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78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丑二(以推理決定)分三:一、以因果決定不淨;二、以作用決定不淨;三、以比喻決定不淨。

  這裡主要講的是,心要寂靜,首先要遠離妄想。遠離妄想,首先要斷除對世間的貪戀。若是我們不以智慧去仔細觀察,很難斷除對世間的貪戀。以智慧去觀察諸法的實相真理,真正明白了以後,才能對這些生起厭離心,這樣才能真正斷除貪戀。若是沒有通過智慧去觀察,不了知諸法的實相真理,很難破除緣法對自己的迷惑。前面也講過,不知不覺地,我們把這些都視為恆常,視為實有,視為清淨,視為快樂了,這也是無始劫的串習。其實這都是顛倒的。諸法都是無常的,都是虛假的,都是不淨的,都是痛苦的自性,這些是實相、真理。這個實相真理要通過智慧才能了知和領悟。我們通過觀察量去仔細觀察,最後才能真正了知,才能真正生起厭離心,才能真正放下。

  我以前聽過歷代祖師所說的一種竅訣:偶然生起的出離心猶如魔的一種幻化。以前我對這段話似懂非懂,現在徹底明白了它的意思。若是你沒有通過觀察量去觀察,沒有通過智慧去分析,不是真正明白諸法的實相真理,可能偶爾有一些所謂的厭離心或出離心,但這都是假的。即使有,也是表面上的,不是真正生起厭離心,也不是真正生起出離心。

  現在很多所謂的出家修行人也犯這種錯誤,雖然剃頭出家了,但不是真正生起了厭離心(出離心),並沒有真正放下對世間的貪戀和執著。所以,雖然身處寂靜處,已經出家了,但內心還是想著世間法、貪戀世間法;雖然出家修行了,但是沒有什麼境界,也沒有什麼成就。這都是因為沒有修好最基本的法,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戀。為什麼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戀?主要是沒有看破,沒有看明白屬於世間法的實相真理。

  也許口頭上都會說“無常”,但是真正能明白、了知它的含義、真理是很難的。也許都會說“虛假”,但是要真正了解“虛假”、“因緣和合”也是很難的。也許口頭上說“這都是不淨的、痛苦的”,但只是這樣說而已,我們還是貪戀和喜歡這些。這說明自己還是沒有明白。只有真正明白了諸法的真相、真理,才會生起真正的厭離心。生起真正的厭離心以後,才不會貪戀這些。

  看破、放下非常重要。無論是發出離心,還是發菩提心,看破是前提。出離心、菩提心就是所謂的放下,有出離心就是放下,有菩提心就是放下。所謂的出離心、菩提心是一種心態,不是一種行為;放下是一種心態,是一種覺悟的心態。所謂的出離心、菩提心、利他心,也是一種心態,一種覺悟的心態。它的前提條件就是看破,即以智慧去觀察,真正明白了真相,明白了真理。看破才能放下,所以看破是很重要的。

  《入行論》裡在分析諸法的實相真理時,講得比較詳細。也許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講這麼詳細,不講這麼詳細大家也能明白。其實,並非如此,這些都是竅訣。只有通過各種角度去思維、觀察,才能真正看透它的本性;只有通過各種角度去分析,才能真正了知它的本面。否則,是不可能的。只是因簡單的一句而豁然開朗者是利根者,只有一個上上根基的人才有這樣頓悟的能力,除此之外不會有的。所以,我們只有通過各種方法,站在各種角度去觀察、分析,最後才能真正看透,才能真正明白它的實相真理。《入行論》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很重要的。大家若是真的通過這些竅訣、觀察量去觀察,才能真正生起出離心,才能真正斷除對世間的貪戀。

  大家現在出家了,正在寺院修行,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真正放下了世間的這些,心裡是不是無牽無掛、無憂無慮?如果不是,說明還是沒有放下,還是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戀。若是這樣,連出離心都沒有生起來,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啊!

  雖然你已經受了沙彌(尼)戒、比丘(尼)戒,但若是沒有出離心的基礎,沒有出離心的攝持,都不能成為別解脫戒。什麼是別解脫戒?別解脫戒是個別解脫的意思,別解脫戒是解脫之因。如果沒有成為別解脫戒,就不具足解脫之因。雖然你出家修行了,但若是以這種狀態修行,不能解脫。

  因為雖然你受戒了,但你這個戒不是別解脫戒;若沒有別解脫戒,也沒有菩薩戒和密乘戒。出離心是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的根。若是沒有出離心,沒有別解脫戒,相續中也不會存在菩薩戒和密乘戒。既然如此,你就沒有戒學的功德;若是你沒有受戒,沒有戒學的功德,就不會有禅定、智慧。這樣,即使你再精進、再努力地學修,也沒有用,不可能解脫、成就。最後到臨終的時候,面對來世的時候,你一定會大失所望、一事無成。你出家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解脫、成就。但是,你若以這種狀態去學佛修行,最終是不會成就的。所以,這很重要啊!

  看破很重要,放下是自然而然的。若看破了,自然就放下了;若看不破,就放不下。《入行論》裡所講的這些理論、智慧,都是看破的方式、方法。大家可以通過這些方式、方法去觀察和分析,能否看破就要靠你自己了。若是沒有利用好這些方式、方法,沒有認真地思維,是不會看破的。所以,看破是最重要的!自己有沒有認真地思維,有沒有仔細地觀察?都沒有吧?有時候有人看到反復說明一個道理時,心裡甚至會生起厭煩。

  大家根本沒有仔仔細細地觀察、分析啊!若不是通過智慧去觀察,沒有真正明白諸法的實相真理,就不會生起真正的厭離心。就像有些人一樣,突然生起了一個念,然後就去皈依學佛、剃頭出家。為什麼說“偶爾的出離心猶如魔的幻化”呢?很多人在表面上看是修行人,但實際在造業;在表面上看出家了,但心裡沒有放下紅塵、世間。這樣就成了佛教的敗類,處處拿佛法造業。雖然上山出家了,但還是在搞世間,這就是“拋棄大家建小家”。這樣拿佛法造業,最後就是成為佛教油子。只有通過仔細觀察而真正了知後,再做決定或者出家修行,才是真正如法的。

  在沒有生起出離心的時候,大家要通過這些方法去觀察,才能生起真正的厭離心。

  寅一(以因果決定不淨)分二:一、真實宣說;二、呵責貪彼。

  卯一、真實宣說:

  若汝不欲觸,糞便所塗地,

  雲何反欲撫,洩垢體私處?

  你不願意接觸糞便等不淨物所染污的地方,是因為覺得糞便等不淨物所染污的地方髒,對那個地方去都不敢去,看都不敢看。既然這樣,為何反而願意觸摸產生不淨物的身體私處呢?

  糞便是從哪兒產生的?就是從人的身體裡產生的。原來清淨的好東西經過身體的作用後,就變成了這樣一種不清淨、令人厭惡的東西了。自己的身體以及他人的身體本身也是不淨物,是由各種不淨物組成的軀殼。從這個身體裡產生或排洩出來的東西也都是不淨物。

  你為什麼不喜歡糞便等不淨物?因為有臭味、腐爛。身體也是如此,也有臭味,也會腐爛。如果你將自己所喜歡的他人身上的某種東西拿出來、割下來,看看感覺如何?他的眼睛或鼻子放在那裡,和糞便一樣,沒有什麼差別。雖然眼睛長在身上,但不淨物也是啊,糞便也是在身體內啊!眼珠是挖出來的,糞便也是排出來的,不是一樣的嗎?甚至糞便比這些東西還好一些,因為糞便只是髒,不會令人恐懼;但是,如果兩個眼珠放在那兒,你會覺得又髒又可怕。

  當你生起貪戀的時候,就要仔細地觀察,才能知道這個對境值不值得貪戀,是不是真有那麼好。你覺得糞便髒,那你為什麼不覺得這個身體髒呢?一樣啊!你緊緊抱著的這個身體,裡面裝的都是糞便,有什麼好的?只是看不到而已。你在那兒抱個不淨袋,還很得意、很歡喜似的,這就是把不清淨視為清淨,把痛苦視為快樂,這都是邪見!

  我們這樣仔細一觀察就會發現,原來自己覺得很清淨、很珍貴的身體,其實就是一個不淨袋,就是一堆血肉。

  若謂厭不淨,垢種所孕育,

  穢處所出生,何以摟入懷?

  若是你對不淨物沒有貪執而且非常厭惡,那應該對他人的身體也深感厭惡才是。

  他人的身體是從不淨的母胎中出生的,由父母不淨種子的精血孕育出來的,而後以母親所吃食物等骯髒物養大成人。可見,這個身體最根本的因就是一種不淨物,住胎處也是不淨的,最後從不淨的地方出生,出生後具以滋養的也是不淨的。這個身體始終都是不淨的,為什麼還要把這樣一個不淨物摟在懷裡?

  大家觀察一下,從頭發到腳趾沒有一處是清淨的,沒有一處是值得貪愛的,統統都是不淨物。頭發、皮膚、血肉、骨骼、內髒……要嗎?沒有一處清淨的,沒有一個是值得貪愛的,都是由各種不淨物組成的。糞便是一種不淨物,令人心裡厭惡;這個身體也同樣是不淨物,你的內心也應該如此生厭。

  真的,大家要仔細地、反復地深入觀察,只是聽一遍,心裡想一下,看似明白,其實沒有明白。這裡講的都是竅訣,都是智慧。很多人都忽略了,根本沒有想到這是智慧,根本不知道這是竅訣。你必須要仔細觀察,反復去分析,最後才會明白,這個時候才是智慧。這也是轉識成智的過程。剛開始你明白的肯定是一種意識,最後通過反復觀察而真正領會了、明白了,這時才是智慧。

  糞便所生蛆,雖小尚不欲,

  雲何汝反欲,垢生不淨軀?

  骯髒的糞便中出生的不淨蛆蟲,雖然很小,但你卻不希求、不喜歡,離得遠遠的,根本就不想接觸,所以對它是不會貪戀的。其實,你現在正在希求和貪愛的身體也是一樣啊,它雖然不是從糞便中產生的,但也和蛆蟲一樣是從不淨物裡產生的。蛆蟲那麼小,你尚且要遠離,為什麼反倒想接觸和擁抱那麼大的身軀?

  蛆蟲和他人的身體二者沒有差別,難道這不是事實真相嗎?若是真正以智慧去分辨取捨,二者是一樣的。但是,我們認為,從糞便中出生的蛆蟲和從母胎中出生的身軀有差別:那個不干淨,這個干淨;那個不值得貪愛,這個值得貪愛。我們之所以認為這二者不一樣,是因為我們沒有以圓滿的智慧去分辨和取捨,沒有站在諸法的實相、真理的角度去觀察,而是以自己的我見和愚癡的心去分辨、觀察和取捨。

  卯二、呵責貪彼:

  汝自不淨身,非僅不輕棄,

  反因貪不淨,圖彼臭皮囊。

  你原本應該輕視自己的不淨身體。因為無論是它的來源,還是它的本身,都是由各種不淨物組成的,這上面沒有一樣東西是值得貪愛的。你自己就是個臭皮囊,不淨袋,你不僅貪戀自己的骯髒臭皮囊,還貪戀其他的臭皮囊,還要欲求其他的臭皮囊,還想擁抱其他的不淨袋,這實在不應該。

  “輕棄”是放下的意思。為什麼放不下呢?若它真正如你想象得那麼恆常不變、實有、清淨、快樂,也可以。但是並非如此啊!實相中,偏偏都是相反的。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它是無常的,時時變化,時時在生滅,這叫看破,這樣才能放下。

  時時都在變化,就是時時都在生滅,哪有恆常不變的?我們現在把它視為恆常不變了,認為昨天的那個也是今天的這個,雖然沒有特意想,但就是這樣認為的,這是執著。不知道在剎那當中變化,在剎那當中生滅。

  一切法在剎那當中生滅,在剎那當中變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無有自性,即所謂的空性。剎那當中怎麼能有變化呢?看似有,實際沒有。猶如空中的雲彩,看似有,實際沒有。看似就在我們跟前、能抓到,其實你去找它,永遠找不到;你去抓它,永遠抓不到。雖說“剎那生滅”,其實在剎那當中沒有實實在在的生滅。看似有生滅,其實沒有生滅;看似有變化,實際沒有變化。也就是說,顯現上有,本體上沒有。“有”是顯現,“本體”是空的,這二者是一體的,顯而無自性。沒有自性,但是可以顯現;有顯現,但是沒有自性。在我們的見聞覺知前有,但是通過勝義谛的觀察量去觀察,通過佛的智慧去觀察,找不到它的自性,找不到它的實體。

  我們貪執這個臭皮囊,看似清淨,實際是不清淨的;看似快樂,其實是不快樂的,是一種痛苦。只有對它仔細觀察,才會知道:自己最喜歡的、覺得最值得貪愛的這個身體,實際上是由各種不淨物組成的,和糞便沒有一點差別。我們覺得快樂,其實不是真正的快樂,其本身就是一種痛苦。尤其是那種觸感,就是一種刺激而已,根本就不是什麼快樂。但人的內心是無明的、愚癡的,不知道這個真相,把苦當成樂。

  對自己的這個臭皮囊應該放下,更不應該欲求和擁抱其他的臭皮囊、不淨袋。如果自己實在不明白,真想擁抱,可以做個實驗:買一個大一點的口袋,裡面裝滿糞便,然後去抱一抱、摟一摟,有什麼感覺?肯定很不好。同樣,你去觀察自己和他人的身體,也是這樣的。

  寅二、以作用決定不淨:

  宜人冰片等,米飯或蔬菜,

  食已復排出,大地亦染污。

  這裡講的是身體的作用。合意的冰片(一種藥材)、可口的米飯、蔬菜等,原來都是清淨的東西,被吃進口中後,再排洩出來,連大地也會被染污。這是由什麼導致的?是由身體導致的。

  這些東西若是經過其他的機器加工出來,可能還能用,可能會更好;但是經過我們身體的作用後,不但不能用,若是不妥善處理,還會染污整個環境。

  這是從身體的作用的角度進行觀察。只有這樣仔細觀察,才能斷除對身體的貪愛,否則真的很難。我們往往不知不覺地就覺得它可愛,一看到它就覺得很有用,這都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

  寅三、以比喻決定不淨:

  垢身濁如此,親見若復疑,

  應觀寒屍林,腐身不淨景。

  自他的身體不干淨,這不是什麼奧秘,我們自己也能看出來,但如果你還懷疑、不深信,還覺得好而貪愛,這樣你就應該去觀看扔在屍陀林(天葬台)中不淨屍體的場面。

  若是實在找不到這樣的地方,大家到火葬場看一下也行,把棺材打開,仔細看一下屍體。這具屍體是不能動的,那個身體是能動的,二者就這個差別。你不用害怕,不能活動的屍體也不能傷害你,而對那具能活動的“屍體”就要注意點,也許它會傷害你。

  若是實在想擁抱,就去擁抱屍體吧!屍體也不能動,不是更方便嗎?到天葬台、火葬場看看這些屍體,看看這些白骨,然後觀察、觀察自己的身體,觀察、觀察你心愛的人的身體,真的是一樣的。

  皮表迸裂屍,見者生大畏,

  知已復何能,好色生歡喜?

  你到天葬台,就能看到屍體表皮裂開的場面。看到這些,也會生起極大恐懼的人們,知道這一真相後,怎麼還能對不淨軀體生起歡喜心呢?

  丑三(破彼清淨相)分三:一、以他功德貪身不合理;二、身體本性不應貪執;三、喜彼不應理。

  寅一、以他功德貪身不合理:

  塗身微妙香,旃檀非她身,

  何以因異香,貪著她身軀?

  若說:由於女人具有旃檀等薰染的芳香,因而貪戀她的身體。這是不應理的。

  這香味兒不是她本人身體的香味兒,而是塗抹在她身上的旃檀等香料的功德。她本人的身體只有臭味兒,身上的香氣是旃檀等香料的味兒,為何要以其他物品的香味而貪戀女人的身體呢?

  這是針對男子而講的。對女人來說,就是為何要以其他物品的香味而貪戀男人的身體呢?

  身味若本臭,不貪豈非善?

  貪欲無聊輩,為何身塗香?

  假設你貪執的是氣味。這個身體的自性原本是臭惡的,它沒有香氣,只有臭味,所以貪執它不應理。

  不貪戀他人的身體,難道不是更好嗎?因為他人的身體由各種不淨物組成,只有臭味,沒有香氣。你不是喜歡香味兒嗎?你應該去多聞聞檀香木,不要貪愛他人的身體。

  一位戒律清淨的人身上會有香氣,這是戒律清淨的緣故,並非是因為肉體有香味兒。身體本身沒有香味兒,撒香水也沒有用。若是你喜歡芬芳的香氣,那就好好守持清淨的戒律,身上自然就能發出美妙的香氣。

  世間人往往貪愛無聊庸俗之事。為何偏偏要在身體上塗沫香水呢?直接聞這個香水就行了。經常說這個無聊,那個無聊,這才是真正的無聊。你向有臭味的身體上撒香水,就像把糞便裝在口袋裡或用布蓋上一樣,有什麼好的?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裡面裝的東西,自己怎麼不知道呢?原本身體臭穢,撒香水遮蓋一下,這不是自欺欺人嘛?欺騙自己,欺騙別人,然後對方也上當了。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佛沒有欺騙我們,句句都是實話。這裡講的就是我們這些凡夫的面目,真是太對了。若你是個講道理的人,只能對號入座了,無二話可說。

  若香屬旃檀,身出乃異味,

  何以因異香,貪愛女身軀?

  若這個香味是旃檀的,身體又怎麼會散發出奇香呢?既然不會散發,你為什麼以他物的氣味而貪執對方的身體呢?

  寅二、身體本性不應貪執:

  長發污修爪,黃牙泥臭味,

  皆令人怖畏,軀體自本性,

  如傷己利刃,何故勤擦拭?

  若對身體的本來面目絲毫不做修改,讓它自然變化,看看它是怎樣的情景:長長的亂發,修長的指甲,具有污垢的黃牙齒,汗泥染污的赤裸的非常不淨的身軀……它就會變成一種我們想象中的“魔鬼”形象。當然,真正的魔鬼不一定是這樣子的,但是我們想象當中最恐怖、最可怕的形象就是這樣的。

  既然這個身體的本來面目就是這樣的一個東西,你修改它有什麼用?你修改它是迷惑自己,迷惑他人,這叫害已害他。當然,若是為了莊嚴壇城,為了表法可以,但這是兩碼事。你現在連出離心都沒有生起來,為何要苦苦貪著它呢?這就像擦拭傷害自己的兵器一樣。我們天天洗洗刷刷,天天弄這個,整那個的,其實這都是在擦拭傷害自己的兵器,第一迷惑自己,第二迷惑他人,後果非常嚴重。

  無論是自己還是令他人產生一剎那的貪愛之心,都是輪回的根,都是下地獄的因,難道這個後果還不嚴重嗎?有些人也許不明白:“有那麼嚴重嗎?”有!甚至比這還嚴重。為什麼要苦苦地清潔、修飾自己的身體呢?若不是為了表法,而是為了迷惑他人,這是不應理的。

  若是為了表法是可以的,因為你已經有利他心了。利他心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建立的,生起出離心之後,修利他心的時候要利益眾生。這時是要表法的,讓別人生歡喜心,這個歡喜心是信心。讓別人生起信心,不是讓別人生起貪心。讓別人生起貪心,是造業;讓別人生起信心,才是功德。那時,自己的內心裡沒有那種貪著,完全是為了對方,為了眾生,那就不一樣了。

  寅三、喜彼不應理:

  自迷癡狂徒,嗚呼滿天下!

  寂天菩薩實在忍不住了,就歎氣了。可悲啊!由於癡迷自己的不淨身體而毫無意義地為了它的清潔付出辛苦,就是癡迷不悟啊!被煩惱迷醉的瘋狂之輩遍滿了整個大地。

  寒林唯見骨,意若生厭離,

  豈樂活白骨,充塞寒林城?

  這些人在屍林、天葬台中唯一見到的是白骨,而生起了厭離心。由這樣的動機驅使,還會喜歡活動的骨鎖遍布的屍林城嗎?根本就不應當喜歡。

  屍陀林中到處都是人的白骨,現在活著的人也是一堆白骨,這二者的差別是:一個是不能活動的,一個是能活動的;一個是沒有靈魂的,一個是有靈魂的。後者有動機,喜歡活動,因此更危險,更可怕。但是,我們是顛倒的,該畏懼的不畏懼,該厭煩的不厭煩。我們內心對屍陀林裡的屍骨很恐懼、厭惡,卻不會恐懼和厭惡身邊這些有動機、喜歡活動的白骨,甚至還心生喜愛,總想接觸。我們的思想和諸法的實相都是相反的,這就是無明、愚癡,一切煩惱都是因此而產生,一切痛苦也都是因此而產生。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到醫院看病治療這樣轉念能消除業障
下一篇:你臉上有陰德紋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