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7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跟親朋好友及其他眾生交往要有度,應該適度。如果你能把握適度,就不會互相傷害,甚至還能真正利益他們;若是把握不住這個度,盡管你想互相利益,結果卻是互相傷害。無論是夫妻、母女、父子或者朋友、同事等,彼此之間都是要交往的。一個小乘修行人可以遠離這些,但是一個發菩提心的人不能遠離這些,更不能放棄這些。若是你跟這些人在一起或者經常交往,可能就會退失道心,甚至會失去解脫的機會。那麼,應該怎麼辦?應該把握這個度。雖然很難,但若是你能把握住了,就不會煩惱,不會痛苦,互相不會有傷害,互相不會結惡緣。

  若要把握這個度,就要有智慧。佛法是智慧,就是告訴你怎樣才能把握自己,怎樣才能幫助別人,也可以說,怎樣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利益他們、幫助他們。現在父母和兒女之間的關系都非常糟糕,是非常不好處理的。怎麼辦?你要學修佛法,讓自己增長智慧。只要自己有智慧了,就知道怎樣去把握,就知道怎樣去相處了。若是你自己沒有智慧,即使釋迦牟尼佛親自降臨,也沒有辦法。也許有人會問:“佛陀應該有辦法吧?他有神通嘛,通過神通把我們的關系搞好就可以了。”盡管佛的神通不可思議,但是眾生自己的業力也是不可思議啊!所以,即使佛陀親自降臨,也只能教你這個方法,告訴你不要太執著,把自己的心態放平,一切都會好的。他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其實,這就是方法。若是你真的能把自己的心態放平,一切都是風平浪靜的。佛講了,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心平靜了,一切都平靜了;你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了。都是自己的心。若是你心態總是不穩定、執著,隨著境動,關系會越亂、越不好。

  自己好好地學修佛法,增長自己的智慧。有佛法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也就是說,只要你內心裡有智慧,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即使你天天磕頭燒香、念佛誦經,但若是心沒有覺悟,內心沒有智慧,還是煩惱依舊、習氣依舊,任何問題都解決不了。“我也在學佛修行啊!”但這只是在表面上,你心裡並沒有佛法,因為你心裡沒有智慧。有佛法就有智慧,得一分佛法,得一分智慧。若是自己內心裡面沒有智慧,你還是沒有得到佛法,你沒有佛法。

  現在有些人講:“我已經見性了,我已經開悟了……”你有沒有開悟、見性,就看看你內心的煩惱減少了沒有。若是你內心的煩惱減少了,你肯定就開悟了,肯定就有智慧了。得一分智慧,少一分煩惱,因為智慧是對治煩惱的。你內心裡生起智慧了,煩惱就生不起來。若是有煩惱,還是沒有智慧。若是你有佛法、有智慧,你認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若是你沒有佛法,沒有智慧,你認為不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

  當遇到了一些順境,稍微有一些成就的時候,自己就很得意,其實你沒有開啟智慧。你覺得這不是問題,“好啊!我成功了,我如意了,我有成就了!”其實,這都是問題,這是個很大的陷阱,它會間接地傷害你。一些逆境會直接地傷害你,而這些順境會間接地傷害你,對你來說都是傷害。若是自己執著,沒有放下,你覺得不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

  若是你有智慧,你覺得是問題的也不是問題。所以,我們解脫、成就都要靠智慧,都要靠佛法。佛法是智慧,佛是覺悟的意思。你想學佛,你就學智慧,你就學覺悟。當你的智慧圓滿、覺性圓滿時,你就成佛了。

  學佛不是要學神通,也不是要學神變。學神通神變者是神,不是佛,佛和神是要分開的。佛是智慧、覺悟的意思。佛有神通,但是這不是神道的那個神通,而是超越的,根本不是我們見聞覺知的范疇。見聞覺知的范疇就不是佛的神通,佛的神通叫大神通,之所以用大來形容,就是超越的意思。他超越了一切,自在了一切,他自在了,而且是大自在。

  當你的心不隨境動的時候,境就隨你的心動,這叫大自在,也是超越。所謂念不轉,業不消,也是這個意思。念轉過來了,你就自在了;念沒有轉過來,你就不自在。什麼叫不自在?就是受外在的影響,受外緣的影響。我們在遇到對境的時候,有時候高興得不得了,有時候傷心得不得了;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傷心;一會兒愛,一會兒又恨,這是不穩定的。

  當你既沒有愛,也沒有恨的時候,才有自在。有的人不明白:“不能有愛,也不能有恨,怎麼過日子,怎麼生存啊?”你所謂的那種愛是小愛,是假的。當你內心裡沒有愛和恨的時候,顯現出來的是大愛。所謂大愛無疆,這個力量不得了。

  我們對親朋好友不能有貪心和欲望,但是可以有慈心和悲心。沒有貪愛的時候,就有慈悲了。這時你可以關心他們、照顧他們,跟他們相處,但那是以慈悲心關心和照顧的,是以慈悲心交流的。慈悲心是真正無自私、無自利的,這樣你才可以感化一切,才可以了緣了債。現在有的人說得好聽:“沒事,我是了緣了債嘛……”你以這種自私的心態和行為,無法了緣了債啊!即使你再付出、再努力,也都是“冤冤相報何時了”,這叫輪回。

  你只有放下了貪愛,以慈悲心去關心和照顧他們、跟他們交往,才是真正毫無自私自利的,以這樣的心態和行為才可以了緣,才可以了債,才可以了生死。所謂沒有生死,也就是指你再也不要輪回了。

  有的人也許會有疑惑:“若是不輪回,我怎麼跟這些眾生接觸?”其實,所謂不輪回,就是再也沒有業力的牽引,再也沒有煩惱的控制。你一樣可以在六道裡,你一樣可以在人間,你一樣可以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但是這個時候你沒有業力的牽引,沒有煩惱的控制了,你是自由的,也是自在的。

  佛菩薩在六道裡,也在人間,但他們是以悲心和願力來的,他們沒有業力的牽引,沒有煩惱的束縛。正如《普賢行願品》中雲:“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他們雖然在六道裡,但不屬於輪回。你不能貪愛,但可以有慈悲,也就是無自私自利地去接觸和利益他們,這樣你就可以了緣、了債、了生死了。

  貪愛的根本是我執我愛、自私自利。若是有我執我愛,就有自私自利。比如,我們現在也關心和照顧家人,關心和照顧孩子,自認為這是很無私的,但其實這也是自私的,因為它的根本是我執。因為你之所以會關心和照顧他們,是因為是“我的”家人、“我的”孩子,還是以“我”來帶動的,並非是因為這是眾生,這是與我最有緣分的眾生,所以我要關心和照顧他。所以,佛說首先要破除我執,首先要放下自我。若是有我執我愛,肯定有自私自利;若是有自私自利,就叫貪愛。

  丑二:如何相應時機而交往:

  會時喜相迎,亦莫太親密,

  善系君子誼。

  跟這些眾生交往的時候,要保持適度。既不能過於親密,也不能對他們有怨恨。所謂不能過度親密,就是指不能特別貪愛,不能以貪愛心去接觸。所謂不能有怨恨,也就是指不能拋棄,不能捨棄這些眾生。

  我們應該以慈心和悲心跟他們接觸,保持適度。我們有一句法語:放下一切眾生是智慧,不放棄一切眾生是慈悲。若是深一點講,就是這個意思,既不是貪愛,但是也沒有拋棄、沒有捨棄。

  若是有智慧,就沒有貪愛了。所謂智慧,是指無我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你若證悟了無我,證悟了空性,就沒有了人執和法執,也就沒有我執我愛了。沒有我執我愛,就沒有自私自利;沒有自私自利,就沒有所謂的貪愛。有智慧就沒有貪愛,不貪愛世間,不貪愛親友。

  若是沒有貪愛,會不會遠離眾生,捨棄眾生啊? 不會。不放棄一個眾生,這是慈悲心,有慈悲心還能捨棄眾生嗎?所謂慈悲心,是要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只要有慈悲心,就不會捨棄眾生。我們自己發了願:我要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我要給予一切眾生安樂,真心地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沒有捨棄眾生。

  以上是在更深的層次上講與眾生交往的度。也可以簡單地解釋為:人和人交往的時候,要保持適度,保持距離,不要太親密,也不要結怨恨。但是,這樣講有點太淺了。

  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應該這樣理解:既能放下一切,又能不放棄一切。不能放棄,但是要放下自私,放下貪欲。自私和貪欲是一種狹隘的心。我們之所以會處處生煩惱,處處遇到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的心胸太狹隘了。如果你能把心量打開,把整個法界視為自己的家,把一切眾生視為自己的家人,以慈心和悲心去接觸眾生,跟眾生交流,就不會有這些事兒了。應該把自己的心態修煉成像大山那樣穩重,像大海那樣廣闊。

  如果大家想修行,就要修心,在一切對境當中修煉心態。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好事,都是鍛煉心態的一個良機,都是很珍貴的寶貝。不管我們遇到的是善人,還是惡人,是好人,還是壞人,都是好事,因為這是鍛煉心態的一種對境、一個良機啊!大家不是要練行為,而是要練心態。佛法裡講了很多形式,通過這些形式來鍛煉自己的內心,來啟發自己的內心。比如,我們燒香、拜佛的時候,要提起正念,提起善念,練恭敬心、施捨心。我們給佛燒香、磕頭,就是要在心裡提起恭敬心,增長自己內心的這種恭敬。什麼是恭敬心?就是憶念對方的功德,生起歡喜心;反省自己的過患和不足,生起慚愧心。在這樣的狀態當中,我們才會有改變,才會有進步。

  我們很多人也在燒香、拜佛,但卻把佛當成神來求:“保佑我,讓我健康……”其實,不要求,求不得苦,求本身就是過失。怎麼辦?如果你提起恭敬心了,你的心態改變了,你的一切自然就順心如意,根本就不用求。當你不求的時候,心平靜下來的時候,才有所謂的加持,才能感覺到佛的能量。當你的心裡有那麼多貪欲,心那麼浮躁、紛亂的時候,你根本感覺不到佛的能量。所謂佛的能量,就是萬事萬物的能量,也是自性的能量。真正的佛是自性佛,既是我們的自性,也是諸法的自性,都是一體的。當你的內心平靜下來的時候,你的佛性、能量就顯現出來了。如果你的心不定,根本覺知不到這個佛性,也根本不可能得到這個能量。我們不要求,求是不行的;我們要修,尤其是大乘修行人,自己要自信、勇敢,應該如是思維:“我要繼承佛的事業,我要承辦佛的事業……”以這種心態去拜佛、念佛,這才是對的。

  當你自己的信念特別堅定,內心特別自信的時候,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那時,成就就在眼前。主要的問題是自己不自信,對自己沒有信心,自己內心的信念不堅定,總動搖,只向外求。那些向佛求、臨時抱佛腳的人都是不自信的人,若是自己自信的話,還會向外求嗎?還會向佛求保佑嗎?不會的。一切的功德、福德都是本具的,但因為我們有業力,這些本具的福德、功德被業力遮蔽了,所以顯現不出來。什麼叫業力?心不穩定,總動搖,這就是業力。若是沒有業力的話,心能不穩定嗎?若是沒有業力的話,心能動嗎?若沒有風,草木也不會動;同樣,若沒有業力,你的心是不會動的。因為有業力,心才會動搖、散亂;心一動搖、散亂,本具的光明、智慧、福德就無法顯現。

  有的人問:“既然福德和智慧都是本具的,那我怎麼沒有福德呢?怎麼沒有功德呢?”因為你有業力,功德、福德被業力遮蔽了。只有你真正明白了真相、真理,才會有自信,才會生起真正的信心。當你有自信的時候,還會向外求嗎?還會向佛求保佑嗎?不會的。

  有的人說:“我對自己沒有信心,對佛有信心。”你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時候,其實對佛也沒有信心。“怎麼沒有?!我對佛很深信啊!”你對佛並沒有深信,如果你深信佛,你就會依教奉行。但是,你依教奉行了嗎?佛說了,如果你今天生病了,這是前世殺生造業的果報,現在你要消業。但是你卻到處去算命:“我怎麼了?是不是身上有東西了?”佛說了,你身上沒有東西,就是前世造的業,現在短命多病,這是殺業的果報。如果你深信佛,真的對佛有信心,還會找算命先生嗎?還會去算命嗎?“我怎麼生病了?是不是因為我吃得不好,是不是因為我穿得不好?是不是因為我工作累?跟那些有錢人比,我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住得不好。”和這些沒有關系,這些都只是緣,不是因。有因有緣,因緣和合的時候,才會有這樣的結果。那麼,因是什麼?就是你前世殺生造業了,所以導致今世生病這個果報。“現在怎麼辦?是不是要去拜拜佛、燒燒香?”不是。“我是不是應該到醫院治病?”你到醫院治病也行,但這也是一種緣,不是真正的因。如果你想抽薪止沸,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佛已經告訴你方法了,就是忏悔。若要忏悔,就要對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有追悔心:“我前世肯定造過惡業,殺害過眾生,所以今世才有生病這樣的果報。眾生平等,我不應該殺害眾生……”其次,還要有以後再也不殺生的決心。

  對惡業有追悔心,叫破惡力。我們有一句法語:發現錯誤,發現自己的過患,就是開悟。它的力量很大。雖然我們口頭上都說:“忏悔,忏悔……”但是並沒有真正去認錯,沒有去發現自己的不足、毛病或缺點。發現自己的錯誤、過患,這叫開悟;發現了所有的錯誤、所有的過患,這叫徹悟;改變了自己的錯誤、毛病,這叫成就;改變了所有的毛病、錯誤,這叫圓滿。那個時候,你就成佛了。

  所以,修行的過程不離忏悔,忏悔就是知錯改錯。比如“我再也不殺生了!”有這種改錯的決心,才叫忏悔。若是你真的發自內心、發自肺腑,在這樣的情況下,消業會非常快。但是你沒有相信,也沒有忏悔,還說:“我生病了,要補補身子。”然後又去殺生了,這種人即使病好了,也是暫時的,將來還會生病,還會遭受痛苦。

  你沒有深信佛,因為你沒有依教奉行啊!所以,若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對佛也就沒有信心;若是對佛有信心,對自己也會有信心。

  現在有些人想臨終往生:“你看我能往生嗎?”這種人也是不自信的。不自信的人就是對佛沒有信心,若是你對佛有信心,佛是無所不能的,到時候他一定能把你接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是你沒有信心,沒有深信。也許你會說:“佛是有這個能力,但是我有業障啊。”什麼叫業障?心不定,自己的內心在動搖,這就是業障。如果你內心不動搖、具足信心的時候,你就沒有業障。這時,佛到了,佛的加持力也就到了。

  所以,仔細以智慧去觀察的話,對自己沒有信心,就是對佛也沒有信心;對佛有具足的信心,也會對自己有信心。如果有信心,成就就在眼前;如果有信心,業障當下就消了。真的有信心,就有菩提心。就像貓出現了,老鼠就無影無蹤了;同樣,真正發出了菩提心,就不會有業障了。若真正具足信心,業障就會跑得無影無蹤。你信心不足,心總動搖,這就是業障;若心不動搖,心穩定了,有堅定的信心了,也就沒有業障了。講的時候,這些是有次第的,但是你真正開悟、成就的時候,沒有次第。在事上,一步一步有次第;在理上,則是茅塞頓開,一下就都明白了。

  也許有人想:“法門無量誓願學,如果是無量,怎麼學啊?怎麼圓滿啊?”法門是無量的,而你心的力量也是無邊的,一精通一切精通。所以,當你能真正啟發內心的力量的時候,雖然法門無量,但是一下子就通達無礙了。雖然法門無量,但是我們的心也是無處不在的,都是一個真理、一個道理。回歸自性的時候就是一體的,講的都是一個點。主要是這個心。正因為法門是無量的,所以可以圓滿;若是有量,就不能圓滿。這個道理也許你很難理解。

  心穩定了,信念堅定了,成就就在眼前。所謂“念佛念心,修行修心”,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現在念佛,有些人認為這是阿彌陀佛的相,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佛在《阿彌陀經》裡講,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其實,這是不了義的說法。阿彌陀佛在哪裡?自性就是阿彌陀佛,自心就是阿彌陀佛,自身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在這樣的認識當中,在這樣的覺悟當中安住,這叫念佛。你只有這樣念佛,才能達到一心不亂。

  當然,若是剛開始學佛,認為“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很遠很遠”,以這樣的見解念佛,也可以。佛為什麼有很多不了義的說法呢?因為眾生需要。盡管佛也在“騙”眾生,但佛是好意,沒有惡意,這叫方便語,不叫妄語。如果剛開始就告訴你,你自身是西方極樂世界,你自心是阿彌陀佛,你不會明白的,也不可能接受。所以,佛以方便語講,在西方十萬億國土之外有個世界叫西方極樂世界,那裡到處都是珠寶、瑪瑙、珊瑚等等。凡夫就喜歡這些,佛就這樣告訴他們。即使是瑪瑙,也不是質地堅硬的,而是很軟很軟的。那個世界有多麼多麼好,那裡有個教主叫阿彌陀佛,很莊嚴……,如是宣講,是讓眾生生歡喜心嘛。

  我們有時候也給大家講一些放生的功德、念佛的功德等,也是讓眾生生歡喜心。如果你能生歡喜心,就行了。“太好了,多好啊!”這就是功德,這就是福德。雖然你放生、做布施了,但若是內心沒有歡喜心,沒有啟發內心的意樂,沒有功德。

  佛法裡經常講發心。不是對方需要,不是有人讓你做,也不是佛命令你做,而是自己發心,這叫功德。這個時候,不是對方需要,而是自己需要。對方是自己種福報的良田,因此內心只有感恩,沒有傲慢。否則,就會認為“我好,他不好。”“我施捨他,他應該感恩我。”這是錯誤的。應當如是思維:我要感恩他,因為有他的存在,有這樣的一個對境,我才可以種福田,才能夠和這個眾生結善緣,才可以增長自己的善根,才可以增長自己的福德,所以要感恩。

  大家不是經常唱《感恩歌》嗎?你若是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有感恩心,你才有資格唱《感恩歌》。“感恩幫助過我的人,感恩傷害我的人,感恩一切……”若是你真的明白了,就有感恩了,否則都是假的。有的人說:“我富裕,他貧窮,我拿東西幫助他,這個時候我還得感恩他?”這就是真正的感恩,這叫功德,這叫福德。若是你放生救了它的命,或者做布施幫助了他,卻同時增長了自己的傲慢心,“我很了不得啊,我做功德了……”功德和福德一下子就沒有了,所以心態是很重要的。

  發心是很重要的。做功德要發心,做善事要發心,只有自己真正發心去做了,才是無怨無悔的。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產生很多的煩惱,何必呢?還不如不做,真的。我們經常講發心,你這樣發心去做,就是功德,這樣你才能增長自己的福德,你不得了了。功德是學來的,福報是修來的。今年你沒有功德,明年你可以有功德;今年你沒有福德,明年你可以有福德。因為這都是學來的,就是修來的。人都可以學功德,都可以積福德,這個本能叫佛性。你學功德、修福德,功德圓滿了,福德圓滿了,你就成佛了。你跟那塊石頭不一樣,你跟那個木棍不一樣,因為你有佛性,因為你有這個能力,你有這個本能,這叫佛性。那塊石頭不能學功德,也不能積累福德,所以它沒有佛性。你可以積累福德,所以你有佛性,你可以成佛。這些石頭、草木等是佛性的顯現,也不離佛性,但是不能說它們有佛性。因為它們不能成佛,有佛性就能成佛;但它們也是佛性,因為它們也是我們心的顯現,是我們心的幻化和游舞,也不離佛性。因為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都是心的顯現,一切都是心的游舞,所以它們都是不離佛性的,都不離那種靈氣,都有靈氣,但是不能說它們有靈魂。

  猶如蜂采蜜,為法化緣已,

  如昔未謀面,淡然而處之。

  蜜蜂不貪戀花而從中取出花蜜,既沒有傷害花,也沒有傷害自己,很善巧地采蜜。同樣,你既要接觸眾生、利益眾生,也要不傷害自他。不害己害他,就是利己利他,既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他人。我們點火的時候不要灰,灰過後還要處理,到處都弄髒了,但是沒有辦法,火點燃了,灰自然就有。我們不求自己的利益,但是自己的利益自然就來了,健康、平安、名氣、財富等自然就有,沒有辦法,那個時候你躲也躲不掉。

  你去利益眾生、幫助眾生時,不要考慮自己。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單位,都一樣去付出。家裡這些眾生跟我們是最有緣的,你只管無私地去奉獻、付出,不要考慮自己。但是,我們在付出的時候往往是有要求、求回報的,達不到自己要求的時候就煩惱,沒有如是回報的時候也煩惱。不要這樣,不要有要求。為什麼總想得到回報啊?為什麼自己讓自己煩惱,自己跟自己過意不去啊?你應該不求回報地去付出,無怨無悔,只有感恩,沒有仇恨。讓自己開心起來,讓自己快樂起來!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啊!天天吵,天天鬧,天天煩惱,天天痛苦,這不叫過日子,叫混日子。佛讓我們好好過日子,不讓我們混日子。若天天明明白白,天天開開心心,這叫過日子。若天天糊裡糊塗,天天這樣愁眉苦臉、煩惱痛苦,這叫混日子。

  佛也沒有說別的,佛希望我們好好過日子,佛勸我們別混日子。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啊,得人身多不容易啊,能活一天多不容易啊!活一天快樂一天,活一天自在一天,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活的時候快樂,死的時候安祥;活的時候遭罪,死的時候也會遭罪。有的人聽了可能會說:“沒有事,我活得很糟,但是臨終的時候就好了。”我看難。活的時候心態都放不下,業都沒有消除,臨終的時候怎麼能放得下?也是很難的。

  有的人說:“沒有事,臨終的時候有阿彌陀佛來接我。”阿彌陀佛肯定會來接你,因為阿彌陀佛是無處不在的,但是怕你認識不到或覺察不到。阿彌陀佛以什麼樣的形象來,誰也不知道啊!真的,也許是海嘯,也許是地震,也許是絕症,也許是一個很清淨的形象……這就看你自己的心態了。若是心不清淨、業障重,也許阿彌陀佛以很恐怖的形象來接你。“阿彌陀佛有那麼恐怖嗎?”有,若是自己心不清淨,則一切都不清淨。心不清淨就是魔,心清淨就是佛。中陰教法裡面講得很清楚。若是自己業力沒有消除,心不清淨,顯現的可能都是很恐怖的形象。若是自己業力清淨、心清淨,給你顯現的也可能是很慈祥、清淨、調柔的形象。心清淨則一切清淨,心不清淨則一切不清淨。大家要把握當下,要活在當下!學佛修行人就要這樣,不要往後拖延,把握當下,活在當下。這樣,活得快樂,死得安祥。

  在單位也應該這樣。很多人在單位上班,求的就是那麼點工資。大家不要為了工資而去工作,無論是你的單位或公司,都是一個平台,你要利用這個平台去利益眾生,為社會做事兒。若是你真的能這樣無私地奉獻、付出,能拿不到工資嗎?能沒有獎勵嗎?都會有的。

  所以,大家要如是發菩提心,如是做布施,做功德,處處做,在家裡做,在單位做。有多大福報享受多大的福報,享受福報的同時也在積累福報,這樣福報不會有窮盡的時候。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在享受福報的同時就是在消耗福報。我們生活沒有錯,工作也沒有錯,錯的是心態,錯的是沒轉念,所以說心態很重要,轉念很重要。

  要保持正確、寬廣的心態,不能太狹隘,不能太自私,自私是愚癡。佛菩薩們都講了,若是你想利益自己,就去真正地利益眾生,這樣才有功德,才能圓滿。你真正以利他心去利益眾生的時候,才有真正的快樂,那是大樂!之前是小樂,本身就是痛苦的。小愛也是痛苦的。我們現在學佛修行,就要大愛、大樂。平等、不分別的時候,才有大愛,之前是不會有的。所謂大愛無疆,就是平等、不分別的意思。平等是佛,分別是凡夫。

  那種快樂是恆常的、不變的,那叫不可思議啊,那叫大樂!它不是苦樂之間的樂,不是相對法。和苦相對的樂,本身是分別的,是苦的,所以不是真正的樂。不是相對立的才是真的,相對立的都是假的。比如“長”和“短”,和長相比,它是短的;和短相比,它是長的。這都是假的,沒有實質性的。所以,相對的都是輪回的,都是痛苦的。

  大樂不是相對的,是平等的,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如果你想享受這種大樂,你必須要修出真心來。什麼叫真心?放下妄念、妄想。妄心不死,真心不活。若是你有妄心,真心就顯現不出來;若是真心顯現不出來,就感覺不到大樂。歸根結底,就是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握住自己的心態。你若掌握了自己的心態,就掌握了一切。

  如果想改變環境,想改變命運,就要改變心態。改變了心態,命運就改變了;改變了心態,一切都會改變了。真的,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大家以智慧去改變自己的心態吧,這叫學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這樣做,這叫愚癡
下一篇:車禍瞬間彌陀幫我踩剎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