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修三種布施,果報自然得到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中國人常講“捨得”,社會上很多人都會用,但是不知道這個術語是從哪兒來的?其實,“捨得”這個名詞,是從佛經上來的,是佛家的術語。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你捨財,你得財富;你捨法,你得聰明智慧;你施無畏,你得健康長壽。你捨什麼,你後頭得什麼。

  所以,如果你想發財,你就得天天修財布施。天天修財布施,你准發財。佛是不騙人的!

  你能捨,就有得,可是要知道,得了之後還是要捨。因為你能把你得到的捨掉,那就變成功德;如果你捨了之後得到,你就在那邊享受,那是福德,不是功德。

  有捨才有得!你捨得多,你得的就多;你捨得少,你得的就少;你不肯捨,你就一無所得。所以你想得財富,你不捨怎麼行?

  至於你得財富,或者你做生意做買賣,或者你做工,或者你做某一個行業賺了錢,那一些都是緣,不是因。

  因,是過去生中你捨的財多,那是你命裡頭有財。你命裡頭有財,不管你干哪一個行業,你都會發財。行業是緣,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

  我們要清楚,別人做這個事情發財,我們跟他同樣去做,我們發不了財。他發財,我們賠本,什麼原因?我們命裡頭沒有財。緣相同、因不相同,果報就不一樣!修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所以,如果你想發財,你就得天天修財布施。

  布施一定要有智慧

  “布施”裡面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果報,“布施”是因。

  你修財布施,你得財富的果報;你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的果報;你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

  這三種布施,我們都要修,如果你不修因,你哪裡來的果報?

  你不要看今天很多人發財了,縱然發的是橫財,他也是前生修的。前生要沒有修,多少人想發橫財發不到。

  發財的人,佛法講的,他前生修財布施,他這才得這個財富。絕對不是說他有什麼本事,能夠賺得了錢的。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前世有修因,這世有果報的。這個人聰明智慧,他前世修法布施;那個人健康長壽,他修無畏布施。

  有些人他有財富,他是大公司的大企業家、董事長,小學都沒有畢業,他底下辦事的都是博士。那些博士替他辦事,給他作秘書。

  那些博士前生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他這個老板是修財布施,沒修法布施,所以這果報不一樣。

  我們看到有些窮人健康長壽,他智慧也沒有、錢財也沒有,他前生修的是無畏布施。所以你要懂得這個因,你就曉得現在的果報。

  我們要修,你要明了這個因果,三樣都要修,又有財富、又聰明、又長壽、又健康,這個才好!這福報才圓滿,大家要修。

  修實在講,是人人都能修,而且每一個人都能修得圓滿的福報。

  不一定說,我修財布施,大概我有錢才能布施,沒有錢就不能布施了,你這個想法就錯了!

  他一個月賺一萬塊錢,他一個月可以布施幾千塊錢,無所謂。

  我一個月只賺一百塊錢,我這一百塊錢我布施五十塊錢,占我一個月二分之一。

  他要布施,賺一萬的要布施五千,才能跟我平等,否則的話,他不如我!

  他一個月布施一千,我一個月布施五十,我功德比他大。為什麼?我是二分之一,他是十分之一。將來的果報,我比他殊勝,他不如我。

  佛法講修功德是在清淨心,至誠心,是你力量當中的百分比來說的,不是跟人家比賽多少的。

  佛門修功德是平等的,機會是平等的,人人能修。所以說穿了,這老天爺待人是很公平的。

  那個有錢的人,前生修的福,修的福是多,這一生得富貴。

  但是做了富貴人,反而吝啬了,叫他做好事,是做,在他百分比裡面占很少的一個比例,所以來生就沒有福報,就變貧窮了。

  反而窮人,窮人很苦,去到廟裡,自己身上只有幾塊錢,拿來捐獻了。他身上統統拿出去了,到來生他變成大富貴了。

  窮人到來生變富人,富人到來生變窮人,窮富永遠輪流轉,這風水輪流轉,這才公平。不是說窮人永遠窮,富人永遠富,沒這個道理!

  你們仔細看,貧苦的人對人恭敬、對人誠懇。捐錢的時候,沒人看在眼裡,捐一點點錢沒人瞧得起他,但他這個功德是陰德,陰德的果報之大,不可思議!

  富人來捐錢,趾高氣揚,眼睛看著天花板,目中無人。到道場來了,這個端茶、那個侍候,那個福報都已去掉一半了。

  要人招待、恭敬侍候,福報已經去掉一半了,何況捐獻的是他的百分之幾,不成比例,他來生當然變窮人。

  大家好好地想一想,你就明了了。窮人到那裡捐錢,沒人瞧得起他,不會對他恭敬,他的福報永遠保持著。

  因此,千萬不要瞧不起窮苦的人,這很重要!對待富貴人也不必去恭維他,用不著。

  學了佛之後,我們就曉得布施。但是,布施一定要有智慧,就是不要被人騙了。現在有很多假佛、假菩薩,很多!這就是魔王波旬。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這經上有,魔王波旬看到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把人一個個都度出三界了,他心裡很難過。

  魔王就請求佛入般涅盤:“釋迦牟尼佛,你已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了,夠了,不要再講了,你可以走了!”佛很慈悲就答應他了。你們諸位看《大涅盤經》上有這段故事。

  魔又說:“我將來要把你的佛法破壞。”

  佛說:“我的法是正法,沒有人能夠破壞佛法的。”

  魔就說:“到你末法時期,我派遣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剃頭出家受戒,披上袈裟,天天講經說法”。

  天天講經說法,講的都是魔法,把經的意思統統講錯了,這就是魔。所以《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釋迦牟尼佛聽魔王這樣一說,一句話不說,流眼淚。這就是魔滲透在佛門裡面,把佛的道場占領去了,把真正要修行的佛弟子趕出去了。這是諸位要有智慧!

  所以,我講經四十八年了,從來沒有勸人發心建道場。因為道場一建立,沒有多久(可能)就會被魔占領去了。

  我勸人怎麼修福?勸人印經、勸人放生、勸人救濟貧苦。為什麼?這個魔沒有辦法,魔對你一點辦法也沒有。

  我印這麼多經書,魔拿去也好,他念也有功德,也種善根!

  但是要搞別的,這個布施可能就會有罪業,為什麼?你幫助魔了。

  魔要沒有錢,沒有那麼多人眾捧他,他哪有那麼大的勢力?

  你們天天去送錢給他,他錢多了,財富有了。每一天去給他跑龍套,他人多了,他熱鬧了,影響力就大了。

  他將來墮地獄,你們一個個都得跟他去。他要沒有勢力,他造罪業他造不起來。

  學佛的確不容易,真的是難!《阿彌陀經》上講的“善根福德因緣”,每一個條件都要具足。

  所以,財、法、無畏布施都要知道修,像我們印這個經,這印經給諸位說,三種布施具足。

  我們拿錢印經是財布施;經典本身是佛法,是法布施;一個人得到佛經了,看到心裡歡喜,煩惱沒有了,依照方法修行,無畏布施。所以印經功德是三種布施統統在裡面,這個好!

  放生是無畏布施。救濟病苦是財布施,也是無畏布施。我們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勸別人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這都屬於法布施。勸人的方法很多,勸別人念佛,也要很有技巧。

  總而言之,布施一定要有智慧,沒有智慧不但害己,而且害人!這樣的事情,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現實環境裡面,我們也看到很多!

  無畏布施

  世間一切眾生都有恐怖,生老病死是恐怖,天災人禍是恐怖,生活的逼迫是恐怖,精神、情緒的不安是恐怖,恐怖的事情太多太多!

  別人有恐怖、有不安,我們能夠保護他、幫助他,這就叫“無畏布施”。他心安,他不害怕了,離開一切憂悲苦惱,凡是這一類,統統叫做“無畏布施”。

  “無畏布施”范圍非常廣,把它歸納起來,就是對於眾生物質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我們保護他,使他心裡能得安穩,這就是“無畏布施”。

  相反地,如果我們故意擾亂眾生的情緒,使他恐怖,令他不安,這樣的造作,與道相違背,與自性相違背,就得老病傷殘、五根殘缺這樣的果報。

  縱不能行無畏布施,決定不能去威脅別人,叫別人身心不安,這個事情決定做不得!這個果報來得太快,不要等來生,現世就報,太可怕了!做的時候,你沒有感覺,果報來了之後,後悔不及!

  (博主看雪客注:有一些算命的人為什麼現世得慘報,就是這個原因)

  持戒、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放生)不殺生和素食,是最殊勝的“無畏布施”!你不殺生、不吃眾生肉,不和眾生結冤仇,你的障礙自然就少了,這一生就能得健康長壽。有果,一定有因;修因,一定得果報!

  我常常告訴同修們,印經布施,這是三種布施同時具足。印經要錢,這是財布施;經典是法,法布施;人家念了之後就破迷開悟,遠離一切顛倒恐怖,這是無畏布施。修一種布施,就包含三種布施,這叫“圓滿的布施功德”,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你修“無畏布施”,決定得健康長壽。你一定要修善因,才會有善報!有因才有果,沒有因,哪來的果報?因緣果報,真實不虛,這是我們要記住的!

  南無阿彌陀佛!

  附錄:施僧得報的故事

  一

  東魏(534—550)末年,河北邺城有人結伴往西山采掘銀礦沙,全部采礦的人還未都從礦坑中出來,遇銀礦的坑道崩塌,在後面的一人給塌方的石頭堵在坑內,出不來了。這人身體倒未受傷,他所呆的地方還能看見一縷曰光,但就是卡在礦坑中,進退不得。此人心裡想:這回是不能逃出來,反正要死,還是求往生吧,便一心念佛。他的父親在家中,聽說兒子已經給壓在礦坑裡邊,屍首也抬不出來了。想為兒子薦福,但家中太窮,操辦不起。做父親的只好盛一碗粗飯送到寺廟裡去,用以齋僧,廟裡的僧人們因為有其它的豐厚齋食,誰都不太願意受他的齋飯。做父親的絕望之余,手捧那碗飯嚎啕大哭。

  有一位法師見這樣子,出於悲愍可憐,便接受了這位父親的供養。法師吃完飯,為這父親作了咒願,然後才作別離去。就在這一天,那被堵在礦坑中的兒子看見面前本來有微光的地方,突然有一個和尚進來了,還端一碗飯送給他.那人吃了這一碗飯以後,從此便不再有饑餓的感覺。正好每天端坐正念,一心念佛,就這樣又過了十余年,到齊文皇帝即位的時候,他要在西山造夏宮,便來開采石料。采石的工人因此便打通了堵塞當初礦坑的石頭,看見裡面居然還有一個大活人,便救他出來送他回家。他的父母還在,真是又驚又喜。

  二

  北齊(550—577)時候,河北冀州地方有一人從軍,與梁國作戰。仗打敗了,他成了戰俘,又被賣作奴隸。他的父母在家鄉並不知道他的死活。因為了杳無音訊,便把他當成已死的人,於是延僧為他行追薦的法事。為此還造了磚的佛塔.磚佛塔建成,又建立齋會。來赴會的人有幾百人之多。正在坐下來要進食的時候,外面有人敲門。男主人出門一看,有一個僧人,氣質頗為儒雅。他對主人說,我是來化緣求齋食的,請把米飯放到布裡,還請施捨我一雙鞋。男主人聽他這麼說,便用一塊新布裹了一包米飯給他,也送他一雙鞋.那僧人留這些東西也就告辭離去了。

  這天中午,正在那僧人乞求齋飯的時,那在南方因做了戰俘而淪為奴隸的兒子正在放牛,忽然遠遠地看見有一個和尚拿著一包飯和一雙鞋走過來.走到他跟前便問:你想不想見你的父母呢?那做奴隸的人回答:不敢想呀。和尚便把那包飯遞給這放牛的奴隸,讓他坐下來吃飯。吃完飯又把一雙鞋遞給他,讓他穿上。然後那僧人又把袈裟鋪在地上.讓那放牛奴坐上去。和尚提著四個角,手一揮,袈裟便離地約有兩丈飛了起來。等到放牛奴睜開眼,看見已經到了自家的門口.他進門與父母相見。父母又驚又喜,問他事情的原委,他便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母。

  再來看他的那塊盛飯的新布中尚剩下來的米飯以及那雙鞋,正是他父母先前送給僧人的。全村的人聽說了都很晾異,更加相信報應不爽的事了。這一天剛好是當月的初六曰。於是便為那新建的佛塔取名叫“六曰浮圖”。那座佛塔直到今天還在呢。這故事也一直在鄉間流傳著。

  三

  梁武帝早年未發達時,曾經認識一位貧寒之士。後來他做了皇帝,有一次在皇家花苑裡又遇了這位朋友在劃船拉牽呢。武帝便仔細地向他詢問,想弄清楚他為什麼這些年過去了,還是這樣貧賤。皇帝告訴他,讓他第二天到宮中來,“我可以給你一個縣令當當”。這個人第二天便奉旨而到宮中來見梁武帝。但正好武帝有朝會大事,所以看宮門的人不給引見。以後又跑了好幾趟,都設有機會見到皇上,他自覺非常詫異,便去問寶志和尚。

  他去寶志和尚那裡時,後者正在講經,聽者達千人之眾.這位寒士自然也就進不去。但寶志和尚知道這事,便對侍者說:門外有一個人要來見我,你就引他進來吧。於是眾人便讓這寒土進來了。這人還未走到寶志和尚跟前,遠遠地寶志和尚便對他說:“你來這裡是為了那始終沒有得到兌現的縣令官職吧?那官職是得不到的呀。要知道前世往昔中,當今的陛下曾經有一次想舉辦齋會,你也曾經答應他,說要捐助五百文錢。但你始終沒有兌現。所以呀,他今天許諾你的官職也是無法兌現的呀。”這人聽寶志和尚這麼一說,也就離去了。而武帝也不再勉強,並非硬要找他回來。

  ——摘自《覺群》

 

上一篇:一轉念,佛菩薩就會在暗中助你
下一篇:焚經絕後,痛苦無窮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