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福氣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魚而取熊掌者也”。
該捨的時候一定要捨得去捨,如果捨掉了該捨的就有可能得到的更多,有時候只有把磚拋出去才有可能引出玉,否則你得到的只是一塊磚。
學會捨,是一種生存的魄力
“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古代,有一個守財奴背著一麻袋的金子過河。途中不幸翻船,船夫勸他丟掉金子,他卻不捨得扔掉金子。結果可想而知,他不捨得放棄,而沉水溺死。如他能把身上重重的包袱捨去,他得到的便是生命。
捨,是一種豁達的處事態度
在人的成長道路上,總會遇到需要捨棄的時候,或許是很燦爛耀眼的東西,然而在需要捨棄的時候,就應該狠狠丟掉。越王勾踐之“捨已榮辱,得沃土天下”;司馬遷之“捨痛恥,得美絕正史”;王羲之之“捨閒樂,濾傳統,得絕世之美體”;林則徐之“捨已安危,得社稷大義”,不捨不得,小捨小得,大捨大得。
捨,是一種聰明的美麗
得失間的抉擇,要懂得捨得,
才能獲得更多收獲。
捨得真誠,才能得到坦誠相待的朋友;
捨得微笑,才能得到一張張笑臉;
捨得安逸,才能聞雞起舞得到成功。
痛苦,是因為捨不得,幸福,是因為捨得,
憂郁,是因為捨不得,快樂,是因為捨得。
捨,可以養福。
靜,是一種品格,可以沉澱浮躁
古人雲“每臨大事有靜氣,驟然臨之而不驚”,“冷靜觀人,冷耳聽語,冷靜當感,冷心思理”。
靜是指靜心、靜氣,一切冷靜源於“靜”字,智慧見升騰。
靜能生慧
在平靜安寧之中增長智慧,即心清靜、意清靜,智慧即會湧現。“水靜極則形象明,心境極則智慧生”,成大事者必有靜氣,靜氣催生智慧。有靜氣的人才有冷靜,深思謀略高。孔子曰:“智者靜”。
紛繁萬物回歸本就是靜,只有靜才能回歸生命。老子曰:“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諸葛亮指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也就是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做事不宜浮躁,沉靜則明,心躁則暗。
靜是一種決定持久勝贏的力量
《皇帝內經》中講:“恬虛無”,指心靈世界的自靜,樂觀豁達開朗。靜下心來“吾曰三省”才是自靜,反思才能明智。自靜以修身,自靜以明非,自靜以攀高,自靜以決勝。所以說:“靜是一種決定持久勝贏的力量,靜能生慧,靜是寶”。
不管何時,何地,何境,保持一顆靜心都是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靜是一種品格,是一種智慧。
靜心,令所想所見所聞更清明;
靜心,一切安然,不增不減,方能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