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即形相或狀態之意;乃相對於性質、本體等而言者,即指諸法之形像狀態。也可以說是表現於外而能想像於心的各種事物的相狀。《大乘義章》第三卷說一切諸法有五義雲:“事相差別。所謂色聲香味觸等。形色不同,故名為相”。
佛學認為世界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相”,執著的人執著於表相,被表相糾纏。佛教育我們要看破世相,不要執著於表象。因為表相是假的,執著於表相的人最終一無所獲。為表相糾纏痛苦沒有必要,努力追求表相也不會有結果,佛說看破。
比如說,有人用污言穢語攻擊你,你會怎麼對待這種情況?
佛經上記載,佛陀經過一個村莊,一些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口出穢言。
佛陀不僅沒生氣,反而認真聽著,然後說:“謝謝你們來找我,但我正趕路,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
“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其中一個人問佛陀:“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佛陀說:“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十年前就來的,如果是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但是,這十年以來,我已經不再被別人的嘴巴所控制,我已經不再是別人嘴巴的奴隸,因為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與認知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的情緒在做反應。”
佛看到了這件事情的本質,有人侮辱你,那是「他的」問題;如果他粗暴無禮,那仍是「他的」問題。因為他要怎麼說,怎麼做,那是「他的」修養。
有人受了別人的恥笑、譏諷、惡罵、誹謗,心裡就很難過。
在《四十二章經》裡佛陀說:‘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而墮其面。’意思是說罵人、誹謗別人,等於對天唾,唾不到天,最後反而唾到自己的臉上。佛陀又說:‘如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飛其身。’又像逆風時,把塵土揚起來,灰塵不會飛到別人那邊,卻飛到自己的身上來。惡罵、誹謗、譏諷、嘲笑,不一定對別人有傷害,反而傷害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