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德行不夠,德不配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古人說“有德配位”,也說“德不配位”。

  我們說一個人:別人坐在這個位置上都很和諧,很太平,為什麼你坐上這個位置以後,單位就接二連三地出問題,內部也不和諧呢?通常我們會說這個人的福報不夠。什麼是福報?德行就是福報,一個人的德行夠了,福報就夠了。可是,我們寧願承認自己的福報不夠,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德行不夠,德不配位。

  有些經理人帶著他的團隊干得很開心,團隊很和諧,大家的收入很不錯;即便工作量大,大家也不抱怨。換了一個經理人,他一心想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且不讓大家累著。可是為什麼大家卻不願意跟著他干,很多人還想造他的反呢?還是他的德行不夠,德不配位。如果他的德行夠,坐在這個位置上,一定是內部和諧,外部平安。

  有些人發了大財,結果自己卻生了大病,或者家人生了病。我們都說這是福報不夠。實際上就是德行不夠,德不配位。一個人敢承認自己的德行不夠,而不是福報不夠,再通過一種方法修德,當德行提升到一定高度,就配位了。如果德行不夠,坐在一個高位上,不僅自己像熱鍋上的螞蟻,手下的團隊也像熱鍋上的螞蟻,彼此都坐臥不安。

  一個人的德行從哪方面體現出來呢?如何證明他的德行呢?一個德行夠的人首先一定心量大。心量大又如何體現出來呢?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不為自己考慮,不以自我為中心,考慮的是大家的利益、大家的感受,他的心量、胸襟自然就大。胸襟夠了,才能容納萬物。既然胸中包含了萬物,需要什麼時,自然就會擁有。

  一個有德行的人一定能忍辱負重。不能忍辱負重,說明他的德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一個有德的人做事肯定不會從自我出發,而是從大局著想。比如你是一個部門經理,你首先考慮的是你這個部門員工的利益和感受。你是一個總經理,你會考慮整個企業所有員工的利益。只有處處考慮大家的利益和感受,大家才會接納你,擁護你。

  我們如何完善自己的德行呢?必須通過積極行善,積極幫助別人,否則我們的德行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也不可能完善。如果一個人的德行還沒有建立起來,就已經有了一定的位置和影響力,結果是非常可怕的。單憑我們的能力是很難讓世人信服的。別人即便表面上服你,也是帶著不屑一顧、貢高我慢的心態,是不得不服你。古人說如果以能力服人,別人會造你的反;如果以德服人,別人絕對不會造你的反,甚至會效忠你,為你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一個人被人喜歡,或者不被人喜歡,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們喜歡一個人或者不喜歡一個人,也是有原因的。大家可以問一問自己:老板為什麼不喜歡我?你可能會說:“老板有眼無珠,老板偏心。”老板為什麼會偏心呢?實際上沒有一個老板是傻子,每個老板對屬下都很了解,只不過不說而已。凡是能達到一定層次的老板,他的心量比一般人都會大一些。有時候你不認可你的老板,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他的缺點,沒有看到他的優點。如果你的老板真的像你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他不可能坐在那個位置上。如果你真的像你所說的那麼有能耐,為什麼會久居人下,沒有坐在某個位置上,而且還一直在抱怨呢?

  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稱之為人才,單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是不能稱之為人才的。尤其是只有專業知識技能、沒有德行的人,絕對不能用,他的破壞性和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德行比學識、能力、技能更重要。有學識,有能力,有專業技能,沒有德行,永遠也找不到立足的空間。除非他先以德立足,在立德的基礎上把才華、能力施展出來。做世間事,很多人是憑手段,用心計,這些只能逞強一時,最終都會被識破,被推翻。

  為什麼有些人一見面就讓人不喜歡,不接受呢?還是德行不夠。如果你的德行夠,為什麼和眾生沒有善緣呢?善緣也是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縱觀古今歷史,很多人位高權重,顯赫一時,但下場都很慘,這就是德不配位。很多人有知識、有學問、有能力、有頭腦、有手段,通過這些爬到了一定高度。高位置容易爬上去,但是你坐在上面是否舒服呢?你面對的是和風細雨,還是狂風暴雨?你受到的是八面來風的攻擊,還是八方來朝?

  所以,在此奉勸大家一句:當你碰到別人不喜歡你的時候,你不要抱怨。你越抱怨,他越不會喜歡你,久而久之,你沒辦法接受他,他也沒辦法接受你。當你碰到你不喜歡的人,或者他不喜歡你的時候,你除了在心中真誠地、默默地反省自己,改自己的毛病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可以改變你們之間的逆緣。如果你和他有機緣一起共事,就不要處處把你的智慧、能力、才學顯露出來,而要想辦法把你的德培養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有的人很有能力,做成了很多事,卻遭到了同行的嫉妒、毀謗和陷害。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把精力都放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上,沒有放在修德上。所以修德方為上,不是修智慧、修能力。其實當你把德修好了,自然會有能力、智慧。即便沒有能力、智慧,也會有外援,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會向你靠攏,變成你的能力和智慧。所以你也不需要專門去修能力,修智慧。有德就擁有一切。無德,什麼都得不到,什麼都會失去。即便你通過自己的智慧、能力、手段、計謀把想要的拿到手,你也沒辦法永久地擁有,沒辦法獨享。

  世間事就是這麼微妙:你不想要的東西,大家都給你;你想要的東西,大家都不給你。你總想保護你個人的利益,如果你無知,就會損害別人的利益,結果大家都攻擊你;如果你有智慧,換一個手法,維護別人的利益,最終你個人的利益也得到了保全。這就是有智慧與沒有智慧做事的差別。

  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會碰到競爭對手。剛開始競爭靠的是價格、質量、服務、信用。競爭到最後靠什麼呢?就是人品,就是德行。沒有過硬的德行,世間的競爭你無法立足。而且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團隊。如何才能把一個優秀的團隊凝聚在你的麾下呢?靠手段技巧,只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有用,過了這個時間空間就沒有用了。但是有了德,在任何時間,到天下任何一個角落都有用。

  一個人到任何地方都要工作,都要付出,都要被約束。到任何地方,只要你付出了,也都會有收獲。但是到任何地方你想要完全地自由自在,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完美的個體,需要另外一些因緣的輔助才能發揮十分的作用,否則我們永遠只能發揮五分六分、七分八分的作用。萬事都要因緣具足才能發揮十分的作用。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把各種因緣聚集在一起,當因緣具足了,你的理想、他的理想、我的理想都能實現。

  如何讓眾因緣和合具足呢?只要把我們的習氣、嗜好、稜角砍掉,我們自身這個小緣很快就會和宇宙這個大緣聚在一起,眾因緣就和合了。所以想培福修德,就不能有太多個人的主觀意志,不能有太多的自我。只有一個人的自我不斷地減少,降低,才能斷惡行善,才能廣結善緣,才能眾緣和合。如果有“我”參雜進來,就不是真正的德。究竟圓滿的德一定是不包含自我在內的,否則就是自我的表現、自我的需求。一切都不從自身考慮,不從自我出發,都是為了別人,這才是德的最高體現。

  祝願大家都能無我,忘我,超越自我。

 

上一篇:天上福報雖好,但終歸要墮落
下一篇:無常、因果、業力、輪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