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的學問】
孩子要有好老師
第九集上 教育者的心態
班主任:老師好。
陳老師:大家好。我們這期節目是這個特別節目的最後一集,【教育者的心態】。教孩子要有好老師,那麼家長是老師,學校的老師是老師,社會上的官員也是老師,君親師,他們應該以一種什麼心態來進行教育?師父常常講,在【和諧拯救危機】裡,那是零六年的時候就跟我們講,教育別人的人要先受教育。所以我們這個特別節目就把古聖先賢的這些教導、這些義理都報告給大家,核心宗旨就是一句話,四個字,叫「百年樹人」。我們常常聽師父講經說,一個人才要想能夠成就的話至少要十年。十年,不是十個月,很漫長的時間。現在家長能不能拿出十年來教這個孩子,你去問問幼兒園、學校,甚至大學,哪一個教授、老師,甚至一所高校能說拿出十年來培養一個孩子?沒有,舉世沒有。所以你們真的是為了復興傳統文化,為了民族復興,培養人才,後繼有人,就得發出這個願心來,十年來培養這個孩子,十年第一個學期,再拿出十年來,二十年。由此我們就想到,蠟炬成灰淚始干,真的,老師們不拿出這種精神來,那些媽媽不要再出去賺錢了,拿出這個精神來相夫教子,按照聖賢的教導,非把自己孩子培養出來,後繼有人,你是這個家族的第一功臣。為什麼?這個家族依靠你,把這些孩子都給培養成了不起的人,這是媽媽的職責,相夫教子,這不是看不起人,過去的媽媽第一個職責就是老師,相夫是好宰相,在家裡,很會幫助丈夫,助夫成德,教子成聖成賢。那為什麼要用「百年樹人」這句話呢?這就是教孩子的心態最重要的。前邊我們大概看了這麼多集,原理、方法、實例、病症、藥方、實際的生活我們都給大家介紹得很詳細。最後最最關鍵的,就是教育別人的人,你的心態要擺正。現在為什麼大家擺不正?不知道培養一個孩子需要這麼長時間,他不知道,從來沒聽說過。這麼長時間?對。現在社會上很多速成班,那都是賺錢的,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人才是速成的,生而知之畢竟少,連孔老夫子都說自己不是。所以說為了天下的孩子都能成就,教育者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心態,要把目光放長遠,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這是我們切身的體會,你們做班主任的體會就更深。頭一條要愛孩子,真的愛孩子。那你去問,那人家說我生他養他我還能不愛他?連西方人都說這個話,愛自己的孩子老母雞都會,人不比老母雞高?聖賢教的難道就是把小雞養大了?你們看看浩如煙海講的都是什麼?有極深的義理。所以說天地人是三才,人把他培養成聖賢,了不得!「蒙以養正聖功也」,功德無量的大事,不是像老母雞愛孩子那麼簡單。換句話說,你愛錯了,你不會愛,你們可以給大家報告一下,到底以什麼心態來愛孩子,心態很重要。
班主任:我想先說一下,做老師,因為她跟孩子沒有血緣的關系,那麼她愛孩子怎麼愛?
陳老師:從何愛起?
班主任:從何愛起?對。她必須要去體會做父母對孩子的那份心。怎麼體會呢?我有時候經常會看到學生,我看見他們衣服髒了,我會覺得很難過,我就想讓他穿得干干淨淨的,我想讓他吃得白白胖胖的,我給他剪指甲。我們的要求指甲不要剪得很禿,一定要留一個小邊,我們要求這個指甲留的邊都是一般齊的,就是為了怕他小手抓東西的時候傷到他的手指頭。就是你對這個孩子的那種心就完全像父母一樣,然後我們還不是像一般的父母這種溺愛孩子、就嬌慣他,你還是一個有理智的父母。
陳老師:愛之以道。
班主任:對,愛之以道,你還要在這個過程中教給他他應該要承擔的這些責任、他應該要盡的本分。
陳老師:那麼大家就要問你們這些班主任,跟孩子沒血緣關系,但是你們照顧孩子、愛孩子能那麼細致入微超過家長,你們怎麼做得到?
班主任:就是因為你跟這個父母一樣,這個孩子他就是你終身的事業和希望,你相信他一定會變成聖賢,一定會成為有出息的人,你這樣子才能有這樣的愛心。
陳老師:這個話怎麼理解?天下凡是做傳統文化事業老師的這些人,自己要先把願心發出來,有理想,有志向。換句話說,師父常常講,這些孩子本來都是佛,都是聖,都是賢,到你手裡全都變成凡夫俗子,變成小人了,你怎麼教的?這是師父講的。所以我們常常想這個,慚愧心、警覺心、恻隱心都起來了,好好的一塊料就毀你手裡了,你於心何忍?人常常提著這個念頭,換句話說,安守做好老師的本分。什麼是好老師?把孩子必須培養成聖成賢。你有這個志向,你想一想,你會全神貫注地用在孩子們身上,你自自然然你就會了。
班主任:我有一次給孩子們講故事,講【蘇武牧羊】,那麼講到了蘇武他在匈奴守節十九年,最後終於盼到了漢朝的使臣把他接回去,他非常的激動,這個時候他的一個好朋友叫李陵,這個李陵也是被匈奴俘虜了以後就投降匈奴了。但是這個李陵他良心還沒有泯滅,他也知道自己這樣做是背叛祖國、背叛君王,他非常的後悔。這時候蘇武要回到漢朝,這李陵就前來送別,李陵是蘇武的好朋友,我給大家講到這一段的時候就說李陵悲從中來,他知道自己已經走上了一條不能再回頭的路,走上了叛臣的道路就再也不可能回去了,所以他就為蘇武舞了一曲劍,當時說歌聲非常的悲壯淒涼。我當時講到這裡的時候真的是潸然淚下,我為什麼會哭呢?同學們看著很奇怪。
陳老師:老師流眼淚了,為什麼?
班主任:我就想到如果我的這些學生裡面,他們將來一旦有人犯了這樣的錯誤,他們有這樣的習氣,做了壞人。
陳老師:做了漢奸。
班主任:做了漢奸,他將來沒有回頭的路的時候,我一想到那種情形,就覺得就是心裡頭非常的難過,就好像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走上了一條不能回頭的路,再也沒有希望的時候那種絕望和難過。所以每當想到這些,我就想一定要把這些孩子身上我能發現的毛病一定要都給他改掉,一定要讓他走正道,他將來這一生,我想,老師,他會有老,他也會有死的時候,但是這個孩子的一生還很漫長,在你看不到他的時候,他能夠真的在一條正確的路上走下去,不要落到李陵的這個地步。所以每當想起這些,我看到這些學生,我就會想起李陵給蘇武送別的那一場戲,我就會真的是再累再苦我也一定要把他糾正過來,一定要好好地教導他。
陳老師:你看,李陵一定有老師,蘇武也有老師,換句話說,第一任老師是媽媽。我說這話什麼意思?做母親的有沒有聽到這個班主任講的這番話?換句話說,「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這八個字,媽媽有沒有孝心,有沒有忠心,有沒有羞恥心,它會決定你的孩子將來是個忠臣還是個奸臣。愛孩子,還是那句話,不是老母雞照顧自己的小雞娃娃,不是,人道和畜生道不一樣。所以說做老師的、做父母的如果對倫常道德沒概念,我曾經聽說,有一所大學的教授公然講,我的學生如果沒有掙夠三百萬,不要回來跟我叫老師。這就是什麼呢?公然教唆大家、學生們唯利是圖,利是最重要的。如果是這樣的老師,我相信中國歷史上不會有蘇武,連李陵舞劍都不可能。李陵最後還有一念羞恥心,原來他受過好的教育,他感到羞愧,感到悲憤,他懷念自己的祖國,他羨慕蘇武十九年能夠忍住,堅守忠君愛國。傳了千古,漢代到現在多長時間,歷朝歷代沒有人不贊歎的。中國歷史,大家去看二十四史,看所有歷史典籍這些傳記,有名的沒名的,凡是稱為好的,是非善惡美丑的標准,好的都離不開這八個字,叫「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那你說為什麼咱們跟他們沒什麼關系,也不認識他,為什麼讀了之後會流眼淚?你本來就是善的,孝子忠臣你本來就是,你知道羞恥,所以你把這個故事給孩子們講,孩子們也流眼淚,老師也流眼淚。你有沒有聽說過說這人殺人放火,這人騙人坑人害人,當醫生去賣假藥害這些患者,誰聽了之後被感動了,流眼淚,聽說過嗎?舉世沒有,古今中外沒有。惡不能感動人,善能感動人。為什麼?善,它離自性靠近,跟自性相應;惡跟人的本性不相應。所以西方價值觀的特點是什麼?人性本惡,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都是你死我活講競爭的,這個是違背人的自性的。講這個,人不可能被感動得流眼淚。所以什麼東西是好的我們一定要知道,跟人性相吻合、相接近、相應的。能不能試驗?你看這就是例子,錄這個節目你們哭了好幾回了,都流眼淚。你聽內容,說什麼哭了呢?被「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感動了,這不就是試驗嗎?你找再惡的人,當他臨槍斃之前,極惡的江洋大盜,砰這一槍要給他槍斃了,死之前,他兒子過來給他磕個頭,他一定會流眼淚,這就是人性,極惡的人他都有人性,他都被感動。我們大家要明白,我們教孩子教什麼?就是把他與生俱來的人性,「人之初 性本善」,然後怎麼?把它保持住,終身不變。蘇武保持住了,李陵沒保持住。他們都有老師,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聽到這個情況,你說他的父母,蘇武家人是什麼感受?老爸老媽、子孫什麼感受?李陵的父母家人什麼感受?再有,蘇武和李陵都有什麼?都有學校的老師。一個國家要想復興,靠什麼?我們常常講,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句口號,它可以寫在牆上、印在紙上,那不管用。靠什麼?靠人。你們大家聽聽我說得對不對。現在的人不當漢奸、為自己的祖國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都可以,就是你們這些義工。她是因為什麼這麼做的呢?她絕對不是說一句口號,民族精神,想起這四個字她這樣,不是,她想起蘇武來了,她就會這樣。你們聽聽,人能感動人,口號不行。換句話說,人能夠保家衛國,復興民族命脈,沒人什麼都不能談,免談,什麼都說不上。所以說人從哪來?人是教出來的。沒有好老師,換句話說,沒有好的家長,沒有學校好的這種教育,社會教育都沒有了,都鼓勵比吃比穿去了,匈奴那邊多給點錢,多給點高官厚祿,他就變節了,他就跑了,他就損害你國家利益了。你想想這種觀念如果在全國普及,那李陵就很多了,那就完了。中華民族延續至今就是什麼?蘇武的精神不滅。蘇武什麼精神?忠君愛國。孝悌忠,忠從哪來?忠臣出於孝子,他連他父母爹娘他都不愛、都不管,他能愛你的國家嗎?「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說得多明白。為什麼【孝經】傳到現在沒人敢說不對?一直在學,什麼原因?真理,人性是這樣的。你說這孩子不愛父母,愛別人去了,那個人敢相信嗎?你是打爹罵娘的主,你都嫌棄你們家,你說愛我,誰敢信?情理不通。所以這個事情我們講到這,我們就知道家長怎麼當、老師怎麼當,一定要愛之以道。你現在是什麼?什麼都給孩子,他眼裡邊只有享樂,只有自私自利,只有我最重要,這都是你教的,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伺候他,好,長大了還甭什麼情況,他先變節,變節頭一個,罵你們、恨你們、偷家裡的錢、要父母的錢,這就叫變節,這就叫你們家就出了漢奸了,出了奸臣了。外邊有人說給你點好東西,你就敢害家人,這樣人要是當了官員那就是李陵。你想一想,亡國、敗家全在教育對不對?全在教育。你走哪條路?所以說老師為什麼會流眼淚?為什麼你們會哭?原因就在於曾經發過這個誓,這輩子在我手裡教出來的孩子不能夠有李陵這樣的人。現在傳統文化學校的老師有幾個發這個心的?再問一句,有幾個父母發這個心?我們家不能出敗類,多窮多苦我們不能出惡人,傷害社會,跟鄰居吵架都不可以。現在有幾個這樣的家長?民族的精神沒了,「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沒人教了,千家萬戶都沒聽說過這個了,斷了一百多年,中華民族向何處去?人都沒了你往哪走?所以我們天天說要復興,民族、國家要強盛,你有精神才談得上強盛,沒有好老師哪來的好學生、好孩子?電視現在不教了,學校也不教了,社會也不教了,教的是相反的。所以今天這期節目的題目叫什麼?【教育者的心態】,一定要把它樹正了,「蒙以養正」,你要教給他正的,你要稍微疏忽一點,出來這種敗類罪不在李陵,而在於他的老師,在於他的父母,你還敢大意嗎?這是第一心態,「蒙以養正聖功也」,所謂愛之以道,你不會愛,不會教,看著好像挺忙,忙活了一輩子,出來的都是小人、佞臣,你怎麼對得起你這一生師父老人家的教導!所以心態,你們剛才講得很對,不能急功近利。你看我的學生多大的官,掙了多大的錢,那都不是好老師,「明其道不計其功」,你們待會要詳細地講。「功」,用現在的話就是功利、好處、成果,不要琢磨這個。蘇武怎麼樣?當了十九年俘虜,你讓我碎屍萬段我也不降你。你說這十九年白過嗎?不白過,那十九年就是最好的成果。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這番話,被人抓住了就是寧死不屈,活一天就是一天好榜樣,死了也是好榜樣。所以「明其道不計其功」那個功裡邊包含不包含這個?現在人都講功利,就不包括這個。他算什麼?勝者王侯敗者賊。你錯了,他有道義在,中華民族的精神靠道、靠民族氣節能傳承下來。你靠錢、靠利、靠堅船利炮,那我們這兒人都投降了,都跑了,人家比我們那好,中華民族就滅亡了,還沒等滅亡人家就看不起。跑我們這來了,滿嘴說英文,穿上我們的衣服了,他知道你已經不愛自己的民族了,換句話說,孝沒有了。你們聽到這裡就知道,中華民族從來都是什麼呢?重道義,根本就把利看得很淡,看得很輕。那個東西能夠養家糊口,能夠讓社會小康就夠了,如果把這個擺在第一位,把利擺在頭一位,真的,蘇武就絕跡了,到處都是李陵這種變節的小人。我們看漢之前那就不要說,那就太好了,三皇五帝那太好了,一直傳到清,民國的時候這樣人還多,大家常常說,文革的時候還有很多有志氣、有骨氣的這些知識分子。哪裡來的?一九零零年,那時候是清末,那個時候上私塾時候教大的,等到私塾這個教育培養出來這批人都死光了,八零年之後了,這些人幾乎都絕跡了,這些大師、大家們都沒有了,你再看八零年之後,沒人了。換句話說,一九零零年上私塾的,那是清末,上私塾的人他都走光了,傳統文化教育徹底絕跡了,就真沒人了。危機,從八零年到現在已經顯現出來了,這才三十多年,看出來了,壞了,沒人了。那麼多上海外上博士也好,什麼也好,人都走了,中國現在移民排在世界頭一位,都跑國外去了,你看看。為什麼人會走?為什麼人會留?通過你所講的蘇武和李陵這個故事你就知道,李陵走了,蘇武回來了,一個有孝悌忠信,一個沒有,你就知道孝悌忠信這個八德的教育有多重要,事關民族危亡。師父老人家天天說、苦口婆心說,我們追隨在後邊也跟著說,誰聽?就你們仨能聽得明白,還有一些傳統文化的老師能聽得明白,微不足道。所以我們把話說回來,我們盼望天下有更多的,不要炎黃子孫,先有炎黃父母。炎黃子孫從哪來?從父母教出來的,發誓做中華民族的好父母,生出來好子孫。所以心態擺在第一位,「蒙以養正聖功也」,【周易】說的,群經之首,【周易】可了不得的,教孩子發蒙就是一個正字,這輩子不許偏了,什麼東西都不能動搖它,這是你的第一個心態。換句話說,你的理想、你的志向,父母、老師是有方向的。除了這個,我們一概不認,那不是正脈,那不是正的,那都是邪的。這孩子會彈鋼琴,那會跳芭蕾,這個是大學什麼什麼海外的文憑,一概於我如浮雲。我們重的是什麼?重視的是我們民族的命脈、民族的道統,千家萬戶把它傳下去。
班主任:我們也時常感到志同道合的老師太少了,所以我們現在做得很辛苦,同時又覺得自己力量太薄弱,你一個人只能教這麼幾十個孩子。因為這個,我就想我們當初最早的時候只有十幾個孩子,那麼現在有四十多個孩子。為什麼有四十多個孩子?因為四十多個孩子會增加很多的工作量,會讓老師非常的辛苦,非常的操勞,但是我常常就有一種心願,我一方面對這個孩子、對所有的學生都有很嚴的要求,有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有這種就像母親對孩子的這種關心和關懷。你比方說,我就常想我能夠多教一些學生,那麼他們在一起長大,在一起學習,同窗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他們將來就是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這樣子他們將來就能夠互相扶持,他們就不會再像我們現在這麼辛苦,將來他們的事業會更加的順利。
陳老師:還是要超負荷多招學生,是不是?
班主任:對。
陳老師:目的就是希望下一代別是三個、五個、十個,那就太慘了,多辛苦!但是話又說回來,這個事情也要隨緣,如果身體倒下了,那你不要說四十個,一個你都教不了。
班主任:所以就是很多時候也是佛力加持,我覺得「人有善願 天必佑之」,就是有時候你是有這個問題,因為你很勞累,身體就會比較虛弱,但是我們常常都覺得自己都不敢生病,而真的你有這個念頭以後,你確實很少生病。這些年來真的是「天必佑之」,真的是受到佛力的加持。
班主任:老師,我們這曾經來過兩個孩子,他們分別是十五歲和十三歲,這兩個孩子他們是姐弟兩個,他們在其他傳統文化學校已經學了有六七年的時間。到我們這來之後,我們就問他,你們有什麼樣的理想,有什麼樣的志向?結果這兩個孩子就講,我們要做政治家,要做軍事家,要做教育家。我們一聽口氣很大,我們就問他,說你為什麼要有這樣的理想呢?然後他們就講,我們也不知道,他說我們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就是這麼引導我們。舉的例子,比如說像司馬光,或者說舉的范仲淹,說這樣的人物都是教育家、政治家,你們要做這樣的人,就是這樣來引導孩子。還有就家長跟我們聯系說,你們學校培養的方向是什麼?我們說我們是希望多出幾個好老師,然後他就講我兒子現在在傳統文化學校學習,那都培養大師的,說你們這兒培養老師啊。
陳老師:太低了。
班主任:太低了。
陳老師:我們這個節目的名字叫【教育者的心態】。說心態,為什麼要先說志向?你父母到底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人?就是理想、志願,為什麼要先說這個?這個會影響到心態。你的理想是合乎於道、合乎於德,你的心態它就是什麼?平和的、正直的、安定的。反過來,你的理想、志向你會影響到孩子,父母也好,師生也好,他的志向是那種功利的、名利的,他的心態就是浮躁的、不安定的,甚至是邪門外道的、邪惡的。那有人就講了,那難道當范仲淹、司馬光這樣的偉大的政治家還不好嗎?【資治通鑒】那是名垂千古,那不好嗎?好。那你說這種理想有沒有什麼問題?做司馬光、做范仲淹,這偉大的人,這就叫似是而非,就看上去好像是對的,實際上是非,而非,錯在哪裡?我們知道這個世間,尤其是現在人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叫什麼呢?一步登天,一夜暴富,好高骛遠。【弟子規】有沒有說讓你將來做偉大的人?有沒有說?一個字沒提,實際上那都是做偉人的基礎。我們要體會這些經典的意思,無論是【小學】,【養正遺規】、【朱子治家格言】,所有這些開蒙的,「蒙以養正」,所有這些裡邊讓你有人生的目標。現在的人還是把名利看得很重,這些東西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看上去好像是學聖學賢,實際上你這個好高骛遠、名利的心還摻雜在裡邊。有這種理想的,現在這個家長和孩子很多,包括老師也說這個話,你將來要怎麼怎麼樣。我們只要冷靜地、仔細地來觀察就會發現這裡邊有問題。問題何在?你看,你跟這些孩子家長就講,蘇武偉大,他為千年萬世的人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忠臣,做了十九年俘虜,堅貞不屈,所謂「威武不能屈」,人家做到了,他的價值、他的光輝,絕不次於剛才說的司馬光、范仲淹,你的孩子做這個行不行?你可以考他一下,你看那孩子或者是家長一般都會搖頭。說明什麼?同樣偉大的人,高官的、名望大的他願意做。你就知道,這個發心、這個理想本身裡面就摻雜了名聞利養,就有這個東西,如果真的是為了救人,沒有選擇。如果這孩子真的是想以他們為榜樣,你可以把【古人勤學故事】這本書給他看,這裡邊還有畫,畫的是誰?范仲淹。范仲淹在小的時候很窮困,屋子裡邊很寒冷,又沒有吃的,一碗粥劃成十字,劃粥求學。你想當范仲淹可以,先受這個苦,你受得了嗎?話又說回來,他在很小的時候當不當大官無所謂,能救人就行。你聽到這兒你就明白了,在學生很小的時候讓他發的這個志願裡邊越單純越好,如果摻雜了名聞利養,很容易就走到邪路上去。佛法講得最明白,「因地不正」,一開始他那個初發心就不純正,「果招迂曲」,結果怎麼樣?往往達不到,實現不了他的理想,最後孩子糟蹋了。所以對這樣老師、家長和同學,你們一定要跟給他講,「明其道不計其功」,他一開始並沒有一個功成名就的理想在那裡。范仲淹早年算命,年輕的時候他說你看我能不能當宰相,算命的說這個人怎麼這麼不自量力,說了這麼一句話。范仲淹又說,那你看我能不能當個醫生?這算命的奇怪了,說你這個志向怎麼差別這麼大,從宰相一下變成郎中了,為什麼?范仲淹講,這兩個職務都可以救人。這算命的人一聽,就沖你這句話你也是宰相的心胸,宰相心府,說明什麼?身份不重要,當不當司馬光、范仲淹不重要,什麼重要?救人重要。所以說「明其道不計其功」,不要早早地把這個名分跟孩子說得很高,容易誤導孩子,道理就在這,讓他把救人的心發出來,萬事隨緣,這一輩子十九年在邊疆當俘虜,蘇武是偉大的人,不見得位置有多高。你看我們最近給大家一直介紹的海賢老和尚,河南南陽來佛禅寺,一百一十二歲高僧大德,生死自在,往生的時候,你看,他那個遺體活動自如,所以我們有一套節目叫作【向師父求教】,這個節目裡我們講了十幾期,匯報了十幾期這老人家的聖跡,一輩子默默無聞,種地的老和尚,實際上,師父告訴我們,那個是佛菩薩再來。你看,所以我們做家長、做老師要給孩子常常講這個,尤其是家長和老師不能夠有功利心。看這是我的學生,錯了。默默無聞有德行,你是好老師、好父母,要把心態放平了,否則的話這些孩子,加上家長、老師,心浮氣躁。你看那孩子是不是這反應,兩個學生?
班主任:是。他們到我們這邊來之後,不光是心浮氣躁,非常的高傲,他看到我們這邊的學生拿著抹布擦地,然後對老師畢恭畢敬,然後每天就是寫字背書,他對這些是很瞧不起的。
陳老師:所以這些孩子可憐,在你們這待不住吧?
班主任:待不住,待了不到一個月就回家了,受不了。關於這個老師愛孩子,我自己有這樣的體會。我最初當班主任的時候也不會怎麼愛孩子,但那個時候我的老師就教導我,就說你「心無二也」,心裡面除了孩子,除了這個事業,你沒有其它的,甚至說我的老師對我要求是怎麼樣呢?把我所有的外緣都給我切掉了。比如說我自己有我自己的朋友,有我自己的同學,從我走向這個事業,這些人都不再聯系了,不再去想這些事了,甚至到很簡單的,就是我們做班主任的沒有自己的喜好,或者說不可以有自己的喜好。我記得我前幾天穿了一件衣服,這個衣服是我花十五塊錢買的,就是黑色的,而且包得很緊,脖子都不會露出來,也是長袖,沒有任何的圖案,但是老師看到我這個衣服之後,就跟我說了一句話,把這個衣服回頭脫下來把它給我,沒收,不讓我穿。這個衣服我想說明是什麼呢?就第一,當然是我的老師對我愛護,因為我穿這個衣服可能會有一點點好看,比平常,但是老師不允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心會有其它的用在吃穿住用上。另一方面,老師有考慮到,你當班主任,你穿這樣的衣服,雖然沒有什麼花哨,也不名貴,才十五塊錢,但是就因為有一點點的好看,你站在學生面前,小孩子他心都很靈。
陳老師:會動心。
班主任:會動心,他一看到老師這樣,他馬上可能就會考慮到自己的吃穿住用。所以我們很多當老師的沒有、不可以有自己的這些喜好,都不可以有。所以當一個老師她的心裡面無二,只有一,只有學生,只有這個事業的時候,你自然而然你就知道怎麼愛學生,你自然而然你就能體會到學生需要的是什麼,就是他愛你愛他,他需要的是什麼,是嚴還是慈,到底是什麼,你自然而然你就知道了,怕就怕你的心不在學生們身上,怕就怕這個。
陳老師:你說的這番話非常重要。誰最應該聽?爸爸媽媽。為什麼呢?你看看每一天早上,這些做媽媽們的都做什麼?第一件事情,先把化妝品擺一桌子,在那化呀化呀,你的女兒、兒子都看到了,你天天在給孩子上課。爸爸在做什麼?拿個手機一看,扔一邊去,這也算手機,看我這個。天天都是這個,拿著電話吃喝玩樂,說這些事情。你在家裡,你的孩子天天在受教育。所以要有個什麼心態?為了孩子,犧牲自己。你還想著吃喝玩樂,你還想著享受,你的孩子要能教好才怪。你記住了,孩子就是大人的影子。一束光打過來,你的手這麼待著,那影子就那樣,你手這樣待著,那影子也是這樣的,一模一樣,如影隨形。你喜歡追求享受,喜歡這些東西,你這些毛病習氣,你的孩子不管是善是惡,照單全收,他全學會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善惡,你教給他什麼就是什麼,你看看。從什麼時候起呢?從他稍微懂事一點,還不到一歲他就全都看到了。師父告訴我們胎教是什麼原理,就是這個。他還沒看到,他聽、感受,他都在學。所以我們要做內行人。你沒有這樣的一個心態,准備要把自己這些統統犧牲掉,你還指望將來有一個好的果實,那是做夢,那真的不可能實現,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心態,無論是家長,無論是老師。你再看現在的學校睜不開眼,為什麼?你看那些老師像老師嗎?穿的衣服、言談舉止、化妝、說話把孩子們都教壞了。你要問她,她說這是我的權利,難道我當老師就沒有化妝、就沒有享樂的權利?這都是西方觀念之下的學校,我們看中國學校教育史,這種書我們很多,古代的學校,清朝末年之前的學校,民國初期還有,它有影響力,這些老師都是什麼樣子呢?全都是古人那個“士”,就我們講知識分子,君子那個風范。那你選擇這個行業,你這些就要放下,沒有可商量的余地,除非你不干。你們想想中國歷朝歷代多少私塾。我看過一個統計資料,建國之後中國的私塾還有幾千家之多,四九年之後還有這麼多。很快,學習蘇聯,學校都變成那種公立的了,老師都是那樣的,過去老師的傳統全都沒有了,沒有了之後都是從蘇聯那兒、從西方那兒學,就變成這樣了。學生也講人權,老師也講人權,大家互相污染,根本不知道有聖賢這麼回事,哪裡有人才!就是這麼回事,中國傳了幾千年就是從學校這塊斷滅了。師父告訴我們,這是第二步。頭一步,早先更斷滅的是什麼?抗戰,三七年、三八年到四五年,八年抗戰,把中國的家打沒了,到處逃難,大家族全部連根拔除,大家沒有家的概念了。所以過去沒有學校,家教,家裡面教,媽媽爸爸教,尤其是媽媽教,現在這沒了。西方婦女革命,婦女解放運動,這西方傳到中國來,中國也學,四九年之後那就更明顯了,就是什麼呢?婦女能頂半邊天,都出去上班,都賺錢去了,孩子沒人教了。學校沒有老師了,他上哪去學?現在我們在這著急跺腳沒人了,師父一句話告訴我們根源,家教沒了,私塾教育沒有了。現在學校這不叫教育,這叫知識、技術傳授,跟道沒關系,跟德沒關系,跟一個人的自性沒關系,自性都糊死了。師父講本來都是聖賢君子,你看現在教的都是什麼,教育出了大問題,它關系到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家族的、家庭的生死存亡,你敢不重視嗎?所以你天天在那化妝也好,吃喝玩樂,在那打架,弄這些事情,孩子全都學會了,你就知道這個社會是逐利的社會,鼓勵消費、刺激欲望的這麼一個社會,西方價值觀主導下的社會,偉大的中華民族命脈沒有地方落腳,家家都把它排斥掉。所以心態是什麼?心態是要把這些東西放下。哪個家長肯捨得?你家奔馳車不要讓孩子坐了,走路上學,騎自行車上學,吃苦。這些什麼大餐什麼的統統不可以有,孩子不可以有,你先受不了,為什麼?我還得吃呢,那孩子都看到了。所以說這種心態是最要命的,不能夠把自己放下來,那孩子你別想教好,老師如是,家長也如是。
班主任:我們也常常跟一些家長交流。我們就建議家長在家裡面要多學聖賢的經典,要多聽老法師講經,自己的生活方面也要嚴格要求。那麼有一些家長聽了以後就說,這孩子送到這來上學,怎麼還得要求我們做這麼多?我們在家做這些,他就覺得好像會犧牲很多自己的生活,但是確實是真的要想把孩子教好,老師也好,家長也好,他一定是要犧牲掉,我們所說的這個犧牲,其實它不是一個真正的犧牲,只不過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他覺得這些重要。
陳老師:換句話說,不是讓你受害,是讓你受益。
班主任:對。所以說您剛才提到的,說這個國家也好,社會也好,也是這樣的。有時候我們為了說帶動經濟,為了一些其它的利益,我們有一些,比如說網吧,比如說這些對孩子有毒害的這些行業,我們不去加以制止,不去加以控制,但是你只得到了眼前的這一點利益,可是真正是把孩子的這一生都給犧牲了,而且不光是犧牲一代孩子,他還有後代,他還有千代萬代的子孫在後面,所以這個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陳老師:所以我們剛才講的是家長、老師,社會也如是。官員的本分,君親師,這些官員怎麼做,老百姓就跟著怎麼學,他影響整個社會,全在官員。換句話說,官員天天追求吃喝玩樂,老百姓能好嗎?所以「明其道不計其功」,這句話更適合社會,「正其義不謀其利」,現在是顛倒的,謀其利不計其義,你這能行嗎?人人不講道義,人人都是錢的關系,他都是追求這個東西。我們今天這堂課把所有的問題都說到根上了,誰教的?師父告訴我們的,這麼多年我們聽經過來,人們現在不懂得道義,道義就是五倫,這第一堂課講的。所以說好的心態從哪裡來?安守本分,人心就安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