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昌蓮法師:淨土法門之殊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佛如來以慈悲利物為本懷。故示現人間,說無量法門,度無邊眾生。又為難以憑自力斷惑證真的末法眾生,特開一仗佛力求生西方的淨土念佛法門。但末法眾生,宿業障重,不是蔑視淨土不修,就是認為非己力堪修。由是從生至死,枉受輪回,永無出期。究其病根,就是因為不知淨土法門的種種殊勝所致。見於此,今重整以前的筆記,略述淨土法門之殊勝如下:

  淨土法門,最極簡便易行。

  佛法發源於印度,流傳於中國乃至世界各地。自從傳入中國以後,就逐漸地形成了禅、教、律、密、淨五大宗派。這並不是佛陀特意所分,在經典裡亦查不出什麼宗,什麼派來,只不過是,為了適應眾生的根性,以期一門深入,圓滿佛果。在自然的趨勢中,後人繼前人,開來學,才逐漸地建立起來的。在這五宗中,禅宗注重參究向上一著,專門從事禅修,故稱“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下則主張“教觀雙流,解行並進。”先求圓解,由解而修,由修而證。律宗則以專持淨戒為主。如五戒、十善、具足戒、菩薩戒等。先以執身,次第攝心。

  因嚴持淨戒故,則能“因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斷惑證真。密宗則以結印持咒為主,但須三密相應。這四宗比較起來,其最初下手工夫都較困難,非一般人所能及。惟獨淨土一宗,最簡便,最直捷,易於修學。只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堅持念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不至一心,只要信願堅固,亦能仗佛力“帶業往生”。藕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又淨土法門,不須深解,只求深信,信便能入。《華嚴經》雲:“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大智度論》雲:“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並且一句“阿彌陀佛”,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士農工商皆能念。即就是盲聾喑啞之人,亦能一意地稱念。甚至鹦鹉八哥,學人稱念,亦得往生者,確有其事。一句“阿彌陀佛”,不論行人閒忙,上班下班,語默動止,穿衣吃飯,拉屎放尿,隨時隨地,皆可稱念。就是在迎賓送客之時,一句“阿彌陀佛”,亦可作為相互問好的禮貌用語。正由於淨土法門簡便易行的特點,所以直至今天,仍然興盛不衰,甚至越來越適應時代的要求。印祖說:“淨土法門,無一人不堪修,亦無一人不能修”。誠如所言。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藥無貴賤,貴在對症;法無大小,貴在契機。故釋尊說法,隨機應教,對症下藥。佛在世時,眾生根利,則千機並育,萬派朝宗。隨修一法,皆能徹知徹見。佛滅度後,根器較鈍,不能直下徹知徹見,由是萬病叢生。因為其余法門,皆憑自力斷惑證真。小法大根不須修,大法小根不能修。惟獨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不能超出其外;下之五逆十惡、阿鼻地種,亦能預入其流。所謂:“上上根不能越其阃,下下根亦能預其流。”

  一般通途法門,皆須行人憑自力斷惑證真,不假他力。迨至惑業淨盡,方可了生脫死,談何容易。經言:“斷見惑如斷四十裡流”,何況思惑乎?不用言矣!幸釋迦世尊為末法眾生,特開一仗佛力求生西方的淨土念佛法門,否則末法眾生,欲於現生了生脫死,則是萬難萬難矣。故古德說:“修其余法門,猶如蟻子上於高山; 修淨土法門,好比風帆揚於順水。由是普賢菩薩於華嚴末會,贊歎如來勝功德已,乃以十大行願,勸令善才及華藏海眾,求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又在方等會上,為令三藏學人,回小向大。則彈偏斥小,歎大褒圓,宣說《淨土三經》,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仗佛力求生西方的淨土念佛法門,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互贊歎流通之;後又在開權顯實,發跡顯本的法華會上,亦極力發揮“聞即往生”之旨。因其淨土法門,能普攝群機。故得釋尊處處宣揚,十方諸佛共贊流通。

  淨土法門,乃一切法門之歸宿

  縱觀東流一代時教,如來初成正覺,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演說華嚴大經。其末後一著,乃以十大行願導歸極樂為一經之宗。此是如來為法身大士宣說淨土法門,凡夫二乘在座,如聾如啞,不見不聞。又因大根雖悟,小根不聞。於是寢頓施漸,脫珍著蔽,隱無量之威德,現丈六之金身。不動寂場,游化鹿苑。為小乘人說《四阿含經》,因機不熟,故不說淨土;直至方等會上,根機漸熟,故說《淨土三經》,廣談淨土法門。又經般若淘汰二乘,直至法華會上,會三歸一,開權顯實,發跡顯本,大暢本懷。但仍極力發揮“聞即往生”的意旨。如經雲:“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可見“諸佛如來興於世,欲說彌陀本願海”。我佛所說一切法門,皆從淨土法門流出;一切行門,最後都還歸到淨土法門上來。所謂“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亦多次說到。括舉如來一代時教,不外乎禅、教、律、密、淨。禅為佛心,教為佛語,律為佛身。佛以此三法成等正覺,亦以此三法普度群萌。眾生果能依之修行,眾生三業可轉化為佛之三業,則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又恐宿業障重,不易轉化。則以陀羅尼加持之力熏陶之。如蜾贏之祝螟蛉,久則化之。又恐根機陋劣,不能解脫。若再一受生,則永無出期矣。於是特開淨土法門,普令聖凡,於現生同證真常。由是可知,律為禅、教、密、淨之基址,淨為禅、教、律、密之歸宿。一切法門依律而建立,一切行門以淨為歸宿。若不持淨戒,修何法門,終無所成。猶如沙灘上建高樓,未成即壞。若修其余法門,不以淨土為歸,亦難保即生成辦。律如地球,人不能離開地球而居住;淨如空氣,人不能沒有空氣而呼吸。古德說:“淨土法門,如天普覆,似地均擎”。實乃一切法門之歸宿。

  淨土法門,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門

  《法華經》雲:“諸佛如來,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無非是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已”。這“一大事因緣”,就是指的淨土法門。何以故?因其余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斷惑證真故。上根利智者,雖能得益,但不能普攝中下之流。溯自《華嚴》大經,王於三藏。雖為法身大士直示:“即生成佛”之最上一乘法。但“即生成佛”者,惟有善財一人。故普賢菩薩於末後會上,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以期圓滿佛果。《法華》奧藏,妙冠群經,大暢本懷。廣談“即身成佛”之一乘無上實法,但“即身成佛”者,惟獨龍女一人。故經中極力發揮“聞即往生”之意旨。由是可知,設如來不開此淨土一法門,則難暢如來出世度生之本懷,亦難滿眾生上求佛道之悲仰。故藕益大師說:“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一經往生,永階不退

  依《淨土三經》可知,極樂世界人,皆是蓮花化生,無有生苦,皆純童男相。壽等虛空,身無災難。經言:“極樂世界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並且常能追隨聖眾,親侍彌陀,親聞正法。又彼國之水鳥樹林,皆宣妙音,隨己根性,聞即生悟,由聞而證;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所需,皆是“唯心所現”;一切境界,無非“唯識所變”。極樂世界人,身則有大威力,大神通;不離當處,便能於一念中,普於十方諸佛國土,作諸佛事,上求下化。心則有大智慧,大辯才;能於一法中,遍知諸法實相,隨機說法,無有錯謬。又極樂世界,無有娑婆種種苦,常想身心寂滅樂。由是可知,娑婆苦不可言,極樂樂不能語。故“此土(娑婆)修行,其進道也難;彼土(極樂)往生,其成佛也易。由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末法修行,無越於此”。念佛行人,往生西方,煩惑若盡者,則高登上品,令其速證無生;帶業往生者,雖生同居土,亦能圓斷三惑,圓證三不退,一生成辦,圓滿佛果。

  總之,淨土法門,最極簡便、易行、圓頓、直捷,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實為九法界眾生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普度群萌之究竟法門。良以“一大事因緣”故,釋尊授記於《大集》,“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馬鳴示說於《起信》,謂“最勝方便之行”;龍樹闡述於《婆沙》,謂“易行急至之道”;智者作《十疑》而決志西方;永明著《料簡》而終生念佛;及至近代谛閒大師,“教演天台,行歸淨土”;印光大師密護諸宗,作《決疑》而力弘淨土。釋迦世尊徹底悲心,無問自說。十方諸佛贊歎流通,歷代祖師大力宏揚。無非是為令我等徹底谛信淨土法門,並依之修持,以期於此生成辦大事,圓滿佛果。故我等佛子,當痛念無常,正信正行,見賢思齊,慕而仰之,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惟佛是念,惟西方是求。並願諸同倫,同登彌陀願船,共入極樂蓮邦。再祈四生九有,同歸淨土法門;八難三途,共入彌陀願海。

  淨土法門為何超勝

  淨土法門之所以超勝獨妙,首先,是因為這個法門含攝一切法門,一切行門亦歸結於淨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無論是修持世間善法還是出世間善法,只要以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臨終必定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永不退轉,快速成佛。

  其次,是因為淨土法門對六道眾生不設任何門檻,一切眾生只要能聞信阿彌陀佛名號,深信切願持佛名號,至心回向願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皆能滿願,此乃十方諸佛普度眾生之妙法。誠如印祖在《淨土五經重刊序》中所言:“淨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九界眾生,捨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我等惡業凡夫於此應當生起無比的慶幸心和感恩心,雖處末法惡世,卻有機緣聞此無上妙法,仗佛願力,出離生死。

  然而,欲令末法眾生生起出離輪回之心,障礙重重,乃因眾生被世間現實利益所迷惑,即使佛門亦不乏其人。許多修行人雖然在形式上能完成諸多功課,也能上供下施,廣修種種福德資糧,但內心所求卻是人天福報,缺乏出離生死輪回之心,不求往生,來世重入輪回的迷途。

  與之相反,有人生死心切,出離心強,志願堅固,勇猛精進;或精嚴持戒、廣學博聞,或常行四攝、普施六度,但不求佛力,唯以自力斷惑證真,出離生死,其勇氣可嘉,但收效甚微。末法時期,若欲完全靠自力斷惑證真、出離生死,是沒有自知之明的表現。此二種情狀,都不合佛意。

  本刊就如何解決上述“修諸善法,不求出離”及“盲信自力,不求淨土”的問題,組織相關文章對其進行討論。以期引起警覺和反思。所修之法無論是世間善,還是出世間善,切不可貪求人天福報或世間安樂,亦不可颟顸自負,盲目逞強。行者應以所修一切善業功德,以至誠心,回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己信願之力,與阿彌陀佛大誓願力感應道交,臨終感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出離生死,圓成佛果。是為大幸!

 

上一篇:淨空法師:學習大乘佛法六十年,才知道這一個善念可以抵一般一萬個善念
下一篇:淨空法師:用他來磨平那個不平的心,這叫真修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