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有平常心就有幸福人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平常心是道這種說法,最早是由馬祖道一禅師提出來的,在他的語錄中赫然寫著:“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只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

  什麼是平常心呢?實際上,平常心就是指一種順其自然、不加強求的心態,也就是要睡覺時就睡覺,要坐立時就坐立,熱的時候取涼,寒的時候取火,沒有分別矯飾,超越染淨對待的自然生活。禅宗所說的平常心,是本來清淨自性心的一種全然顯現,它與今人所說的平常心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但是,無論是禅宗所說的平常心,還是今人所講的平常心,多半都是指人生的一種良好的修養,當然,如果你不具備一定的閱歷和胸襟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古有明相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有李嘉誠先生的“好景時,決不過分樂觀,不好景時,也不過分悲觀”,這些都是平常心的真實寫照。

  在現代社會,社會物質財富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人們對物質財富的追逐和渴望也超過了以往社會的任何時期。按道理說,在社會允許的范圍內,追求一定的物質財富,這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這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正所謂欲壑難填,有些人一味地追逐生活享受,卻拋棄了一顆寶貴的平常心。具體表現就是浮躁、急功近利,而且還經常背信棄義、過河拆橋、見利忘義等。

  當然,執著於物質享受,肆意拋棄平常心的人,只是那些不善於處世的少數人。在生活中,還是有許多善於處世的人,他們能夠持有一顆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他們相信成敗只是過程,努力自有回報,因而看淡成功,追求不止。

  可見,平常心有利於人們清醒地認識社會和自己的人生,有利於保持一顆從容淡定的良好心態,而且更有利於人們實現自己的偉大志向。所以說,還是盡快地練就一顆平常心吧,這對於完美處世是大有裨益的!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平常心不單是一種心胸豁達的表現,更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在人的一生中,必然伴隨著坎坷、困境,因而要學會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而且,平和的心態能消除偏狹和狂傲之氣,捨去浮躁和虛華,以一顆平常心直面人生,人生就會變得更加平靜和淡定。

 

上一篇:弘一大師:《經典法語集》
下一篇:達真堪布:內心不勇敢的人,特別害怕別人背後的嘴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