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修學過程中出現障礙,如環境的逆緣干擾、身心的疾病苦痛等,而影響修學。請問此等宿業如何忏悔?
答:你問得很好。確實根本解決消除障礙的辦法是忏除業障,普賢菩薩教給我們,十大願王第四願就是「忏除業障」。怎麼忏除法?十大願王其他九條都是忏除的方法。十願也是非常微妙,每一願裡面都含攝其他九願,這是《華嚴經》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特別重視忏除自己的業障,從哪裡做起?從禮敬、贊歎、供養做起。
自己的業障到底是什麼?你總得要曉得。如果自己不知道什麼是業障,你的忏悔不能得力,你總得要曉得業障是什麼。業障的根本就是我執、我見,唯識經論裡面講的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這是業障的根本;末那識是執著,意識是分別,阿賴耶識是含藏倉庫,所以第七識這個意識叫染污意,它是業障的根源。《金剛經》教菩薩一定要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破業障。意識起了作用,貢高我慢、我見、我愛、我慢都跟著來的;換句話說,你就懂得貪、瞋、癡、慢、疑、惡見這六個根本煩惱,這是我們的業障。
「禮敬諸佛」就是對一切眾生修禮敬,破除我們的傲慢,這六個根本煩惱是對治慢的。「贊歎」是對治我們的嫉妒心,嫉妒、毀謗,我們造了這個業障。「廣修供養」,這是對治我們的貪欲。所以四攝、六度、十大願王,就是消除業障的方法。忏悔業障具體的修學條目,我們要不認真去修學,你的業障怎麼能忏除得干淨?所以要曉得,佛教給我們哪一個方法對治我們哪一種業障,這才是根本。有根本當然也有枝末,能夠本末兼治,往往收的效果就更殊勝。
譬如環境裡的逆緣、惡人干擾,我們一時沒有智慧德能,不能感化他,怎麼辦?離遠一點。這是從枝末去做,我另外去找一個修學環境,我離開這個環境;我沒有能力感化他,我就選擇一個適當的環境,這是從枝末上說的。選擇另外一個環境,還是要在根本上修,不能事事都逃避,這對於自己修行不會有進步;只是減少一些干擾,自己好用功,這才是真正修行。如果一味的逃避,自己不能真修,你的業障消不掉,這一生能躲過,來生躲不過,還是會遇到。所以一定要修養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真實智慧,才能解決問題。因為業障它生生世世跟著你,這個很麻煩,能躲過一時,不能躲過長遠,所以要真用功夫。
學佛答問 (第八十一集) 2001/5/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