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出世間法,他不是佛教徒,念世間書的,都會說在任何場合不能發脾氣。發脾氣對你的身體傷害非常嚴重。凡是脾氣不好的人,你一定要知道他有病,所以你不能跟他一般見識。你要原諒他,要體諒他,他很可憐,他不是健康的人。一個健康的人身心和諧,清淨快樂,他怎麼會發脾氣?發脾氣是三毒裡頭最嚴重的。貪瞋癡,貪是墮餓鬼道的第一個業因,瞋恚是地獄道的第一個業因,愚癡是畜生道的第一個業因。真正學佛的人轉貪瞋癡為戒定慧,戒能治貪,定能治瞋恚,慧能斷愚癡。戒定慧的反面是貪瞋癡,貪瞋癡是煩惱,戒定慧是般若;貪瞋癡是結業,戒定慧是解脫。所以一個人你在家裡也好,你在公司也好,你在道場也好,在任何場合裡面要和睦待人。你以和待人,人家以和對待你,報答你。你怎麼能發脾氣?
你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裡面講,有個念書人考試沒有考中,發脾氣大罵考官。有個道士在旁邊看到了,笑他。笑他,他當然很不高興,馬上目標就轉移,你為什麼笑我!道士就說了,他說一定是你自己的文章不好,你不能怪考官。你沒有看過我的文章,你為什麼知道我的文章不好?他說看到你發這麼大的脾氣,就曉得你文章不好,真正文章好的人,心平氣和。這個讀書人還是不錯的,聽了這個話一反省,覺得他說的話有道理,轉過頭來向他請教。
所以我們曉得常常發脾氣的人,常常會罵人的人,他一定有病。如果他去檢查一下,肯定他有病,所以我們要對他體諒,事事要讓他一點,不要跟他計較。他罵我,我念阿彌陀佛,這個好。他罵的聲音愈大,我念的聲音也愈大;他罵的時間愈長,我念的時間愈長,變成什麼?他罵阿彌陀佛。要懂得道理,這在日常處事待人接物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圓信。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八0卷) 2006/6/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