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素食護生 :健康

 

三心二意話養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三心"怡情

  進取心

  進取心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人的精神支柱。有進取心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目標,善於安排工作、學習、運動和休息,生活有節奏;有進取心的人,有自豪感、價值感,開朗樂觀,對未來充滿憧憬;有進取心的人,能冷靜而又理智地對待得與失、成與敗,不會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煩惱而憂愁,遇事能泰然處之,始終保持愉快的情緒。

  人到中老年,如果仍然具有進取心,抱有積極的生活態度,那麼體內的各種生理功能就能正常活動,新陳代謝就會旺盛不衰。

  自信心

  一位詩人說得好:"信心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充滿自信的良好心態,可以令人精神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使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維持正常的功能,有利於調節腦細胞的興奮和血液循環,從而減少病症的發生。

  人到中老年,由於器官方面的衰老退化,一些疾病會接踵而至,再加上"桑榆暮景"、"生死離別"等精神的刺激,更不利於養生。面臨疾病與心理上的影響,如果沒有戰勝和克服的信心,沒有控制自我身體健康的堅定信念,必然會郁郁寡歡,損害身心。古往今來,靠堅強自信心使自己健康長壽的例子是不勝枚舉的。

  慈愛心

  浏覽眾多報道,不難發現,壽星老人多有一顆慈愛助人之心。愛助人樂者為何能長壽?其原因在於他們寬容待人,心理坦蕩,內心極少個人得失的心理壓抑;他們在助人之時,體驗著人生的快樂,肯定自己的價值。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壽。"一個人為人寬愛仁慈、樂善好施者,必然心平氣和,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功能總處於最佳狀態。

  人到中老年,尤應善待子女晚輩。晚輩長大成人後,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社交領域,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只要總體上對自己不錯,就不可過於苛求,過多指責,以"難得糊塗"的氣量和境界,對子女多一份理解、尊重和關愛。

  "二意"養生

  無意

  大千世界,喧囂人生,每個人難免有些紛擾,特別是進入中年後,工作、生活的壓力與矛盾較為突出。當遇有煩惱和困惑,或頭昏腦脹身體不適時,不妨找一個清靜空寂之地,正襟危坐,雙目閉合,兩眼下沉,全身肌肉極度放松,意守丹田,摒棄一切雜念,即所謂的"意無所念,思無所想",使心神潛入無意、寂靜的狀態,以達到一種忘我的天人合一境界。

  現代醫學認為,當人靜心、閉目而又"無意"的過程,就是人體的一種"健康充電"的過程。精神上的完全放松,會使體內發生一系列的生理性改變,如腦電波穩定而有節律,心跳和呼吸頻率減慢,肌肉緊張性下降,氧耗量和能量消耗減少,微循環得以改善,腦血流量增加,血壓降低。在"無意"之時,大腦中還會分泌出一種"快樂物質"--腦啡肽,其作用比海洛因強10~100倍。此時,人會產生欣快愉悅、腦聰目明感。

  有意

  人到中老年,應有意識地將自己融入集體,有意識地尋找快樂,有意識地充實自己。如每天至少有1小時與老伴聊天;老年喪偶後,有條件者應該再婚;盡量不與兒孫分居,使自己賞心於父子之情、母女之情、手足之情的天倫之樂中;多交知心朋友,不拘年歲行輩,多與青年人交友,以產生愉快、樂觀、充滿希望的"忘年"情緒;閒養一些魚鳥花蟲,把注意力集中到這些愛好上來,以消除急躁、憂慮和悲觀的心境;多增加一些愛好,練練書法、繪畫、吟詩、填詞、下棋、垂釣、讀書看報、制作盆景等,以增添生活樂趣;定期結伴出游,意在名山秀水、田園情趣中,讓身心融入大自然中,從山河美中獲得至樂真締,達到強身益壽之目的。

  所有這些,均為情趣養生,需要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培養、學習和持之以恆地實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計劃和實現,長久下來,必受其益。


 

上一篇:健康從心開始
下一篇:這樣預測福禍,無不應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