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無我和慈悲是成佛的根本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讀“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有感

  本煥長老的座右銘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讀之甚是感動,深覺有理,卻不知理在何處。後細細思惟,竟有大文章。原來這裡面藏著佛之本心,藏著成佛的真谛。

  為什麼這麼說呢?佛在金剛經等很多經文中都讓念佛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有很多大師解釋為要發大悲大願之心,要讓世人都成佛我再成佛之心。思之甚有道理,如何做到卻時常躊躇、迷惘。直到讀到本煥長老的“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才明白如何能發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是無我,放棄自我的享樂和欲望;第二層是慈悲之願,希望眾生都能夠脫離苦海。

  這兩層意思是緊密的互為因果的關系,離開任何一層第二層都無法單獨成立。第一層因果關系,就是要先有無我之心,才會有慈悲之心。第二層因果關系,就是要有無我之心,就必須先能理解眾生的痛苦,先生起慈悲之心來。因此,無我之心和慈悲之心是互為因果的。

  第二層因果是容易理解的,要有慈悲之心,才能做到捨棄小我,祈願眾生。也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本意。

  但第一層因果就不易理解和實行。為什麼要先有無我之心,才會有慈悲之心。我認為,這實際上才是成佛的根本。

  因為佛的大慈大悲大願之心從哪裡來?是從無我中來,是從放棄小我成就大我中來。目標是解除眾生的痛苦,所以願意放棄自我,捨棄小我。如果沒有無我之心,佛祖就不會出家尋求成佛解脫之道。如果沒有無我之心,無數高僧大德就不會修行一生傳播佛法,度人度己,發出宏大誓願普渡眾生。

  所以說,無我和慈悲是互為因果的佛之本心,缺一不可。很多人認為發大慈大悲之心很重要,發成佛之心很重要,卻不知道發心的前提是無我,是放棄自我的欲望和享樂,不然,發出的大慈大悲之心也是偽心,在貪欲和嗔恚心面前會蕩然無存。

  我們看到很多人念佛一輩子,讀經無數,講經無數,但到頭來不僅與佛無緣,而且惡疾纏身,最後一命嗚呼,墮入地獄,與西方淨土無緣。何也?因為沒有無我之心,貪嗔癡不斷,捨不得塵世的財產和享樂,他的慈悲心是假的,念佛讀經也是假的。所謂誠心念佛,必有感應。其誠心,不僅是慈悲心,更主要的是自己的無我之心。放棄自己的貪欲、執著、偏見、怨恨、不設、嫉妒等等。只有放下,才能無我,只有無我,才能慈悲,只有慈悲,才能成佛。念佛之根本,就在於捨棄自我,放下自我,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那麼,你一定會成佛,不管是在家還是出家,因為你已經得到了佛之本心。

  不知理解是否妥切,請各位師兄批評指正。

 

上一篇:南懷瑾:看完這個再也不生氣了
下一篇:念地藏經助丈母娘抗癌成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