為分,這五位財神分別為:黃財神、白財神、黑財神、紅財神、綠財神。

  黑財神咒:

  黑財神有許多人認為,黑財神是五姓財神中施財立即見效的財神,甚至稱他為財神王。常見的黑財神一面兩臂,怒面三目,以不動佛冠為頭飾,身材矮胖,紅發黑膚裸體,大肚福相,右手捧嘎巴拉顱器,左手抓吐寶鼠,踏於蓮花月輪屍座上。修持黑財神法門,可獲其庇佑,消除怨敵,偷盜、病魔等障,使諸受用財富增長。黑財神藏名(臧哈納玻),乃是五方佛裡面的東方金剛不動佛,為了利益娑婆眾生能脫離窮困之苦惱而化現,主要為驅除所有惡運糾纏,並使一切善願都能心想事成圓滿無礙. 句蓮華生大士所說,金剛手菩薩在北方夜叉淨土世界,將此黑財神法門傳給空行母,並要求空行母再傳給恆常心存善念的幸運者.其後這些修持法門由二位成就的上師,取自殊勝的寶石內. 此法門,以窮人, 下階級,獨居之行者易於相應,若心中長存善念,黑財神加持將是永遠弗失.

  紅財神咒:

  紅財神,有能招聚人,財,食等諸受用自在富饒之功德。紅財神是薩迦派密法中的一位功德無比的財神。在藏密薩迦派,可恨重視紅財神的密修方法及教言。紅財神一面二臂,二目善怒面,以各種寶物為飾,頭戴五佛冠。古時王者或貴族常修習此法,易與相應,為懷愛之法門。紅財神頭戴寶冠,右手持摩尼寶,左手抓吐寶鼠,右腳伸做腳曲,立於蓮花月輪上。修習紅財神法,持誦念咒,可獲得紅財神護佑,財源茂盛,能免除窮困及一切經濟困境。而此修法也隨著修行者的發心而可獲得不同的果報,如果是發起無上菩提心者,則可得證世間及出世間福德圓滿,若是求世間財富者,亦可滿足,若是赤貧者,也可獲得食物充足的利益。

  白財神咒:

  白財神,其功德:祛病,除去一切貧苦、罪惡障礙,增長一切善業,於諸受用富饒增上。白財神一面二臂,面容半怒半笑,三目圓睜,發上沖,以五佛冠為頭飾,上身批綢緞,巴乍勒嘎綢緞為裙,以各類寶物為飾。右手持寶棒,左手持三叉,足有屈左半伸。以綠龍為坐騎,蓮花月輪為座,身白如月光。白財神以身白色,表示能使一切眾生具足潔白妙好之財寶,右手持寶棒表示匯聚一切財神之功德,能救度饑餓中的眾生之苦。白財神藏名(臧哈嘎玻),又名白寶藏王,乃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身.據說:當阿底峽尊者游化觀世音聖地南海普陀之時,在半途見一窮人, 貧病交迫,十分可憐.因阿底峽身為僧伽,豪無分文,乏力救度拔苦,深感遺憾之余,不禁黯然下淚.此時觀音以大悲心化現人身,問其原委,為何哭泣?阿底峽據實以告,感其悲心,亦流下兩滴青淚,由左眼淚珠化現救度佛母,右眼淚珠化現白財神.觀世音菩薩囑咐白財神,此法即輾轉至今.修持白財神法門,可祛除貧病窮困之苦,消除罪業障礙,增上順緣,獲得受用無慮,屬無財信士起修之妙法.行者亦當以觀世音菩薩之大悲心為本,常行無相布施,照顧貧苦大眾,自然如願相應成就。

  黃財神咒:

  黃財神,藏名藏拉色波,是密教之護法神祇,諸財神之首。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的五姓財神之一,因其身相黃色,故稱為黃財神。 為令密乘行者有資財宏法利生,不被生活所逼,可安心向道,特賜予行者財利豐足。 黃財神一面二臂,五佛冠為頭飾,矮小肚大,雙臂勁力,右手持布拉噶如意寶,左手提著吐寶鼠,身著天衣,藍蓮花及珠寶璎珞作裝飾,胸前掛念珠。左足屈,右足踩著海螺寶,以如意姿安座於蓮花月輪之上。 但修法者需發無上菩提心,廣結善綠,勤行布施。萬勿悭貪成性,護法降罪也。 黃財神即黃布祿金剛,黃財神面慈目善,頭戴寶冠,坦胸露腹,戴著珍寶璎珞、珍寶耳環、珍寶手镯和珍寶足钏,上身穿絲制天衣,下身著絲制裙子,右手於右膝上捧噴焰末尼,左手握著吐寶鼬,以威鎮坐姿坐在蓮花寶座中央。身後有光環、祥雲、遠山。能增長福德、壽命、智慧、物質及精神上之受用。主司財富,能使一切眾生脫於貧困,財源廣進。

  綠財神咒:

  綠財神,為東方不動佛之化身。其功德:令一切作為成功、圓滿,淨化惡運、障礙,於諸眾生受用富饒增長。此尊形像為一頭二臂三目,頭戴五佛寶冠,上披彩帶天衣綢裙,以眾寶璎珞作為報身莊嚴,右手持滿願寶果,左手捉吐寶鼠,以游戲坐姿,右足輕踩於白螺上。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你就能把時空維次突破,你才能看到真相
下一篇: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煉人格的“修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