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老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341集 2016年6月1日 講於 台灣
“佛陀的教育”是什麼,我們就明白了,“佛陀教育”最低的——阿含,是佛教小學,它的內容偏重在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聖賢教育裡面屬於初級的這個范圍。小乘修學的期限十二年。
十二年小學,十二年之後提升,佛講“方等”。“方等”是八年,好比是中學。
八年之後佛講“般若”,二十二年,這是佛教大學,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最主要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二十二年。
最後八年講《法華》,是把學“般若”的這些菩薩再提升到成佛。所以“成佛的《法華》,開智慧的《楞嚴》”,中國古大德對這兩部大經的贊歎,《楞嚴》是智慧,《法華》是成佛。
那我們就曉得,釋迦牟尼佛出世,一生就干這麼多事情。辦學、教學,沒有休息過,沒有一天放假過,釋迦佛以身作則,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榜樣做得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功名富貴有,王子出身,他要不出家當國王去了,統統放下,十九歲放下,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不求學了,不再參學了。在這之前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學過,所有哲學的學派他也學過,結論是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三界”就是輪回,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有放棄了。
我們以後明白了,三十歲放棄的“所知障”,放下了;十九歲放下的“煩惱障”。他就入定去了,畢缽羅樹下入定,在定中大徹大悟;出定之後就到鹿野苑,把五比丘找到了,跟他講經,講《阿含》。
所以,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誰教他的?他從哪裡學來的?沒有。印度許多那些宗教不談這個,跟佛說的不一樣,這點我們要知道。那他所教的,初級、中級、高級、研究生這些課程,全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見性之後自性裡流出來的,本自具足,外面求不到東西。所以“心外無法”。“心外求法”錯了!
“法”從哪裡求?從自性求。所以佛說的那些經,給你當參考資料,你可別認真,你要認真在經裡頭求,錯了!經裡頭什麼都沒有,起作用什麼都有,妙極了!
“本自具足”,就是具足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在自性裡頭。你不求明心見性,你搞這個干什麼?
海賢老和尚,他的師父教他的一句話,那個“法”是什麼?那個“法”是明心見性的“法”,用念佛的方法把自性念出來。所以《金剛經》上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無有高下?
每一個法都是幫助你明心見性,所以它平等,見性之後一切法就流出來了,佛佛道同,釋迦佛所說的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所說的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沒差別。你見性了,你馬上跟他們平等了,站在一條線上。這是“佛陀教育”,跟世間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