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通過這十個特點,我們就能夠清楚地認識,認識夢其實就是懂得宇宙、懂得人生,就可以由此深入一切佛法,修證一切佛法,這樣的真理真的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而且處處都呈現出平等一味的相。它的原因就是“一切唯心”,所以心所顯現的任何法,都透露著萬法平等的規律、平等的性相。
這又是怎麼說呢?比如,一切都是唯心自現,一片片樹葉、一朵朵花都在微笑地對我們說,我們都是心現的法,萬紫千紅總是春!
其次呢,“唯心造作”作為有為法,正顯現的時候當下就不成立,這也是貫穿在一切有為法當中。有為法都是這樣說,我們顯現了當然就全然沒有。那麼萬法本來就是這樣。真理就擺在我們的眼前,但是我們凡夫眾生渾然不知,我們好像就像裝在套子裡的人,把自己全部武裝遮住,幸虧有一個個我們人類所熟悉的夢,所以呢,大慈大悲的佛陀就從夢入手,借著夢把這一切真相都揭示出來,這真是無上的方便。從這一法透露出一切法的方便,所以說這種法是無上的。
那舉例來說,我們嘗到一滴大海水,我們就能知道所有的大海水都是這個味道,又苦又鹹又澀。所以,這正是我們說“嘗一滴水而知百川之味”。那麼又好比同一家廠家生產出的皮鞋,如果我們查出一雙是假的,那麼不用看,這一家鞋廠每天所生產出來的皮鞋都是假的。
那麼,通過以上說了這麼多,夢是世間的一個現象,從這一個夢的現象,就能夠把整個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徹底底地揭露出來。夢所具有的特點就是宇宙、人生的特點,這兩者是一模一樣的,這正是“嘗一滴水而知百川味”。
所以我們要盡量觀察夢是什麼樣的,讀懂了夢,就讀懂了人生。萬法唯識、諸法空相、生死輪轉、客塵虛妄,所以的這一切道理都是可以由夢所得到啟發的。
漢地的淨土宗祖師徹悟大師這樣說道:在一切比喻當中,夢喻最為親切。比如說我們在夢中所見到的山川人物,萬別千差的這種景象,都離不開夢的心,離開夢的這種心之外得不到哪怕一微塵的法,那麼這個夢喻其實就是現前一切萬法都是自心所顯現的。那麼通過夢我們知道了這是一大真理:萬法唯心所現。明白這些,我們通過夢就能夠明白,一切的山河大地、情與無情、色身香味、怨恨親仇,都是由自心所顯現,離開我們的這個內心沒有任何外在的法,那麼這樣三界六道可以說沒有一個不是虛妄分別心的現象。探究它的根源就是分別心,所以說: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
那麼如果我們往上看,聲聞、緣覺、菩薩、佛,也都是由心所顯現的。在密宗的阿底峽尊者也說道:夢的比喻是很殊勝的。通過我們白天對夢境當中的色身香味觸法的觀察,我們得出虛假的結論,由此我們能夠進一步的觀察,發現白天的色身香味觸法的顯現同樣是不真實的、虛假的。那麼這就是通過夢我們知道“萬法空相”。
一切我們展開來看,遍貫一切有為法,我們可以見到萬法皆空。我們想一想:夢當中的色身香味觸法是不是似有實無呢?似乎是明明存在、森羅萬象、縱橫變現,但是我們真正的觀察,其實全然沒有。所以這個夢是那麼明顯地說了“現即是空”、“緣起性空”的那種妙法。
但是,這個世上知音難遇,有耳如聾、有眼如盲,好似每個人都裝作聽不懂、看不到,那麼這樣也都是由夢這一個法推開來看,看見萬法的空相。所以夢的比喻是非常的重要的,它就像一把鑰匙,借著它就可以打開真理的大門,懂得夢就懂得佛法,懂得人生就懂得輪回,懂得世俗和勝義,懂得有為法和法性,所以現在在這裡我們就要體會到緣起性空,這也是借助夢喻來通達。
在所有的這些諸佛菩薩的經論當中,雖然有講到幻化九喻、幻化八喻、幻化六喻,但是最主要的比喻就是夢喻。比如說在鸠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金剛經》當中,就有最後一個偈頌就有六個比喻,夢喻是第一。
佛經講了許多有為法的比喻,除了夢喻還有境花、水月、龜毛、兔角、石女女,陽焰水、等等等等,那麼作了這些比喻用意何在呢?其實就是在顯示萬法皆空、當體性空,連一微塵的實質都沒有,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都不能當真。在這一切的比喻當中,夢喻是總的比喻。
那麼我們大家再來觀察,我們夢境當中的起起滅滅、人來人往、時苦時樂,有生也有滅、有增也有減,有時空,有自有他,有色身香味觸法。那麼我們現在再來問:這些都是真的嗎?其實這一切都不一定是真的,在夢當中的角度看是有的,但是在現實當中確是一點也沒有。
那再接下來,一切的顯現都是夢,夢裡的山川、人物,夢裡的六道,這些都是假相。所以當它一消失就顯露出原本不生不滅的這種法性——這就是無為法。
我們很多人都是滿世界跑,住了這個廟、又到那個廟,在這座山、又去那座山,外表上又是說又是念又是唱,一會兒修這個修禅宗、一會兒又修密宗,一會兒在這兒剃了頭、在那兒皈了依,敲打唱念,那麼,我們通過觀察會發現這普遍的狀況是什麼呢?
很多人都是在外面找佛法,心始終都沒有一個著落,我們的心根本就沒有任何目標,從而流浪地跟著走,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夠找到真正的終點呢?其實,佛法源源本本是現成的,佛法就在我們的心裡,如果我們有智慧,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佛法裡面,佛法就是在我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