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7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前文講了身要遠離愦鬧,依止寂靜處。要對寂靜處生起歡喜心,就要了解住在鬧市的過患和寂靜處的功德。

  住在鬧市區,修行就會受影響,受到干擾。了解了鬧市的這些過患,才會對鬧市、對世俗間生起真正的厭離之心。若是不去了解、思維這些過患,不可能生起厭離心,這樣永遠都不能遠離鬧市,遠離世俗。

  能依止寂靜處,就能生起禅定。思維寂靜處的這些功德,才會對寂靜處生起歡喜之心,才會依止寂靜處,才能真正依止寂靜處。對寂靜處生起歡喜之心,然後自己能夠依止,這樣才是真正的依止寂靜處。若是對寂靜處沒有生起歡喜心,也不知道依止寂靜處有何種意義和功德,雖然身在寂靜處,但是心不寂靜,也沒有意義。若是對寂靜處生起真實無偽的歡喜心,以這種心態去依止,這些欲望、所謂的妄念自然就會息滅,心相續中自然就會生起禅定的功德。

  前面講了身寂靜和心寂靜,心寂靜是最重要的。若是心寂靜,即使身沒有離開鬧市,但一定能成就。若是心不寂靜,即使身在寂靜處,但仍然會有很多妄想、欲望,這樣不會有真正的修行或成就。

  若要心寂靜,首先就要斷除欲望,放下妄念。妄念越少,內心越寂靜。

  庚二(棄妄念)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辛一、略說:

  盡棄俗慮已,吾心當專一,

  為令入等至,制惑而精進。

  心除了思維善法以外放下一切,只是一心一意千方百計使我的菩提心增上,為了以寂止入定、以勝觀調柔而精進。

  書上講“心除了思維善法外,要放下一切”;我們也有一句法語:“除了學佛修行,世間的一切都要放下。”這二者是一個意思。

  除了提起善念,保持善念,除了行善,除了學佛修行,其他一切都要放下。有些人會有疑惑:“那是不是就不能生活,不能工作了?”不是這個意思。

  若是你以佛法、以智慧去生活、工作,這本身就是學佛修行,最終能解脫,能圓滿。我們為什麼要生活?為什麼要工作?就是為了解脫,為了圓滿。若是你離開了學佛修行,就是你離開了正知正見,離開了佛法、智慧,這樣生活、工作不會快樂,也不會圓滿。這樣生活、工作,都是沒有意義的,可以說是造業,也可以說是搞輪回,給自己帶來的只有痛苦和煩惱。

  出家也好,在家也好,各有各的生活、工作。作為出家人,弘法利生是我們的工作。無論是出家,還是在家,都不能離開佛法,離開智慧,這樣才能達到目的,才能實現願望,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工作,這樣才是快樂的。

  我們現在之所以煩惱,痛苦,就是因為我們不會生活,不會工作。若是會生活、工作,結果肯定都是圓滿的;但是我們不會生活、工作,所以結果就是煩惱的,是不圓滿的。如果你離開了佛法、智慧,生活和工作都沒有意義了,這不叫真正的生活,也不叫真正的工作。

  生活、工作不離學佛、修行,學佛、修行不離生活、工作。除了生活,除了工作,沒有學佛,沒有修行。生活本身就是學佛,工作本身就是修行。若是你離開了佛法,離開了智慧,你不會生活,不會工作,這不是真正的生活,也不是真正的工作。生活、工作不離學佛、修行,學佛、修行不離生活、工作。二者是不矛盾的,是一體的。這就是佛法裡經常講的二谛雙運。

  所謂二谛雙運的真理,通俗易懂地講解,就是生活、工作不離學佛、修行,學佛、修行不離生活、工作,二者說一也是一,說二也是二。我們講“二谛雙運”的時候,講到空分、現分或明分,這時是兩個,但空性不離顯現,顯現不離空性,顯現本身就是空性,空性本身就是顯現,這叫二谛雙運。同樣,生活、工作本身就是學佛、修行,學佛、修行本身就是生活、工作。若是二者脫節了,沒有圓融,這叫造業,也叫輪回。若是二者沒有脫節,能夠圓融,就是涅槃。涅槃是不煩惱的,輪回是煩惱的,這是差別。煩惱即輪回,涅槃即無煩惱,息滅一切煩惱是涅槃,有煩惱就有輪回。若二谛分開了,就是分別、執著,煩惱就是這樣引起的;若二谛能雙運,就沒有煩惱了。

  所以,心除了思維善法以外,放下一切。也就是說,除了學佛修行,其他世間的這些都隨緣。隨緣了就放下了,放下了才能隨緣,都是一個意思。

  這裡可能還有這樣的疑惑:“既然說除了思維善法以外,一切放下,那麼這個善法就不用放下了?”不是。看似不能放下善法,其實善法本身就是放下。放下,叫善法;沒有放下的時候,沒有真正的善法。

  “除了學佛、修行,一切都要隨緣”,也是如此來理解。難道學佛、修行就不能隨緣了?不是,學佛、修行本身就是隨緣。若是你不隨緣,就不叫真正的學佛;你不隨緣,也不叫真正的修行。

  偈頌中講“盡棄俗慮已”,所謂俗慮,也就是妄想。什麼叫妄想?想過去的事,想未來的事,想現在的事。其實憶念、想本身沒有錯,但若是沒有放下分別、執著,這才是錯,這都叫妄念,都是沒有用的。因為一切法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都離不開因緣和合的真相。一切法都沒有實質性,這就是因緣和合。比如,十個人聚在一起而成“團”,當這十個人散開時,就沒有“團”了。所以,“團”只是我們以自己的分別念假立的而已。一切法都是如此,都是因緣和合的,都是沒有實質性的,都是無常的,都在剎那剎那當中變化,實際上不存在。所以,你去分別、執著過去的事、現在的事和未來的事,都是多余的,這叫妄想。

  我們可以向內觀察自己:我們的思想沒有停留過,我們的意念也沒有停止過,它們都在想什麼?就是東想西想,胡思亂想,都是妄想;想什麼都想不透、想不明白,只是瞎想;看什麼都沒有看透,只是在那兒瞎評論。

  不要增加自己的分別念,不要增加妄念,大家應該去尋找真相、真理。只有找到了真相,明白了真理,內心才能專注。什麼叫轉識成智?當你明白真相、真理時,意識就會變成智慧,盡管這個時候也想過去,想未來,想現在,但這是“智”,不是“識”,成為智慧了。之所以這樣說,因為這個時候不會再迷惑了,你已經明白了真相、真理,心裡有正知正見,這些都是智慧。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時候,思想和情緒是不是都不能有了?不可能沒有。有大海就有波浪,但是沒有事,大海不影響波浪,波浪不影響大海。有大海、波浪,這都是正常的。大海、波浪二者說一也是一,說二也是二。這是比喻,說明有心就有心的作用,但是這個時候,轉識成智了。

  有些禅宗的大師們講:“不知道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人。”這種狀態似乎如同傻子一樣,其實不是,這是不執著任何東西的意思。如果什麼也不知道,那就不是成佛,而是成傻子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成就的狀態怎麼能是這樣的呢?若什麼也不知道,不知道吃飯,不知道睡覺,也不知道走路……哪有這樣的佛?

  自己以寂止入定,以勝觀調柔,精進修行,這是最重要的。我經常跟大家講:學佛是最重要的,修行是最重要的,應該把學佛修行放在首位。這樣一說,看似生活不重要,工作不重要,其實不是這個意思。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不離開佛法,不離開智慧,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只有這樣,你才可以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才可以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才能對治煩惱,解脫煩惱。你看,佛法重要吧!

  很多人都不明白這點,一聽說“學佛、修行最重要,其他的都不重要。”就又開始有偏見了:“那是不是不能生活了?是不是不能工作了?”不是這個意思。

  學佛修行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無論在山上,還是在山下,無論是在家修行人,還是出家修行人,若是沒有修行,沒有智慧的話,都是煩惱、痛苦的;若是你有智慧,有修行的話,都是快樂的,都能圓滿。若是自己沒有修行,沒有智慧,即使剃度出家了,內心裡仍然充滿了煩惱,充滿了痛苦。即使身在這樣一個清淨的道場裡,本應無憂無慮,但還是在自尋煩惱,自找痛苦。若是沒有修行,沒有智慧,在哪裡都一樣煩惱、痛苦;若是自己有修行,有智慧,在哪裡都一樣快樂、圓滿。所以,無論在何處,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學佛修行。

  學佛修行是什麼意思?就是不離佛法,不離智慧的意思。若離開了佛法,離開了智慧,就沒有所謂的學佛修行。真正的學佛修行是三門不離佛法,不離智慧,尤其是內心。身和語是隨心的。若心裡有佛法、智慧,你的行為也是佛法,也是智慧的,你的行為不會造業,也不會犯戒。若是你心裡沒有佛法,沒有智慧,即使行為上很精進,也沒有用,實際上也都是造業的。

  現在有的人表面上很精進,也很精通佛理,但是一會兒對這個人嫉妒,一會兒又對那個人傲慢,內心裡充滿了煩惱和痛苦。若內心有嫉妒心、傲慢心,本身就是一種痛苦,因為有煩惱的控制和束縛。猶如一個人被關在牢獄裡,手和腳都被綁起來了,雖然沒有對他做其他的什麼事情,但是對他來說,這本身就是痛苦。

  主要是心,內心裡要有佛法,有智慧。也就是說,你的內心、觀點、見解和世人都應該是相反的,你不能以世俗的眼光或者分別心去看事、做事,因為這都是錯誤的。

  比如,世間人會想:“我有病的時候,希望身邊有人照顧。”而修行人則會希望:“這時身邊沒有人照顧才好。” 大家好好觀察、觀察自己:假設今天你生大病了,自己希望身邊有人照顧,還是沒有人照顧?假設你今天就要離開這個世界,即將面對死亡了,自己希望可愛的兒子、女兒以及親朋好友在身邊,還是不在身邊?大家好好觀察、觀察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

  現在為什麼很多人都不敢出家呢?就是擔心:萬一有病了,沒有人照顧怎麼辦?其實,如果你真正超越,真正成就了,當你面對死亡的時候,身邊無論是有人,還是沒有人,都無所謂了。若那時身邊有人,沒有事,他們干擾不了你,哭就哭呗,說就說呗,自己已經自由了。自己知道:哭都是假的,說一大堆的話也都沒有用,自己不會留戀,自由地走,不會受干擾,也不會受影響。如果那時身邊沒有人,也沒有事,正好。所以,若真正超越,真正解脫了,就是這種狀態。

  但是,在修行剛開始的階段要有出離心。因此,這時應該持“我不希望身邊有人,不希望他們在身邊”的想法。思維:若這時身邊有人,會影響我,會障礙我。這是剛開始的一種基本的理念,最基礎的一種修法。出離心是大乘、小乘共同的修法。大家都看看自己,如果你連出離心都沒有生起來,心裡就沒有佛法,沒有智慧了。

  所謂智慧,就是對世出世間的一切法都看得很明白,觀得很透徹。從時間上,無始無終;從空間上,無邊無際。這正是佛的偉大之處!如果時間有始有終,空間有邊有際,就是分別。心裡有沒有佛法、智慧,就要這樣進行觀察。

  心裡有佛法、有智慧,才叫學佛,才有修行,因為“佛”是智慧。有佛法、智慧,才可以對治煩惱、習氣,才可以息滅妄想、分別。

  大家都說:“我在修行,我要修行……”什麼叫修行?你去對治煩惱、習氣,放下分別、執著,這叫修行。若是你沒有對治煩惱、習氣,沒有放下分別、執著,即使天天在那兒打坐、誦經也沒有用,你沒有學佛,也不是修行。所以,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啊!別人欺騙不了你,別人糊弄不了你,自己才會欺騙自己,自己才會糊弄自己。有的人說:“別人欺騙了我,糊弄了我……”都是自己的善惡因果啊!這個因是你自己種的,這個緣是你自己結的,歸根結底還是你自己的問題。若是你沒有種這個惡因,沒有結這個惡緣,怎麼會有惡果啊?不會有的。所以,別人不會欺騙你的,是自己欺騙了自己;別人不會糊弄你的,是自己糊弄了自己。

  我們現在學佛都是在表面、形式上做,口頭上說自己在學佛、修行,其實內心很傲慢:“我學佛了,我修行了,我剃頭了,我出家了……”如果學佛就是剃頭,那太容易了。為什麼要剃頭?是斷煩惱。為什麼要穿袈裟?是要放下世間。若是你沒有斷煩惱,你剃頭也是白剃,沒有用;若是你沒有放下世間,你穿袈裟也是白穿,沒有用。剃頭了,就要斷煩惱了。煩惱是什麼?是貪嗔癡。以什麼來斷?以戒定慧來斷。

  辛二(廣說)分二:一、於欲妙生起厭煩;二、於靜處生起歡喜。

  壬一(於欲妙生起厭煩)分三:一、觀察果報可怕;二、觀察本體不淨;三、觀察因有害。

  癸一、觀察果報可怕:

  現世及來世,諸欲引災禍,

  今生砍殺縛,來世入地獄。

  捨棄妄念,主要是要斷除欲望,無論是貪人,還是貪財,都一樣要捨去。貪欲心是輪回的根,會給我們的今生、來世帶來災難和禍害。

  一切的災難和禍害都來自於自己的貪欲心。我們經常怪那些鬼神、怨敵,認為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災難,是他們讓我們遭遇了禍害,其實並非如此。看似鬼神在傷害我們,看似怨敵在給我們制造障礙,這些都是一種假象,一種迷惑。自己的貪欲才是幕後黑手,它有很多誘惑我們的方式、方法。

  看似鬼神在給我們制造障礙,看似怨敵在傷害我們,然後我們就怨恨這些鬼神怨敵,甚至去傷害他們,其實這就是一種誘惑。現在有些人以盲引盲:“你家裡有東西,身上有東西,要把他們趕出去。”其實,你能不能把他們趕出去?不能。但是你這個惡念存在了,這個心不好了,這些鬼神都有他心通,他們也是凡夫,心裡肯定對你生嗔恨,這樣你們又結上了惡緣,這才是惡性循環。你之所以會造這樣的惡業,就是因為你有貪欲心,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保護自己而導致的。這樣的人現在特別多。

  有些人說:“現在我皈依佛門了,不能再供這些鬼神了,只能拜佛,不能拜他們,只能供佛,不能供他們。”這叫“敬佛不敬眾”,也是錯誤的。只有恭敬眾生,才是真正地恭敬佛,但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然後又去傷害這些眾生。

  對怨敵也是如此。我們認為是他們在給我們制造障礙,就心生嗔恨,甚至以怨報怨,以牙還牙,去傷害他們,這樣就又造惡業了。

  其實,這些都是魔王波旬的誘惑,是我們貪欲的誘惑,別上當了!我們不能上魔王波旬的當,不能上欲望的當!佛已經告訴我們:這是他們的誘惑,這是他們給我們設下的圈套!真的,如果你鑽進去了,就跑不掉了,很難跑掉。我執這個“魔王波旬”本身就是貪欲。

  我們今生之所以會遇到這些災難、不幸,就是因為有欲望,有貪欲。我們貪財、貪人,然後造惡業,因此遭殺,被束縛,受害。我們為了錢財或者所謂的愛人而不擇手段,結果自己遭受了種種的災難,這都是因為貪欲心。無論是追求財富,還是追求人,都是自私的,自己想獨自霸占,難道這不是貪欲嗎?很多人今生被抓、被殺,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等,種種的煩惱痛苦、災難禍害都是因貪欲心造成的。貪財、貪人本身就是一種痛苦,但是凡夫把苦當成樂,他就願意煩惱,就願意受苦,不煩惱不行,不痛苦不自在。

  不僅今生不幸,來世還要墮落地獄,墮落惡趣,要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這一切都是貪欲造成的。所以,我們要斷除貪欲心。

  貪欲心是想占有的那種心,“我要”“這是我的”,這裡面沒有利他心,只有自私心。若是自私的,自己想得到,不想失去,就是貪欲;若不是自私的,就不叫貪欲,而是有利他心的。若想有利他心,就要放下自我。很多人都是找借口,說“我是為了利益眾生,我是為了恆順眾生。”這都是找借口。為什麼?你完全放下了自我,才沒有了自私心,這樣才可能有真正的利他心,之前說“有利他心”也是假的,嘴上說是為了眾生,其實是為了自己。你沒有破除我執,沒有放下自我,所以無論是行持善法,還是做功德,都是自私的,別的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有很多這樣找借口的人,口頭上說“我是為了眾生,我是恆順眾生。”你就“恆順”吧,到時候你看閻羅王能不能恆順你。誰也欺騙不了誰,因為因果是不虛的!你造惡業或者行持善法,其實都是你自己的事,將來果報都是你自己要承受的,和別人沒有什麼關系。若是你造惡業了,將來是你要遭受惡果;若是你行持善法了,將來是你能得到利益,這都是你自己的事,誰也欺騙不了誰。

  做人要表裡如一,不能有當面和背後的差別,因為誰也欺騙不了誰,你自己的因果是不虛的嘛。很多人在別人面前,尤其在上師面前,裝得都很清淨、善良;跟道友在一起的時候還可以,跟上師在一起的時候就更可以了,但是一旦離開了上師,離開了道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作為凡夫,造業是正常的,但是可以忏悔。忏悔就是不覆不藏,但是作為凡夫,誰能做到不覆不藏啊?若是能做到不覆不藏,業障就消除了,不覆不藏本身就是消業。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有這樣一個公案:從前,奔貢嘉格西到一位施主家裡的時候,施主們都到外面去了。他想,我沒有茶葉,應當偷一些,以後作住山修行時煮的茶葉。當他把手伸進茶葉袋裡時,立即以正念攝持。於是,他大聲呼喊施主們:“我這個人正在(偷茶葉),將這只手從手腕砍斷。”

  若是將公案裡的奔貢嘉格西換成我們自己,肯定做不到這樣。我們能提起正念,能停止這種行為就不錯了,根本不可能這樣大聲告訴眾人。其實,我們這種想隱藏、隱瞞的心,本身就是一種過失。

  以前佛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成就者呢?因為他們沒有隱瞞心。若是犯戒了,一見到佛就會說出來,有什麼事就說什麼事,不會有一點隱瞞。他們的思想多單純,內心多清淨啊!

  其實,犯錯誤、犯戒不怕,因為都是凡夫,不犯戒是不可能的,不犯錯誤也是不可能的。只要能夠不隱瞞,就可以了。佛關於戒律方面,講了三個層次的內容:第一,怎樣受戒;第二,受戒後應當怎樣保護戒體;第三,萬一犯戒了,怎樣去彌補與恢復戒體。

  並非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戒體。得到戒體是有方式、方法的,通過這些方式、方法去受戒,才能得到戒體。

  得到戒體以後要保護戒體。保護戒體也是有方式、方法的,你以這些方式、方法去保護戒體,才能保護住這個戒體。佛講了墮罪之四門,也就是犯戒、造業的四種原因:第一個是不明白,第二個是沒有相信,第三個是煩惱重,第四個是習氣重。若你不明白,可以學。若你沒有深信,可以通過再三地思維、觀察而生起堅定的信心。若你因貪心、嗔恨心等煩惱特別強大、強烈而難以對治和克服,或者因無始劫來的習氣深重而不知不覺地造業、犯戒,這樣就要去降伏煩惱、習氣,這要通過修行慢慢解決,不是一下子就能斷掉的。比如,罐子裡的蔥容易倒出去,但是裡面的蔥味兒要慢慢才會散除。煩惱猶如大蔥,習氣就如同蔥味。習氣更難改,斷掉習氣是有過程的。

  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要不覆不藏,哪怕在佛面前或在上師面前能做到也行啊,但是很難做到。所以,大家要想徹底忏除業障,忏悔就要不覆不藏。

  這裡主要講的是貪欲的果報。所有的不幸和災難都是我執、貪欲引發的。如果沒有破除我執,沒有放下自我,那肯定就是自私的;若是有自私,就有貪欲。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定弘法師:丈夫有外遇多年,怎麼對待
下一篇:定弘法師:談女性的修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