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時候,師道是非常尊重的。所以學,要求學,決定不能把老師找在家裡頭,不可能的事情,沒這個道理。為什麼?學生不尊重了。你看老師,老師有什麼了不起,我爸爸叫他來,他就來了,叫他去,他就去了,尊師重道的心生不起來,所以要求學。
古時候的家庭,學校就是私塾,私塾是家學。請老師,都是長輩,父親、祖父、曾祖父。如果上面還有高祖父的話,年歲太大了,出去行動不方便,那曾祖父、祖父代表家庭去禮請,接老師回到家學,再行拜師禮。小孩看了,個個都服了。我們家的長輩老人對老師這麼恭敬,還敢不聽話嗎?不敢了。所以教尊師重道是這麼教的,身教,做出這個樣子給晚輩看,祖上對老師是多麼尊敬,世代相傳,師道不衰。
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孝是根,師是本,這有根有本。今天根本沒有了,所以今天真的我們遇到難題,真難,不是假難,沒有老師了,也沒看到孝道了。如何把這個根再培養起來?那就是做示范,要做一個好的示范點,把孝親尊師做出來。這個做出來,得用佛法來幫助。
在中國過去的社會,帝王時代,一直到滿清,中國人也有階級,士農工商。把讀書人擺在第一位,把做生意買賣的擺在最後,他的地位最低,他最富有,但是國家給他很多限制。宴會當中他一定坐下面,衣服穿著,雖然有錢,不能穿得太華麗,處處受限制,納稅的時候要你多納。為什麼要這樣?商,讓現在人起反感。
我們看看今天社會狀況,這是什麼?這是中國以前價值觀反過來,現在商擺在第一,學擺在最後。真正做學問的人很可憐,社會上沒地位,沒人瞧得起你。現在人衡量標准,你有多少錢,用這個做標准。現在就全部都變成商,學也經商了,開補習班收錢,也都變成商人。士農工商,現在全體都是商,士也是商,文憑可以買賣的,官位也可以買賣的,全都變成商。商怎麼樣?商,大家爭利,這一爭利,社會就亂了。所以曉得古人用心多苦,古人用心多周到,他們看得多清楚,所以這樣做法。
可是在佛法裡頭,佛法講平等。印度有階級,有四姓,一入佛門,平等了,所以佛法是平等法。再說得實際一點,佛法是真正解脫法,一點都不假。它要求平等,佛跟眾生平等,眾生跟佛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不會歧視任何一個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佛都尊重,佛都歡喜。
我們在《華嚴經》五十三參裡面看到,五十三位代表人物,實在講都是佛菩薩,他們表演出來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善財童子去參訪,每一位善知識都同樣的禮敬,贊歎,只有三個沒有贊歎。這三個是演什麼?演貪瞋癡的,這不是善法,所以恭敬,沒有贊歎。這就是普賢十願,禮敬諸佛是不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稱贊如來,就不一樣了。如來是性德,就是說善的要贊歎,不善的不贊歎,也不批評。不批評,不贊歎,這是不善的,不能讓大眾都學習的,這個不贊歎。供養是平等的,這是大乘佛教。
今天社會顛倒,兩百年的歷史,速度真快,一百八十度的顛倒,社會的狀況。再看看我們居住地球的狀況,也是一百八十度的顛倒。古時候雖然有災難,沒這麼多,大自然的災變,地震很少,現在太普遍了。山崩地陷有,歷史上有記載,太少見了,幾百年好像有這麼一次,現在好像常常聽說。氣候反常了。這些現象,在佛經上說,與人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有密切的關系。現在人所謂的自然災害,不是的,人心。
古時候人懂得這個道理,遇到這個災難,皇上一定是斷惡修善,改邪歸正,自己帶頭齋戒沐浴修忏悔,大赦天下修福德。人民看到國*家皇上都這樣做,上行下效,所以很快就恢復正常。現在人不相信,說這是迷信。今天我們聽到科學家,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有道理,古人這個做法有道理,從內心改轉念頭,外面的環境就會受影響,境隨心轉。過去這種做法是有道理的,是有效果的。
一切法都要問,你用的是什麼心?大乘教裡常說,「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就對了。心量要大,人一生不要為自己,為自己多半到三途,要知道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為全世界。中*國人常講「凡是人,皆須愛」。我們起心動念的對象是整個世界苦難眾生,哪一個不苦?貧窮苦,富貴也苦。苦在什麼地方?苦在迷而不覺,這真苦!
我也遇到一些領導人,各個不同的階層。現在的社會多半都是選舉出來的,他們想參加選舉,選縣市長、選總統。碰到我來問我,他能不能當選?很難得,他提出這個問題。我問他,你想得到這個座位,想干些什麼?如果你是為這個國*家人服務,為世界人民服務,我說你一定當選。為什麼?全世界人民的祖宗保佑你,所有宗教的神明保佑你,你肯定選上。
如果你是為自己,為個人名聞利養,你當選了,那是你命裡頭有的,你命裡頭有,你當選了。那說明什麼?天地鬼神保佑你,命裡沒有也當選了,那有,當然更當選。我說你只要想這個,不要計較那些選票,用不著。你是一個真心,你沒有當選,那是什麼?人民沒福。人民要有福,你肯願意為大家服務,為人民造福,哪有不當選的道理!
人生很苦短,每個人機遇不同,遇到這樣的緣,多做好事,多積德。在這個地位上,有權有勢,行善積德容易,能行大善、積大德,造惡也容易,完全看你用什麼心。袁了凡先生發願修三千善事,十年才圓滿。第二次發願,官做到大一點了,四年圓滿。第三次做了寶坻知縣,寶坻是個大縣,那個縣是直接歸皇上管的,像現在的特別市一樣,只一樁事情,他一萬樁善事就圓滿了。這一樁是什麼?他看農民繳納的稅太重,減租。你看,這一個命令下去,這一個縣十幾萬農民都得好處,這一萬樁善事,一個念頭就完成。要明白這個道理,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能做大事,都能積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