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學問類: 1、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2、茅鹿門雲:人生在世,多行救濟事,則彼之感我,中懷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3、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4、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 5、凜閒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己,謹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聖。(劉忠介《人譜》) 6、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工夫。 存養類: 1、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2、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3、一動於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4、劉直齋雲: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得純熟。 5、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6、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7、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8、敬守此心,則心安。斂抑其氣,則氣平。 9、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冰處得力。 10、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11、劉念台雲: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12、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閒暇時,才見涵養。 13、劉念台雲:易喜易怒,輕言輕動,只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14、呂新吾雲:心平氣和四字,非有涵養者不能做,工夫只在個定義。 15、陳榕門雲: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勝,則氣平矣。 16、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7、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8、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並集。 19、沖繁地,頑鈍人,拂逆時,紛雜事,此中最好養火。若決烈憤激,不但無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無成,是謂至愚。耐得過時,便有無限受用處。 20、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桀謬戾,可勝言哉? 21、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22、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以寬,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淺露當矯之以沉潛,豀刻當矯之以渾厚。 23、尹和靖雲: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24、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持躬類: 1、聰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謙。 2、富貴,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災也。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3、只是常有懼心,退一步做,見益而思損,持滿而思溢,則免於禍。 4、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以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5、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7、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 8、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 9、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 10、殃咎之來,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11、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12、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13、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14、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15、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16、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17、行己恭,責躬厚,接眾和,立心正,進道勇。擇友以求益,改過以全身。 18、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潔冰清,襟抱如光風霁月,氣概如喬岳泰山。 19、心不妄動,身不妄動,口不妄動,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20、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21、心術以光明笃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語以簡重真切為第一。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22、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23、心思要缜密,不可瑣屑。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24、聰明者戒太察,剛強者戒太暴。 25、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6、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27、唐荊川雲:須要刻刻檢點自家病痛,蓋所惡於人許多病痛處,若真知反己,則色色有之也。 28、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御侮。 29、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30、事事難上難,舉足常虞失墜。件件想一想,渾身都是過差。 31、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32、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33、胡文定公曰: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處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來,歷試歷險。邵康節詩雲:好花看到半開時,最為親切有味。 34、精細者,無苛察之心,光明者,無淺露之病。 35、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36、足恭偽態,禮之賊也。苛察歧疑,智之賊也。 37、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敦品類 敦詩書,尚氣節,慎取與,謹威儀,此惜名也。競標榜,邀權貴,務矯激,習模稜,此市名也。惜名者,靜而休。市名者,躁而拙。辱身喪名,莫不由此。求名適所以壞名,名豈可市哉! 處事類 1、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2、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3、呂新吾雲: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蓋群情多暗於遠識,小人不便於私己,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4、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福薄。 5、白香山詩雲: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 6、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 7、劉念台雲:學者遇事不能應,總是此心受病處。只有煉心法,更無煉事法。煉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無一事而已。無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靜工夫得力處。 8、處事大忌急噪,急噪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 9、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10、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接物類 1、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以心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2、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閒談戲谑,慎勿形言。結怨仇,招禍害,傷陰鸷,皆由於此。 3、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待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4、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待人無半毫矯偽欺詐,縱狡如山鬼,亦自獻誠。 5、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6、公生明者,不敝於私也。誠生明者,不雜以偽也。從容生明者,不淆於惑也。 7、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8、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9、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10、張夢復雲: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 11、又雲: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爭也。我一人據之,則怨萃於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也。此余數十年閱歷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嘗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轉彎早耳。 12、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悔。古人有言: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13、以仁義存心,以忍讓接物。 14、林退齋臨終,子孫環跪請訓。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 15、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16、窮寇不可追也,遁詞不可攻也。 17、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松後緊。 18、先益後損,則恩反為仇,前功盡棄。先松後緊,則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19、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0、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 21、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22、呂新吾雲: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23、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24、處事須留余地,責善切戒盡言。 25、曲木惡繩,頑石惡攻。責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26、呂新吾雲:責善要看其人何如,又當盡長善救失之道。無指摘其所忌,無盡數其所失,無對人,無峭直,無長言,無累言。犯此六戒,雖忠告非善道矣。 27、又雲:論人須帶三分渾厚。非直遠禍,亦以留人掩蓋之路,觸人悔悟之機,養人體面之余,猶天地含蓄之氣也。 28、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損陰鸷處。 29、凡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怒則言難入也。善化人者,心誠色溫,氣和辭婉;容其所不及,而諒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體其所不欲;隨事講說,隨時開導。彼樂接引之誠,而喜於所好;感督責之寬,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長進者。我若疾惡如仇,彼亦趨死如鹜,雖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30、先哲雲: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限受用。 31、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32、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33、呂新吾雲:論人情,只向薄處求;說人心,只從惡邊想。此是私而刻的念頭,非長厚之道也。 34、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35、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36、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37、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38、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 39、精明須藏在渾厚裡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40、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41、呂新吾雲:世人喜言無好人,此孟浪語也。推原其病,皆從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個不好人,更何暇責備他人乎? 42、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43、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 44、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45、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46、面谀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47、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48、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化,毋急噪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頑。 49、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50、臨事需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51、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52、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53、今人見人敬慢,轍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54、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此存心厚薄之人,故人品因之而別。 55、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56、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57、劉直齋雲: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惠吉類 1、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2、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3、《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 4、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5、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應事,霁月光風以待人。 悖凶類 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
上一篇:救護有情生命,功德極大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由于xuefo.tw域名因备案需要暂停使用(最短15天),自即日起请用http://big5.xuefo.tw访问网站,特此通知!
30892095 |