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學佛不知道應該從哪裡學起,很片面地以為學佛就是找一本經書每天念就是學佛了。這不究竟,我們學佛不僅僅要學佛的戒,還要學佛的大慈大悲精神的律。對於在家弟子學佛的大慈大悲精神,就必須從關愛自己的家庭做起,然後擴展到不相識的人。
很多人他嘴裡說慈悲,但不關愛家庭,棄家庭不顧,出了家門,對待別人好的不得了,人家稱贊他:“哦!這個大菩薩”。可是,一回到家中,卻變成一個很沒有理性的人,像這種對家中的關愛和外面的關愛有厚此薄彼的不同待遇,顯然不是佛陀所說的法,因為佛陀向來並不這樣說。只要我們聽了佛陀的教義之後,我們即知道佛陀他大慈大悲,做事是圓滿的。這個大慈大悲心,必須要由內心建立,也須從對自己的家庭付出關愛開始,然後推展至其他人。
也像我時常所呼吁的,我們佛教徒要修行,應以身作則,循序漸進引導我們家族一起修行。假若你要修行,而你旁邊的人卻不會跟你修行,反而阻止你修行,毀謗你修行,這時候,我們就要檢討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符合佛陀的教義?我敢說一句話,我們以佛陀說的教義修行,我們周圍子女眷屬都會跟著修行。我不敢說自己修行得很好,但是在我剛走進佛教之前,曾受到我的親族及朋友們很大的阻攔,我開始檢討自己,修改自己的行為,慢慢的影響就近的人。現在我的眷屬,不知道有多少人主動要來學佛了。
我們不可以用貪嗔癡勉強別人一定要跟我們學佛,因為牽強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何況俗語說得好:“有心度眾非度眾,無心度眾才是真度眾”。只要我們對自己的貪嗔癡下功夫除掉它,其次再對我們應該做的職務及義務盡本分做好,那就行了。
佛教重視因緣但決不是硬拉人家來參與,是以我們本身所做的行為,來感召他人,使他人心悅誠服而自願參與。所以我們必須從關愛自己,關愛自己家庭開始。不可以口說慈悲,只對別人慈悲,而對自己不慈悲。如果說慈悲,對我們家庭、親族子女眷屬卻不慈悲,只對別人慈悲,這是不圓滿的慈悲。簡單小家庭無法下手做到,我們要向外怎麼有可能呢?
所以我們從家庭下手,就是要對父母、對子女、對夫妻、對兄弟等之間建立互相關愛。假使我們無法從家庭建立關愛,那我們如何培養大慈大悲呢?單向外面慈悲會形成一種暫時性的應付而已,它不是出自我們內心真正的慈悲。如果出自內心的慈悲,就像《地藏經》上講的,下心含笑,軟言慰喻,那麼連我們周圍的眷屬都應該是我們慈悲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