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清法師:《般若70義甘露滴》铠甲正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七義:铠甲正行

  “於布施等各度中,以圓攝六度而修的廣大欲求意樂攝持的菩薩瑜伽,乃是铠甲正行之定義”。

  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禅定)、般若等六度任一度時,圓攝六度而修。以何度為主修時,不失其它度,攝持而修,即圓具六度的修持,再加上心中生起廣大意樂,都被菩薩心續之智攝持,這就是铠甲正行。

  布施分:財施、法施、無為施三種。以法施最為殊勝。

  布施的方法也分為三種:1、對善惡、業果一無所知的人只是因為喜歡而作布施,因為缺了精進(精進是好樂善法之思),只是布施而已,尚不算佛教的布施。2、以得到回報的欲求心布施,僅算下士道、中士道或小乘眾的布施。3、菩薩之布施完全無個人的欲求,所做布施只為利他而已。

  “其中,分三十六:布施之六铠甲正行,持戒之六铠甲正行,忍辱之六铠甲正行,精進之六铠甲正行,靜慮(禅定)之六铠甲正行,般若之六铠甲正行。”“由彼等別別,皆攝施等六,故披甲修行,六六如經說。”

  如:主修布施時,若有一分的持戒,即稱布施之持戒,若有一分的忍辱,即稱布施之忍辱等。

  “由彼等別別,皆攝施等六”六度的每一度,都含有布施等六度。一般稱六度,實則為十度,只是約攝為六度而已。十度中的布施度是初地菩薩的主修,持戒度是二地菩薩的主修,十地菩薩以智度為主修。

  如行布施時,必須絲毫不傷有情(的生命、財物、名聲等),否則,雖為布施,但持戒已失壞。

  造善業、布施等時若不守戒,感得布施的受用時,難免因為失戒而投生畜類(如龍)。若布施時起嗔恚(即布施時無忍辱),雖然會得到大富之報,難免面貌丑陋……最殊勝之慧(般若),是證空性慧。般若度未必是證空性慧,但必須以證空性慧為助力。

  財施時,若兼具法施,則是“布施之布施”,若兼具持戒,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