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總是感到孤獨?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嗎?還有:為什麼我們不能獨自生活?
宗薩仁波切說:如果我們能夠獨自過活,那會很好,這正是瑜伽士所擅長的,也是為什麼他們能從各種包袱中解脫的原因。對我而言,孤獨實際上是一種哲學問題。根據佛教,孤獨是根源於我之前談到的不安全感。而當我說不安全感時,盡管我們說“我”、“我是大衛”、“我是這、我是那”,即使我們擁有一個名字、一個職位、一份工作、丈夫、妻子、學位、公寓、汽車、頂樓公寓,但總有一種持續的不安全感,因為我們不能百分百地證明自己存在著。纏繞皮膚、割腕、獲得學位、結婚等等,我們做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暫時給自己某些存在感,而這不安全感其實可以顯現為孤獨。我之前說過,我看到的花,你永遠看不到,所以我們無法分享真正的花,我們只能假裝我們在分享,而這是非常孤獨的。我永遠不能和你分享我正經歷的,這真的是非常孤獨。我所經歷的,只有我能經歷。
但若你是佛教徒,孤獨是智慧的曙光,你應該對這種孤獨做投資。如果你感到孤獨,你是對這個輪回生活感到不對勁,你能感到它行不通,你會有一種一切都有點過度承諾的感覺,你能有這個感覺。這種不對勁的感覺、不屬於這個輪回生活的感受,實際上是一個修行者應該投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當我們小時候,我們的價值觀全都集中在去海灘築沙堡,我們對此非常興奮,我們就是熱愛那個沙堡。一段時間過後,當我們十幾歲時,沙堡這個把戲不再有用,變成了快車和電動游戲。人到中年時,那些也不奏效了,變成工作、職位、同事、婚姻等等。當你到九十歲左右時,那些游戲也行不通了。當你九十歲左右時,我想你會開始看重那些你之前忽視的東西,象是鹽罐、桌布等等,你的玩具變了。而我們有些人能夠在幾個月內快轉這一切。你有點明白這毫無意義,而那種怪怪的感覺確實令人孤獨。對修行人而言,那種孤獨非常重要。
《般若波羅蜜多經》中,有一位菩薩在拜見佛陀時,向佛抱怨說:“我感到非常悲傷,我對這毫無意義的生活和這所有的一切都感到悲傷不已,幾乎是痛苦的。”然後佛說:“這是一種聖財。你有如此多的福德,才會對這些感到悲傷。”如果沒有那種福德,你就會因為生活中這一切小玩意兒及種種事物而分心散亂,等到你真正開始想:“等一下,發生了什麼?這九十五年啊!”那就為時已晚了。所以對修行人來說,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