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儒家、道家都很注重的一個根本的理念,事實上它有三方面的內涵:
第一個內涵是天人同構: 我們看天上有日月,人有左眼右眼相對;一年有365日,人的身體有365個穴位;天有12個月,人有12條經絡等等,可以無限地對應下去了,總而言之就說明是天人同構。
第二個內涵是天人合德: 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呢?因為人與天地不合德。我們如果生活作息規律跟天地運行規律不一致,晝夜顛倒等等,對身體的摧殘是很大的,所以要天人合德才會實現身心靈的整體健康。那麼天地之德是什麼?我們讀過《易經》都知道,乾德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德就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事實上,與天地合其德,是天人合一的第二個內涵。
第三個內涵就是天人感應: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其實都是很有智慧的,但是我們很少去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一本書,就是我們自己的自傳,我們這一生甚至於生生世世的那些經歷、這一生種種的遭遇、種種的心情、種種的情緒波動都在我們身體裡面有記憶、有記載。所以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一本自己的自傳,記載了我們一生的經歷,記載了我們的感情的糾結、家庭環境的變化、心理的創傷等等。
比方說,高血壓的人一定會覺得頸椎這個地方很僵硬;如果是糖尿病的人,他一定後背很硬,臀部會很干枯、很萎縮。為什麼?其實都會有一個原因在其中。從佛教的藥師法門來說,臨到三歲的時候,我們的記憶會藏在尾椎這個地方,所以如果臨到三歲的時候他很恐懼,沒有安全感或者受到重大的沖擊,這個地方會不飽滿,會很干枯或者很僵硬等等,然後漸次地往上。如果我們內心感覺太痛苦的時候,身體會幫我們屏蔽掉所有的感覺,屏蔽以後當然體內的能量流動就產生阻塞了,就形成疾病了。
我們此前也講過,人不單單是這個肉體,每個人都有七重身心:肉體、情緒體、理智體、意志體,還會有直覺體、光明體、空性體。這七重身心需要三種能量來滋養,肉體需要物質的能量來滋養;情緒體、理智體和意志體需要精神的能量來滋養;直覺體、光明體、空性體需要靈性的能量來滋養,能量不流動的時候就會產生疾病。
我們也說一個很現實的例子好了。有一個患了胃瘤的人,他是患的一種胃平滑肌瘤,這麼一個病人,醫院治來治去,又做手術,又割掉胃的三分之二,搞來搞去都治不好,那其實不是身體的問題,是他的經歷的問題,他病的起因是因為他曾經有過一段悲痛欲絕的經歷。
他曾經有過一個非常非常珍愛的女兒,他非常喜歡這個女兒,因為他剛開始嘗試做爸爸,每天就會逗這個小孩子玩,在女兒大約一歲的時候,他也是來逗這個小孩子玩,他就往空中拋這個寶貝女兒,他拋上去然後接住了,再拋上去又接住了,越拋越高,突然一下小孩子掉下來了,沒有接到,摔死掉了。他內心之中一直就認為自己害死了這個女兒,一直很自責,一直就沒有辦法消除這種情緒,兩年以後突然之間他就不能夠吃東西了,一吃就吐。醫院一查,他胃裡面就長了一個平滑肌瘤。
其實可見,我們的疾病有時候是一種提醒,是告訴我們有一些傷痛,有一些情緒藏在我們的心裡面還沒有完全解決。我們怎樣去運用這個天人合一、天人同構、天人合德、天人感應,尤其是這個天人合德,怎樣讓那些阻塞的能量能夠流通。
天人合德就是要能夠順應天地運行的規律,活在當下,不要活在我們頭腦虛構的那些假相的世界之中。一直天人合德的時候,一直用你的真心妙用活在當下,而不是用你的大腦活在妄想的那個世界裡面,能夠一直用心活,而不是用大腦活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天人合德。一直到有一天,我們內心的種種矛盾、沖突,內心的煎熬和掙扎都消融的時候,你突然之間會發現,外在的世界不過是內心世界的投影,外在的世界也會變得充滿了靈性的美好,每一剎那都是非常的神奇、美好,這個就是天人感應,也就是西方的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的人與大自然關系的終極境界:詩意地棲居。海德格爾還有專門的著作描繪,“大地與天空,神聖者與短暫者”這四者的統一,歸於一就是人類“詩意地棲居”。
唐朝有一位寒山禅師,我們一直說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就說得更加透徹了。他有一首詩說:“眾星羅列夜明深,巖點孤燈月未沉。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這個非常透徹圓滿地來描繪,我們與大自然是身土不二的,我們與大自然是圓融無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