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事和慈悲是一樣的嗎?
這個善事有世間善和出世間善,出世間善才為真善。什麼叫善呢?佛法裡的善,以嚴持戒律為善、無我為善、究竟為善,所以說這個善和世間善不一樣。慈悲和善事是不是一樣?不一樣,因為慈悲它是一種無我的行為,這才能稱為慈悲。有時候做善事可能是出於一種情感,情感在起作用,比如說,我看這人很可憐,這個人是我的親屬,或是我的朋友,或是一個小孩等等,他從情感出發。而慈悲沒有這個概念,慈悲它是一種無緣大慈,他沒有“我”字,沒有我。他可以把生命、一切都付出去,也沒有付出的對象,說我給誰,他沒有這個想法;說哪個慈悲了,那個誰需要了,沒有,他就是說誰需要給誰,所以這為慈悲。
佛氏門中求啥得啥,學佛福慧增長,為什麼有些佛教聖地所在的地區卻很貧窮?
這個貧窮看怎麼講,有的地區的人安貧樂道,雖然看著好像貧窮,但非常有利於修道。因為現在的興盛,還有貿易,錢物很多了,人的流動范圍大了,但修行的環境被破壞了。所以說真正的東西不在於物質的增長,在於能不能安全如法地修行,這才是真正的求啥得啥。
選自《放生•護生開示》
附:關於放生與世間其他救濟的問題,在印光法師所著《南浔極樂寺重修放生池疏》中對此亦有提及,是以一個問答的方式進行說明,茲錄如下:
或曰:鳏寡孤獨,貧窮患難,所在皆有,何不周濟,而乃汲汲於不相關涉之異類。其緩急輕重,不亦倒置乎哉?
答曰:子未知如來教人戒殺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雖異,佛性原同。彼以惡業淪於異類,我以善業幸得人身。若不加憫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盡,彼罪或畢,難免從頭償還,充彼口腹。須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殺業所感。若無殺業,縱身遇賊寇,當起善心,不加誅戮。又況瘟疫水火諸災橫事,戒殺放生者絕少遭逢。是知護生,原屬護自。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鳏寡孤獨,貧窮患難,亦當隨分隨力以行周濟。豈戒殺放生之人,絕不作此項功德乎?然鳏寡等雖深可矜憫,尚未至於死地,物則不行救贖,立見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頂禮上妙下祥恩師
隨喜諸位師兄聞法
恭錄於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放生護生》書籍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