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各種疾病常見特效穴荟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後溪穴——統治一切頸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 

       後溪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小腸經。有舒經利竅、寧神之功。適合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發育中的孩子,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

  有一位外地的學生告訴我,當地有位治療腰間盤突出的中醫名家,每次給病人治療時,都會在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扎上幾針,然後貼上一種特制的膏藥,最後在後溪穴上扎上一針。有些經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經過這番治療,短時間內就恢復健康了。他覺得很老先生的膏藥很神奇,准備拜老先生為師,學這個治療腰間盤突出的絕招。

  聽了他的描述,我跟他說,“這種絕活兒我也會,而且比他還簡單。其實在腰部局部扎針、貼膏藥都是老先生使用的輔助療法,真正管用的是扎在後溪穴上的那一針。扎針有個小竅門,進針之後邊捻轉邊提插,同時讓病人活動腰部。”學生聽後恍然大悟,“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道家醫學裡是非常注重後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匯穴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針灸是比較專業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養生保健時則只需用按揉後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幾分鐘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點揉此穴,對小腸經有熱、腿疼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後溪穴怎麼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松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的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這個簡單的治頸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作滾揉後溪穴。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非常好的療效,對保護視力也很好。以前工作繁忙時,我每天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也有十一、二個小時,但多麼多年來我的視力、頸椎都沒有問題,靠的也正是這個方法。

  其實二十多年前,我初行醫的時候,頸椎病是四十歲以後的人的專利,但現在不是了,二三十歲的頸椎病患者到處都是,我甚至見過的頸椎病的小學生!原因很簡單:伏案久了,壓力大了,自己又不懂得怎麼調理,所以頸椎病提前光臨了。不僅僅得頸椎病,長期伏案的白領、職員或者搞文字工作的,老早就腰也彎了,背也駝了,眼睛也花了,脾氣也糟了,未老先衰,沒有足夠的陽剛之氣。這是當今多數人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看到這些問題,很多人都說,這是腦力勞動的結果,腦力勞動也是很消耗人的;人們以為近視僅僅是由於眼睛離書本或電腦屏幕太近所致。其實不盡然,當長期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或學習的時候,上體前傾,頸椎緊張了,首先壓抑了督脈,督脈總督一身的陽氣,壓抑了督脈也就是壓抑了全身的陽氣,於是,久而久之,整個脊柱就彎了,人的精神也沒了。人體的精神,不是被腦力勞動所消耗掉的,而是被錯誤的姿勢消耗掉的。眼睛也需要靠陽氣來溫煦,僅僅是眼睛疲勞,可能不能導致近視;真正導致近視的,是眼睛在缺少陽氣溫煦的情況下過度疲勞。

  這一系列問題,出於同一原因,那麼,通過一個穴,也就可以全部解決,這個穴就是我們說的後溪。這是小腸經上的一個穴,奇經八脈的交會穴,通督脈,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臨床上,頸椎出問題了,腰椎出問題了,眼睛出問題了,都要用到這個穴,效果非常明顯。它可以調整長期伏案或在電腦前學習和工作對身體帶來的一切不利影響,只要堅持,百用百靈。

  我們想想,當我們坐在電腦旁閱讀文件的時候,手是怎麼放的?肯定是一手不離鼠標,一手仍在鍵盤上吧!保持這個姿勢不動,人都變僵了。這時,不妨靈活一點,把手解放出來,讓雙手的後溪穴抵在桌沿或鍵盤上,來回滾動,揉一揉,每次刺激三到五分鐘,每個小時刺激一次就足夠了。這是毫不耽誤時間的,因為這時候,眼睛該看什麼還可以看什麼,不耽誤。

  大家可以試一下,堅持一天這樣做下來,肯定到了下班的時候腰不會酸、脖子不會累,視力疲勞會很大程度上的緩解。每天堅持這麼做下去,首先是腰椎頸椎輕松挺直,同時,你會發現眼睛也比以前好使了。如果因為忙,總是忘記做這個動作怎麼辦呢?我建議,可以定個鬧鐘,每隔一個小時提醒我們揉動一下後溪穴。不管忙到什麼程度,我想這麼一點時間還是能抽出來吧。何況,每小時這短短的三分鐘,拯救的是我們的健康!

  凡是到我這裡來看頸椎病、腰椎病的人,我都建議他們這樣去用後溪穴,效果都非常好,很多病人反映,這樣做比去按摩院按摩頸椎腰椎要管用得多。有位三十歲的白領對我說:“本以為骨骼已經定型慢慢要生駝背的,但最近感覺背明顯比以前直了。”我說,當然,年輕人駝背不是因為骨骼定型,脊柱是一節一節的,是活動的,怎麼可能隨便定型呢?關鍵是你背上氣機不暢,經脈阻滯,才出現駝背的跡象的,一旦這個氣機通暢了,你的背自然就直起來了!

  我還要特別把這個方法介紹給正在讀書的小孩子。這些孩子很可憐,從小學到高中,小小年紀就承受這麼沉重的學習壓力,我們可不希望他們一輩子戴上近視眼鏡,更不能讓他們在沉重的壓力下失去朝氣,成為小駝背。作為一個被人稱作養生治病的大夫,我想這是我能做到的。

  其實我也是受益於後溪穴的。很久以前,我就養成了揉後溪的習慣,隨時隨地,有空就揉一揉。比如,我開車的時候,如果碰見路上堵車,或是紅燈亮了,也會把後溪放在方向盤上來回滾揉幾次,很舒服,甚至很潇灑。這時候,別人在著急上火,而我在通督脈、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正脊柱、利眼目,受用無窮。一不起急,二不發火,精神振奮。這麼一來,有時候居然覺得堵車也堵得很值!

  ---------------------------------------

  乳腺增生.腫塊特效穴

  乳腺增生.腫塊特效穴,第4腰椎後正中線旁開1.5寸,用酒精棉擦,皮膚顏色紅色重的,用1.5寸針刺用力1分鐘,刺骨膜,症狀重的當時即效,疼痛大減,腫塊變小,症狀輕的,無疼或由小變沒,需加中藥配合。

  第4腰椎後正中線旁開1.5寸,無准確的地方,因在它的1.5寸左右用酒精

  搽一片,最紅的地方便是針的穴位,直刺應是髂骨上。

  ------------------------------------

  各種疾病常見“反應點”

  1頭面軀體痛證

  頭痛:壓痛點的陽性率最高的部位有:肩胛內角區、肩胛崗下區、肩胛內緣區、鎖骨下緣中點區、劍突區等。或在“耳後三焦區” 內有敏感點或壓痛點(多為痙攣性結節或纖維)。

  頸推病:頸推病患者常在頸、背部(多在大椎穴周圍或頸椎增生部位)出現“黨參花樣”“花斑樣變”的反應點。此反應點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豆粒或花生米大小,約有1mm寬的邊,邊緣較為整齊,邊的顏色稍深於正常皮膚,且反光弱。有些患者可出現其它反應點。刺激反應點可以治療頸推病。如果“黨參花樣變”恰好在痛點上,治療效果會更好。

  肋間神經痛:在丘墟前後可有敏感點。

  肱骨外上髁炎:多數病例在肩胛骨內角附近或內下方可查到軟****的異常變化,或有結節,或有條狀物,或有陷下感,或與健側對比有明顯的壓痛。當強刺激背痛點後,如局部表皮出現淤斑或皮下軟****表現出炎症反應,則對肘部的鎮痛效果更佳;同時,隨著背部壓痛程度的減輕或消失肘痛也將逐漸減弱或消失。

  腰痛:反應點在腰椎皮膚上,形狀呈圓形或橢圓形,隱約可見。或在脊椎從懸樞穴按壓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壓痛點。

  膝痛:多數患者的骶骨部存在一明顯的局限性壓痛點,刺激該部位可產生顯著的鎮痛效果。

  踝關節扭傷:在患踝同側腕部能找到1一2個壓痛點(患者傷後腕部並不感到有痛點,外踝扭傷一般在同側腕部的尺骨莖突有壓痛點,內踝扭傷可在同側腕部的撓骨莖突處發現壓痛點。

  2內科病證

  面肌痙攣:天容穴與天牖穴之間,多有壓之有酸脹感的反應穴。

  不寐:膀胱經背腰部第一側線上多有的敏感點、結節和條索狀物;陽性反應點在心俞、神道、厥陰俞、膏育、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等腧穴上多見。不寐病人除常在心俞、厥陰俞穴部位出現質為中等硬度的圓形結節外,還會因不寐的證型不同,而在與證相關的經脈線上或腧穴部位出現不同類型的陽性反應。例如:證屬陰虛火旺之不寐,常伴有肝俞穴下條索狀結節質中等硬度;腎俞、脾俞穴下有圓形結節質軟;太溪、太沖、三陰交等腧穴壓痛反應明顯等。

  胸痺心痛心悸:患者在心前區胸骨左緣第3、4肋間天池穴及靈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壓痛部位。重度持續性窦性心搏徐緩者,而在印堂穴內右上方有反應點中,在該處用皮內針向下刺入留針後,心率均能增加。冠心病體表壓痛點在膻中穴和左側心俞穴偏左1.5 cm處最為明顯,並稱之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訴胸痛、心悸、氣促的心髒病患者左3,4肋間內側檢測出反應點的頻率很高,且病情減輕則反應減少。在頸椎兩側距椎體0.5-1cm處,用拇食指腹循攝按壓,有酸痛、麻脹反應者。心絞痛患者,多在T2有壓痛陽性,並於T2手法按壓治療心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電圖有改善。心動過速患者其頸前反應點多在胸鎖乳突肌下1/4前2cm處。

  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多有背部脊柱兩側的陽性點。

  胃脘痛:急性胃脘痛在一般在3-5胸椎棘突之間有敏感點。用拇指間斷點壓敏感點,有一種酸痛兼舒服的感覺,同時胃脘部疼痛緩解或減輕。或按壓脊柱,按壓時一般在疼痛的敏感部位的椎體後關節可發出“喀啦”的響聲,若有響聲治療效果則明顯。同時在背部的督脈區,華佗夾脊及膀胱經上,找出疼痛的敏感點、敏感經,進行重點按壓、按摩、敲打等。

  痢疾:急性菌痢壓痛點一般在三陰交、地機、陰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橫指處。

  3婦科病證

  不孕症:軀干前部皮膚有緊張性增強的部位(多以募穴為主)。在起效的同時患者軀干前部緊張性增強的部位亦會恢復正常。

  痛經:痛經患者多有蠡溝穴壓痛,蠡溝穴壓痛緩解程度與痛經緩解程度相一致。

  急性乳腺炎:同側前臂有敏感點(按壓時,患者自覺有酸、麻、憋脹感向不雅词不显示部傳導的部位,多在間使穴上1寸左右)。在患者肩胛區內可探及2一3個陽性反應點或瘀血點,個別陽性點在肩胛區以下。反應點局部紅腫、壓疼明顯,其周有星狀放射線。華佗夾脊穴(第1胸椎至第7胸椎之間)及乳腺腫塊相對應的壓痛點或皮下按壓有腫塊結節處。

  4皮外科病證

  痤瘡:痤瘡病人通常的反應點是:在第七胸椎以上的肩背部,為數個散在的栗粒大小淡紅色、棕褐色或暗紅色疹點,或為數小片與正常皮膚相比較顏色較深的區域,直徑在1厘米左右,壓之不退色。刺激此反應點可以治療痤瘡。

  痔瘡:痔瘡病人在背腰皮膚的反應點通常稱之為“痔點”。“痔點”范圍多在上起第7頸椎棘突平面,下至第5腰椎棘突平面,兩側至腋後線,但多見於中下部。“痔點”特征:形似丘疹,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帶光澤,多為暗紅、棕褐色,壓之不退色,有的痔點還長有一根毫毛。找點困難時,用兩手在病人背部磨擦,則痔點常可出現。如果背部找不到痔點,就選其壓痛最敏感的一點,那便是痔點。痔點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有些患者龈交穴處或上唇系帶下部有粒狀或片狀突起的白色小點或圓長不規則的小結節,稱之為“痔瘡結節”。刺激“痔點”或(和)“痔瘡結節”可以治療痔瘡。 “痔點”顏色越深,說明痔瘡程度重,病程久。龈交穴處“痔瘡結節”: 60%的痔瘡患者在龈交穴處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狀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贅生物,如有此物者,可用三稜針直接挑刺此贅生物,效果尤佳。

  5五官科證

  麥粒腫: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紅色皮疹或壓痛點為穴。肩部的第七頸椎至第九胸椎之間,尋找略高起皮膚呈紫紅色粟粒大小的反應點,有一個或幾個,且壓至褪色,放松即速復原。對側背部肩腳區找淺紅色稍高於皮膚、小米粒大、壓之不退色的反應點。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後線范圍內尋找到的粉紅色或暗紅色充血性疹點,有的隆起如粟米狀,有的稍扁平,直徑約0. 5--1mm,以1個多見,偶可見2-3個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紅色皮疹或壓痛點。

  牙痛:沿脊柱Tl棘突逐個向下按壓,選出脊柱壓痛最為明顯的一個棘突。

  花粉症:上肢肺經的尺澤穴到少商穴之間有壓痛、硬結的反應點。

  急性扁桃體炎:多在背部至陽穴穴區有陽性反應點。

  6其它:

  戒斷綜合征:******依賴者脊柱陽性反應點:壓痛點出現較集中的部位在T5一T7棘突下,T5、T6、T7棘突下三者或合並或單一出現壓痛。壓痛點的疼痛程度隨軀體症狀的緩解,逐漸減弱。每個患者最敏感的部位是至陽穴。至陽穴及其周圍敏感區

  神經官能症:其痛點主要集中在督脈的神道、靈台、至陽穴(有的兼有第4、第8 胸椎棘突下壓痛)。隨著疾病的好轉,痛點的數目也逐漸減少,痛點的疼痛程度也逐漸減輕。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報答父母恩的簡單方法
下一篇:你有多少不平、痛苦,就說明你心田中生長著多少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