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一個眾生而言,實際上生命都是延續不斷的,而絕對不會人死如燈滅。我們的生命分為身體和心識,其中身體分粗大的身體、細微的身體,心識也分粗大的心識、細微的心識。
粗大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構成,原本人們對此不太相信,但15世紀後通過化學分析,確實發現人體是由各種化學元素組成的。這個四大構成的粗大身體,在人死之後就會滅盡,滅盡後會變成什麼呢?變成一種細微的身體,佛教稱之為意幻身。它相當於我們夢中的身體,輕飄飄的,想到哪裡馬上就能到,跟現在的肉身有一定差別。
然後,粗大的心識分為眼識、耳識、鼻識等,這些逐漸融入一個阿賴耶識,這叫做細微的心識,它會不斷在輪回中流轉。關於這種細微的心識怎樣延續,這輩子變成人,下輩子變成牦牛,再下輩子變成什麼什麼……在藏傳佛教的《時輪金剛》中均有詳述。
當然,前後世的存在,不一定非要讓你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到,若是這麼簡單的話,那也不叫心的奧秘了。但你如果想了解這些,要麼可以依靠推理進行論證,要麼可通過有些人回憶前世,或者瀕死現象、靈魂出竅來證明。
1、依因明推理前後世存在
倘若通過推理來證實,就必須要借助因明學,尤其是法稱論師的《釋量論》。此論講了不管人還是其他眾生,都有一種明清的心識,這種心識之所以會不斷延續,原因就是具足了“因”——光明的相續不會斷滅。
當然,這個剛學起來,稍微有點難,但它卻是非常完整的推理方法。尤其是哲學思辯能力強的人,最好能看看《釋量論》,還有《量理寶藏論》、中觀的一些論典。通過這些方式進行抉擇,你最後會完全明白,眾生的心不可能無緣無故斷滅。因為心不像外在的無情法,比如外在的燈泡,摧毀了就沒有了,而心相續與之完全不同。
這些推理在因明中特別豐富,且顛撲不破。盡管學起來不太容易,但你若想透徹地研究,就肯定要從復雜的方面下手。否則,只是簡簡單單看一兩本書,就斷章取義地說“佛教承認後世”不成立,恐怕不會那麼簡單;你若跟一位佛教大師進行因明辯論,最後也不一定有必勝的把握。因此,大家如果想從理論上了解前後世,就應該深入研究因明和中觀,這樣才能得出真實的結論。
2、回憶前世的現實案例
此外,現實生活中還有不少人能回憶前世,這也是一個非常有力的依據。畢竟那是他自己想起來的,這個誰也無法否認。就像我說自己想起了昨天的事,別人不可能說我在胡說八道。他不信是他的事,但我確實有這種親身體會。
佛陀在《十地經》中也明確講過,有些眾生可以回憶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無量劫的前生往事。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對大多數人來說,入胎之後被胎障所蔽,就會忘記過去的一切。只有極少數的人,因為具有禅定的力量,或者特殊的因緣,才能保留一部分記憶。
當然,擁有前世回憶的人,也不一定非要學過佛。以前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史蒂文森博士(Ian Pretyman Stevenson,1918-2007),經過四十多年的潛心研究,收集了來自不同國家的二千多個案例,用大量事實證明了前世存在的真實性。此後,他又從中選取了極富說服力的二十個案例,撰著了《二十個暗示轉世的個案》一書,每個案例的時間、人物、地點都標得清清楚楚。如果有人想去一個一個否認,恐怕“工作量”會比較大。
在我們藏地,有些高僧大德也能回憶前世。像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經常在傳法的過程中,憶起自己在蓮花生大士時期身為降魔金剛的經歷。記得有一次在道孚某地,法王傳講《六中陰》(《西藏度亡經》的一部分)時,講著講著,突然顯得非常悲傷,說自己回憶起往昔蓮花生大士是怎麼講的,當時身邊有哪些弟子,而今已經時過境遷,變成了這個樣子……上師一邊講一邊流淚。
還有一次,上師應邀前往藏地的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在為該寺僧眾傳法時,昔日蓮花生大士來藏地傳授密法的場面,就像昨日發生的事情一樣歷歷再現。法王一邊講述當時的情景,一邊老淚縱橫,顯得非常哀傷。這是我親眼所見的事實,而且像法王這樣對佛教事業具有如是貢獻的人,也沒有任何必要隨便說妄語。
除了這些大德以外,也有個別普通人天生具有回憶前世的能力。在我們佛學院附近的一個地方,就有個小女孩,大概五六歲之前,對前世的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家人很難理解她是怎麼知道的,後來將她所講的內容進行核實,發現全部能對號入座。在這些事實面前,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前世存在。
此外,有個文學家叫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我們讀書時還學過他的文章。他在一次郊外散步時,發現眼前見到的一切都非常熟悉,於是情緒激動,想起這是他前生被人謀殺的地方。
大文學家冷熟,也能清楚地記得自己在這世上已存在了無數歲月。在那些逝去的年歲中,他曾做過王子、奴隸、女人……而且未來還會一次又一次地重返人間。
還有蘇東坡,能憶起自己前世是個出家人,名叫戒和尚。順治皇帝也曾在《出家偈》中說:“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落在帝皇家?”此外,《玉琳國師》的連續劇,盡管帶有一些虛構情節,但卻是改編自真實的歷史。
所以,我們不能沒有任何理由,就矢口否認前世的存在。倘若你對此心存懷疑,最好是看一些這方面的書。比如,慈誠羅珠堪布專門寫過一部《前世今生論》,從科學、佛教兩個層面對前後世存在進行了剖析,非常具有說服力。我讀了之後覺得很好,就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把它翻譯了出來,並為學院的道友講了一遍。
講完之後,我跟很多知識分子說:“你們對於前世的存在,現在有沒有推翻的能力?有的話,可以站出來。在真理面前,我們要以理服人,不能因為這是佛陀說的、上師說的,明明自己不信,卻也不得不接受。真理必須經得起考驗、經得起觀察,這是佛陀一貫堅持的原則。”後來在互相辯論的過程中,很多人對前後世的存在,也真正生起了定解。所以,在座各位如果也有類似的疑惑,最好能系統學習這部論典。
另外,《西藏生死書》也很值得一讀。1993年,我去法國時,見過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1947-)。當時他這本書是用英文寫的,正准備要譯成中文。他剛開始想讓我翻譯,我說自己一方面水平不夠,另一方面時間特別緊,恐怕沒辦法,最好還是找比較出名的人。後來他找了台灣的鄭振煌教授翻譯中文,又請錫金的一位堪布譯成藏文。但藏文版目前還沒有看到,不知道進度怎麼樣了。當時我看那位堪布翻譯到一半了,1993年離現在已有18年了,也許他還沒有翻譯完——我有一個熟悉的美國人,8年前他說正在寫兩本書。前幾天又碰到他,他說還在寫那兩本書。所以,有些人也許是“慢工出細活”吧。
當時《西藏生死書》英文版的效果很不錯,索甲仁波切就又將它譯成德文,印了好幾本書。恰好那天法王剛剛到他的道場,他觀察緣起非常好,便將德文版的《西藏生死書》給法王一本,給我一本。但是我不懂德文,只好放在頂上加持一下。
索甲仁波切說當時西方很多人雖相信因果,但對前後世存在、面對死亡的概念比較欠缺,於是他就寫了這本書,希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生死觀。再後來大家也知道,西方人依靠這本書的引導,對生死確實有了新的認識。
因此,生死這麼重大的問題,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如果後世真的不存在,那今生得過且過,怎麼懈怠都無所謂;但後世若是存在的話,你現在不為此積累資糧,就實在太愚笨了。就像一個人認為明天不存在,於是拼命睡懶覺、干壞事,對將來沒有任何打算與規劃,這完全是愚癡之輩。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有沒有必要經常去思維?大家不妨好好想一下。
3、承認前後世並非佛教一家之言
我們講的前後世存在,實際上也不是佛教中才有。從歷史上看,就算是沒有佛教的地方,這種觀念也經久不衰。比如,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大概在春秋戰國、西漢時期,就記載了不少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左傳》中有齊公子彭生死後,變成野豬去報仇;《漢書》也講了趙王如意在15歲被呂後殺害,死後化為蒼犬撲殺呂後;《晉書》中還有宋士宗之母變為鱉等事例。
既然嚴肅的正史中都有這些記載,大家就不要一聽到“前世後世”,就認為是佛教在搞迷信,而應當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上,仔細分析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