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個事情,很不容易。淨慧長老講到他建設柏林禅寺時的情景。柏林禅寺祖庭荒廢了幾百年,長老就發宏願恢復柏林禅寺。那時沒錢,就向廠家借料錢,一直還不了,到了臘月三十,過年關了,討債的都來了,圍了一桌。但有沒有錢還,那怎麼辦呢?就躲債,大年三十躲到石家莊小廟去。初一到十五,這段時間沒有人討債,就回來了。過了十五,有了些錢,再來還債。這個長老回憶年關時的樣子。我看了很心酸,也感念建寺的艱難。
我去過柏林禅寺,柏林禅寺很大氣,寒暑假都有許多大學生在那裡修學。整個寺院,更像一所學校,宗教氛圍不濃厚。在寺院中,我很難想象當年老和尚是怎麼樣艱難度過難關的。我想,也是後人焉知前者難吧。
剛來觀音寺時,也聽知客師講起了建觀音寺的情景。觀音寺原來是荒山墳墓,定恆師父來給在荒山起梵剎。原來這個塔要建兩千萬人民幣,一下子籌這麼多錢,錢不夠,就停工,停工的代價更大。所以就借錢。每到大年三十時,也是討債的來了一桌子。那大師父也是躲債,等有錢了才還債。
我常看到過來人的不容易。和大師父有多年交情的朋友,講起了那時建萬佛塔的情景。說大師父為了節約錢,自己在大熱天,親自到燒瓦廠去選瓦片。廠老板看了,很感動,就送了很多給觀音寺。雖然觀音寺現在有些規模了,但師父珍惜福報的習慣還是保留著。用水用電都珍惜,我經常看到師父晚上在各大殿檢查,門窗是否關好,電燈是否關掉。
想想,後人都是受前人的恩澤。我來觀音寺時,觀音寺建設已經很好了。也很難想象原來的荒山是怎麼變成梵剎的。觀音寺地盤大,人多,垃圾也多,每天要打掃很多垃圾。每次打掃時,我都在想,師父建寺時,比這個掃垃圾辛苦多了。要體會前人的苦,很不容易。
在觀音寺,說到大師父,都覺得師父像棵大樹,我們在樹下好乘涼。沒想到師父,我就感覺有一種加持力。好好培福報,做善事的加持力。
這些高僧大德,當我們頂禮供養時,要知道,他們曾經多努力的為我們後人做牛做馬。理應該接受我們的禮拜。要感恩前人的恩澤。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