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這是大孝
摘自老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344集 2016年6月6日 講於 台灣 在我們中國,歷代都有幾個明心見性的人。能大師很特殊,因為他變成禅宗第六代祖,所以大家知道他。還有很多沒有他這麼高的聲望,真的通達了。怎麼通達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通了,自己明白了。自己明白之後,再看看古人的注解,原來一樣的,這就給你證明,你這個悟是正確的,沒有錯誤,跟佛一樣,跟菩薩一樣。 怎麼悟的?“定”就悟了。為什麼要“定”?“定”是真心,真心是不動的;妄心是動的。我們的念頭,你看,前念滅後念生,這是動的。動的,妄心,那個不生智慧,生煩惱;真心生智慧。 惠能大師都說過,他的第四句話是講:“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不動,沒有搖晃過。所以修定,八萬四千法門修什麼?統統修定。“讀書千遍”是修定,書裡頭有什麼意思?沒有。你念《華嚴經》,《華嚴經》什麼意思?告訴你沒意思,你就天天念,念上一千遍,這經裡頭講什麼,你全都知道了。 不用《華嚴經》行,我用《四書》行不行?行,為什麼?是修定的。 知識分子用這個方法修定,好!他喜歡!書,就用讀書的方法修定,至於書會背了,那是附帶的,你念的遍數多了自然會背,“其義自見”。你講這個書講給人聽,你的學生十個人,你講的是十個樣子,對甲講的跟對乙講的不一樣,為什麼?他們根性不相同,你有能力辨別根性,你講的叫聽眾皆大歡喜,各個人尊重你、佩服你。活的,不是死的。 這種教學法現在沒有了,滿清末年還有,為什麼?現在不學中國東西了。古人,說老實話,凡是讀書考取秀才的,都有一點小定。為什麼?他不會被社會負面的這些印象影響,他不受這個影響,這就有定功。也就是說,他對於名聞利養、功名富貴,看得很淡,對於“戒定慧”看得很重,拐過彎來了。 現在世間人對“戒定慧”丟掉了,縱然是受戒也不持戒,也做不到,社會的誘惑太大了,所以他得不到定。必須要“放下”,才能“看破”,“放下”是第一關,他不放下行嗎?智慧開了能解決問題。今天全世界社會問題非常嚴重,要智慧來解決;心浮氣躁,生煩惱不生智慧,他解決不了。 我們修淨土念佛的人,剛才我們提到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有沒有受過戒?有,受過三壇大戒。他能守得住,他真干,對老師的話真聽,真聽話、真干,老實、聽話、真干。那我們現在,用這六個字做標准去找人,一個都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