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
(西元一○一九年~一○八三年·北宋)
曾鞏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七月三日
名鞏,字子固,北宋江西南豐人。其母信佛,四事供養青草堂和尚,和尚感其恩曰:“老僧願與夫人作子。”某日,和尚見宰相告老還鄉,光榮退休,生一念羨慕心,不久圓寂(年九十),即生曾家。鞏誕生時,母憶前言,遣人視之,和尚端坐而化。鞏生而穎慧,雍容華貴。十二歲時,即有文名,早登科第。議論淳正,忠厚廉潔,官至相位。一日,宋神宗問:“王安石為人如何?”對曰:“勇於有為,吝於改過。”可謂識人之評語。世人稱為曾魯公。江西山明水秀,文人輩出。
贊曰
草堂和尚 一念虛榮 生檀越家 志欲附龍
六道輪回 生死無窮 看破放下 望曾魯公
又說偈曰:
改頭換面忘前塵 千變萬化人復人
只因一念貪富貴 流浪百劫失純真
清淨無為好自在 壯烈有志誤此身
物極必反君忍耐 逍遙快樂莫外尋
白話解
脫去龍袍換袈裟 祗恨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因何流落帝王家
這是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留下來的一首詩。慶幸他自己終於脫去天子的龍袍,換上僧人的袈裟,還他本來面目,遂了他的心願。他本來就是佛的弟子,這一切的折騰,都只怪當年他一念之差,羨慕人間皇帝的權位,今生才會流落到帝王家裡。而今天我們所談的曾鞏,他的來歷也和順治皇帝相似。
曾鞏名鞏,字子固,合起來有基礎鞏固、穩定之意,是北宋江西南豐人。他的母親信佛,故常供養三寶。但她並非平等地供養僧人,而是聽說誰有修行,就供養誰。她聽說青草堂和尚(又稱青草和尚或草堂和尚)很有修行,就很誠心地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事來供養這位出家人。她天天送最好、最值錢的供養,來表示她的誠意:食物——用最美味可口的齋菜,送給出家人吃。衣服——用最漂亮、最名貴的料子,做給出家人穿。臥具——也買最好的質料,給出家人用。湯藥——當出家人有病,她就親自煎藥熬藥給出家人喝。
這種以四事單獨供養一位出家人的方式,本來就有一種情感的成分在內,所以出家人被情感所感動,覺得不知怎麼辦才好,受人這麼供養,將來自己如何來報答,以還此債呢?他看曾家頗為富有,這位施主心地也很善良,對他又這麼好,一時動了心,被情感所迷,就對她說起醉話:“將來我給你做兒子。”如此一講,也不知是真的或假的,大概當時他是真魂出竅,魂魄跑了,心被情感所牽,所以種下給人當兒子的因。
有一天,青草堂和尚看到宰相告老還鄉,光榮退休,很是風光,就生出羨慕的心:“啊!做大官原來這麼威風,我如果能身臨其境,也很不錯呀!”心一打這個妄想,就圓寂了(年九十),托生到姓曾的施主家。
曾鞏誕生的時候,他母親記起和尚以前曾說要給她做兒子,就特意派人去看看青草堂和尚,只見和尚已經端坐而化。她也不敢確定,這個兒子是不是真的就是和尚的轉世,就這樣糊裡糊塗生了一個兒子。
曾鞏生來就聰穎有智慧,相貌端正華貴。“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十二歲作六論,文章寫得非常之好。語言雄壯,令人吃驚,有神童的雅號。到了二十歲,因文才出眾,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閱讀他的文章之後,驚為奇才,因而備受賞識,後來收他為門生。他有濃厚的儒家思想,主張先道後文,非常重視文人的道德修養。他的學術和文章,生時已聞名遐迩,死後更是盛名不衰,是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早登科舉及第,很受皇帝的重用。他的議論樸實公正,對國家很忠心,待人接物也很厚道,操守廉潔,一路做到丞相的地位。任官期間,注意救治民疫,體恤民生的疾苦。有一天,宋神宗問他:“王安石的為人,你覺得怎麼樣?”他回答:“他有創作力,敢作敢為,但計劃不周全,很荒唐,冒失躁進,犯了錯也不敢承認,更捨不得改。”他這樣批評王安石,可說是很認識他,這也是很公平的評論。世人因為尊重他,就不直呼其名,而稱他為曾魯公。他是江西人,江西這個地方山明水秀,所以出了很多很聰明及有才智的文人。
贊曰
草堂和尚,一念虛榮:草堂和尚見了退休宰相的風光,心裡羨慕,不禁生出好慕虛榮的妄想。
生檀越家,志欲附龍:就此一妄念,果真令他托生到一向對他很恭敬供養的施主家,一心想要做大官,享受榮華富貴。
六道輪回,生死無窮:就是這一念貪心,使他在六道裡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輪回不止。
看破放下,望曾魯公:曾魯公應該認識自己,看破放下,不要再為名利而受生死,流浪在六道中。
又說偈曰:
改頭換面忘前塵:人在六道裡輪回,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每次的長相都不一樣。今生是長臉,來生說不定是短臉,再來生又變四方臉、瓜子臉。不但相貌不同,前生的影塵往事,也都不復記憶了。
千變萬化人復人:人死後,若是惡多善少,就墮地獄、餓鬼、畜生。若是善多惡少,就生天道、阿修羅道、人道,隨著業力而受輪轉。或者人復為人,鬼復為鬼,畜生復畜生,地獄復地獄,天堂復天堂,阿修羅復阿修羅,在這裡頭是千變萬化,無窮無盡,直到業報受盡為止。
只因一念貪富貴:草堂和尚只因一念貪著世間的富貴,所以修不成而托生為人之子。其實無論哪一位,若不能把名利看破,修行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流浪百劫失純真:眾生就是這樣,生生世世隨著自己的妄念,在六道中流浪了不知多少劫,失去了純真的自性。
清淨無為好自在:反過來說,人若能保持心念純正,清淨無為,就能自由自在,無掛無礙。
壯烈有志誤此身:人若逞匹夫之勇,想創造一番轟轟烈烈,令世人想不到的事業,但卻不知修行,則又會墮落。
物極必反君忍耐:世間之事,陰極必陽,陽極必陰。好到極處又壞了,壞到極處又好了。走到極處無路可走,就又往回頭路走。往上升又墮落了,墮落之後又想要修行,大家要謹記及忍耐這種事情。
逍遙快樂莫外尋:真正的快樂非向外找,若是內心能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久而久之養成一種大公無私,至正不偏,無煩無惱,無憂無愁的思想,則會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那時才是真正的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