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道德經》:人生九局,成就生活大格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寵辱之局——寵而不驚,辱而不卑;

  世人皆願受寵而懼辱,唯高人寵辱若驚而求無為,不為身外之物所累。

  “寵”來了,就很高興;“寵”走了,就很失落;“辱”來了,就很傷心;“辱”走了,就如釋重負。一顆心隨著外界的毀譽飄來蕩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寧清淨。喜怒無常,悲歡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樣。

  因為我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敗得失了。我們的心裡裝滿了很多”重要“的東西:錢財、名譽、地位、親情、友情、愛情等等。對這些外在的東西執著的越多,我們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人只有擺脫這些虛榮妄念的束縛,才能真正獲得內心的安靜。就如孔夫子所說的“不惑”,孟子說的“不動心”。也只有擺脫這些虛榮妄念的束縛,我們才有可能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大自由、大自在、大逍遙。

  得失之局——得失隨緣,心無增減

  《菩提達摩傳》中說,得失隨緣,心無增減。這告訴我們不要過多在乎得與失,一切隨緣,心無增減,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來去隨緣,去留無意。得失隨緣,隨遇而安。心能隨緣,境由心生。無分無執,故得自在。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富翁與一位漁夫同在海灘上曬太陽,富翁問漁夫:“我辛苦了一輩子,賺了無數的錢,現在終於可以享受大海的浩瀚景觀了,你一個漁夫,為什麼這麼懶躺在這裡不去捕魚?”

  漁夫笑了答道:“我也干了大半輩子,錢的確是沒賺到,可我早上捕了魚,到了下午我就可以像你現在這樣曬太陽,而且天天是這樣。”富翁無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就是在得與失中度過的,或者說人生就是得與失的集合體。人生本來就是不斷得到和不斷失去的過程,我們應該淡然處之,

  得失隨緣。

  利害之局——見利必先思害。

  利、害本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史記》中說,“先知利害。”這句話包含兩個意思,第一是預先看到事情中的利益、禍害。第二是能預先從利益中看到禍害,預先從禍患中看到利好。

  利益和禍害總是糾纏在一起,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健康是好,但好中有壞,很多人覺得自己健康,然後去拼命熬夜,喝酒,結果身體就被弄垮了。

  生病是壞,但壞中有好。許多人因為自己得了糖尿病,高血壓,才能學會戒酒,然後有規律的生活,珍惜身體和周圍的親人。要是沒有生病,他估計都體會不到這些。

  貧富之局——貧而有志,富而不驕。

  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在我們出生甚至出生之前就有了。但最重要的是能夠做到貧而有志,富而不驕。貧困的人,如果有志,早晚能夠擺脫貧困;富裕的人不驕傲、傲慢,自然能夠長保其富。

  人不可因清貧而喪其心志抱負,亦不能因富足而驕奢YIN逸。《論語》中記載,孔子的愛徒顏回,“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吃著一碗粗茶淡飯,喝著一瓢水,住在破陋的巷子裡,人們都不能忍受(這種環境)而感到憂慮,可是顏回卻不會改變志向,樂在其中。

  貴賤之局——貴賤皆人定,也因人變轉。

  社會地位的炫赫,自然可以決定看得見的貴賤,而內心的貴賤卻不是社會地位的高低來決定的。

  人的高低貴賤並不是來自個人的本身,而是來自於外界,比如家庭出身、社會地位、經濟基礎、能力學識等。本來這些也不應成為把人劃分成三六九等的框框,但這是幾千年的社會習俗和習慣勢力造成的,更是人為的勢利觀念使然。

  真正的高貴是骨子裡的高貴,是靈魂的高貴,也就是植根於我們內心的修養。

  苦樂之局——苦樂是天道,本來兩相依。

  苦與樂,是一對冤家,卻又常常形影想隨。有時互相交替,有時互相融合。最大的歡樂,通常包含在巨大的艱辛之中。

  苦樂不過是人的心境,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常是主觀的,苦樂對每一個來說,都有它不同的含義和韻味,尤如不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苦澀;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香濃。生活中我們是苦是樂,主要取決於你的心境。

  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樂;得到七的,擁有七分幸福,卻只能得到三分快樂。

  生死之局——明生死,重大義。

  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規律;做人,生要追求價值,死要順其自然,所以要自我尊重,愛惜生命。

  在生命中,每個人對生命的解讀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每個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活下去。道家把死看成是回歸大道,“歸根曰靜,是謂復命。”(《道德經》)而佛家則把生老病死看成人生四苦,希望通過修行擺脫生死。道教的求仙修煉也是如此。

  在《大宗師》裡,莊子說道:天地給予我以形體,令我一生勞苦,讓我老了的時候享受清閒,又以死來讓我得到安息。所以啊,善待我的生,就要善待我的死。真正看透生死的人,心裡能夠寧靜淡泊,才能夠對於生死有不同的看法。

  成敗之局——勝不驕,敗不餒。

  人生多有坎坷,成敗皆是過程中的階段,成功了,繼續竭誠向前,失敗了,也不必悲哀歎息;不以成敗論英雄,而看其胸懷志氣的高遠!

  成功是別人失敗時還在堅持,成功是“熬”出來的。人生中的失敗必不可免,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失敗,逃避現實。如果我們能夠直面失敗,堅定地熬過低谷,那一定會成功。

  禍福之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太上感應篇》開篇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無論你遇到的高興事(福)或是受到傷害(禍)的事,都是由你自己之前的言行帶(召喚)來的。

  也就是說,常常做利益他人事,就會召喚來福氣,會享受到他人帶給你的利益;常常做損害他人的事,就會召喚來穢氣,就要忍受他人給你召喚來的傷害。

 

上一篇:最養人的八個字,你有幾個
下一篇:七種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